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在重症医学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对 2018年 10月 ~2019年 11月在我院实习的 50名实习护生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病案导学式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成绩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情况。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时间成绩及病例分析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教学方式认可度更优, P<0.05。结论 :病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教学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技能,值得应用。

  • 标签: 病案导学式 重症医学科 带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的形式,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医学科研基金项目不能按期进度计划造成了许多矛盾。本文章从医学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视角,从传统的医学科研项目管理和进度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计划的跟踪和项目风险控制两方面,重新地认识和审视了当前医学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要真正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性的问题,普及和提高医学科研人员、科研进度项目管理人员的医学科研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是其关键。

  • 标签: 项目管理 医学科研项目 进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ICU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3.95±11.85)分、(73.65±12.70)分、(66.35±11.70)分、(70.30±12.65)分、(80.65±11.35)分、(81.75±13.75)分、(90.35±12.95)分、(78.70±13.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0±10.65)分、(66.35±10.50)分、(58.65±10.75)分、(64.40±10.70)分、(71.55±11.65)分、(75.35±11.05)分、(77.80±12.65)分、(66.95±1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4、2.545、2.784、2.046、3.214、2.084、3.982、3.676,均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结论在预防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一级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妇科癌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的护理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妇科癌症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1-2020/1,随机取 70例并分为各为 35例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 ,评估差异化护理前后从多角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妇科癌症患者的包括机体健康、精神状况、户外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在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差异 (P>0.05),差异化护理后 ,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变化程度可看出加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妇科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癌症患者护理时采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 标签: 多学科 延续性护理 妇科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护理实践及效果分析。 方法:将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4 月期间的我院的 30 名非糖尿病护士设为培训前,将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同批护士设为培训后。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使用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 比较管理方法培训前和培训后的 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血糖管理能力得分 情况。 结果: 培训后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血糖管理能力得分比培训前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培训,能够促进血糖管理各项指标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学科团队 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 护理实践 效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给我国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反复威胁及其潜在次生危害,建立体系完整、紧密协作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健康管理学科需更加专注于健康、亚健康、疾病各类人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着眼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采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采取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实现健康管理防、治、管工作的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健康管理在后疫情时代新的“三个转变”,从而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健康教育 免疫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对一带教模式在老年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老年医学科实习护理学生 60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6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实施排班制带教,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带教,观察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技能考核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老年医学科中对护理学生进行一对一带教,可提升护生专业技术及沟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对一带教模式 老年医学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气管切开适应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越来越多病情复杂和危重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气道保护性治疗,这也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依赖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模式为气管切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提供保证,其中物理治疗的重要角色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发布和更新也更加凸显。本文主要对物理治疗在气管切开患者多学科综合管理中的角色及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气管切开 物理治疗 多学科合作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现有指南对脑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基础上,针对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组织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过讨论和投票,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脑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地指导,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脑转移 共识 多学科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 老年医学科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行状况 , 为医院加强新型冠状肺炎培训提供借鉴和帮助。 方法 采用“ 问卷星” 网站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某三甲医院老年科护理人员 在线填写网络问卷。结果 收回 100 份有效问卷, 本科学历在标本采集方面知晓率为高于大专学历老年科护理人员知晓率(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年龄在 26-35岁人员知晓率为 55.3% 高于 26-35岁以外人员知晓率 26.4%( P< 0.05), 100名护士得分为( 70.21±12.68)分。 51%的老年医学科护士对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其中 26-35岁的护士对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的比率相较于其他年龄组较低 (P< 0.05)。 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的护士组较不惧怕的护士组对防护穿戴程序知晓率高,知识得分高( P< 0.05)。结论 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可能对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需做进一步研究。 老年医学科护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并不全面,需要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方面的培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科护士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3.95±11.85)分.(73.65±12.70)分、(66.35±11.70)分、(70.30±12.65)分、(80.65±11.35)分、(81.75±13.75)分、(90.35±12.95)分、(78.70±13.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0±10.65)分、(66.35±10.50)分、(58.65±10.75)分、(64.40±10.70)分、(71.55±11.65)分、(75.35±11.05)分、(77.80±12.65)分.(66.95±1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4、2.545、2.784、2.046、3.214、2.084、3.982、3.676,均P

  • 标签: 综合护理预防 重症医学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形式下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及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8 853例)和干预组(16 273例),对照组按各专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吞咽障碍早期筛查及多学科分级管理。比较2组患者吞咽障碍筛查有效率、吞咽功能恢复率、留置胃管率、肺炎发生率及项目实施前后护士专业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吞咽障碍筛查检出率14.10%(2 659/18 8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1%(1 759/16 273)(χ2值为66.11,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率由67.08%(1 180/1 759)升至78.68%(2 092/2 659)(χ2值为17.88,P<0.01),留置胃管率由21.49%(378/1 759)下降至19.33%(514/2 659)(χ2值为8.52,P<0.01),肺炎发生率由10.18%(179/1 759)降至4.25%(113/2 659)(χ2值为37.27,P<0.01)。护士吞咽障碍护理知识(t值为7.549,P<0.01)和技能(t值为7.413,P<0.01)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形式,实施老年住院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筛查及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综合医院 多学科协作 吞咽障碍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96 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 48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科学协作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的明显升高( 95.83% VS 79.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满意,患者术后康复较快,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具有较高的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手术 多学科协作护理 术后康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76 例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8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营养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营养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 患者分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10 例 ICU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对比患者护理指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护理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 P < 0.05 ),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在重症医学科护理评分系统应用辅助下的 ICU 患者分层护理工作实施中,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指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具有一定帮助,故而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评分系统 ICU 患者 分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促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生态中各主体对自己的角色作用认知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以及制度保障不完善,导致真正成为实际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乏善可陈。为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了解和思考,寻找一条符合当今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化路径,笔者结合自身"产学研"成果转化实践,阐述了目前中国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主体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医生在此生态中的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我国医生同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 标签: 医学科技成果 技术转移 科技研发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建设内容,旨在为国内同道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通过回顾多部委启动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初衷,根据医院在精神心理疾病领域临床科研工作的实际进展,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建设工作进行探讨。结果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宗旨、总体运行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研究网络等角度入手,明确了中心建设的具体做法。结论通过评估现状,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明确了建设的着力点:搭建一个管理平台和两个专业平台,以期为高质量、高水平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支撑,为临床医学转化提供支持。

  • 标签: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学科建设 医院发展
  • 简介:摘要膀胱癌容易复发和转移,单纯外科治疗往往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我国在膀胱癌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诊治不够规范、治疗手段过于单一和术后随访不足的问题,并且诊治水平在不同机构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我们应该大力推行以"早期精准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规范随访康复"为核心内容的覆盖全疗程、个性化的精细化管理,既要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也要注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达到"医病、医身、医心"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路径方面,我们应该综合运用专业化的个案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多学科协作,并充分利用数据库和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全程管理。

  • 标签: 膀胱癌 全程管理 多学科治疗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医疗机构超声学科的超声仪器现状,为提升医疗质量的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013年和2018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上海市医疗机构超声学科的超声仪器配置情况和专业医疗服务能力进行调研,包括超声仪器出产国、数量、使用年数、年超声检查工作量以及每台超声仪器年接诊患者人次,并对2013年和2018年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8年上海市医疗机构进口超声仪器占有率较2013年下降(82%对91%),超声仪器数量增加了31%(2 123台对1 617台)。三级医院超声仪器占有率最高(三级医院40%,二级医院25%,一级医院20%,民营医院15%)。2018年使用年数超过10年的超声仪器所占比例较2013年上升(9%对4%),年超声检查人次提升了46%(1 982万人次对1 359万人次),三级医院承担全市超声检查工作量比例最高(三级医院51%,二级医院35%,一级医院4%,民营医院10%)。目前上海市常住人口每万人的超声仪器配置数为1.14台,每台超声仪器年接诊患者人次提高了11%(0.93万人次对0.84万人次)。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超声学科规模不断发展,超声仪器品牌国产化正在提高,但超声仪器更新能力仍需提升,工作负重增大,分级诊疗不平衡。

  • 标签: 超声学科 超声仪器 医疗机构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