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退行骨关节病 X 线诊断临床效果 。 方法: 研究对象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的 50 例退行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 X 线检查,观察患者诊断符合情况及病变类型。 结果: 50 例患者 X 线诊断符合概率为 96.00% ,金标准检查结果可见,滑膜增厚 45 例,软骨退行病变 48 例,软骨下骨质破坏 20 例,关节囊积液 29 例,骨质增生 27 例,关节间隙狭窄 36 例。 X 线确诊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概率分别为 25.00% 、 92.59% 、 83.33% 。 结论: 退行骨关节病采取 X 线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确诊疾病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X 线诊断 观察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区域脉管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收治的采用手术治疗的坐骨神经区域疼痛、有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出院时疼痛强度,0%为无痛,10为剧痛。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前、术后随访时疼痛和肢体功能,0%为正常,越接近100%,功能障碍越严重。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男32例,女44例,年龄2~55岁,其中静脉畸形(VM)48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淋巴管畸形(LM)6例,纤维脂肪性血管性病变(FAVA)13例。76例中有13例VM曾行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4例AVM曾行介入栓塞治疗,症状无改善或加重。FAVA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3±30.11) min、(81.67±22.29) ml、(3.83±0.98) d,均少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手术损伤最小、恢复最快;AVM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33±33.71) min、(981.67±164.85) ml、(11.17±1.47) d,均多于其他3种脉管性疾病;VM与LM病例手术时间接近;VM病例术中出血量[(396.67±85.71) ml]相差较大,最少为150 ml,最多为1 100 ml。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71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4例切口乙级愈合,1例切口丙级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73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疼痛部分缓解;72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70例瘤体消失,6例瘤体有残存。VM、AVM、LM、FAVA病例术前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00(1.00,3.75)分、2.00(1.00,3.50)分、4.00(0.75,6.25)分、4.00(1.50,6.00)分,术后均为0.00(0.00,0.00)分;术前ODI分别为17.78%(15.56%,22.22%)、17.78%(13.33%,35.56%)、50.00%(31.67%,84.44%)、42.22%(31.11%,56.67%),LM术后ODI值为4.44%(0.00%,22.22%),其他均为0.00%(0.00%,0.00%),各种病变类型组内手术治疗前、后VAS及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引起坐骨神经区域疼痛、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脉管性疾病采用手术治疗安全而有效,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

  • 标签: 坐骨神经 脉管性疾病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多种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缺血、脑损伤等都会累及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全身性病变。而神经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增殖和产生细胞的能力,将神经干细胞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免疫性及神经退行疾病已成为热点话题。除此之外,运用电针辅助性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将对电针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及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以总结。

  • 标签: 电针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免疫性疾病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也称退行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是骨科的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正日益上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上通常要通过多种康复治疗方法来消除或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最大限度的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探讨了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的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法,期望找到更好的方法。

  • 标签: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病变的CT影像学分析。方法本研究对98例腰椎退行病变的老年患者进行MSCT及X线检查,原始薄层横断面图像进行MPR重建椎体横断面及各椎间盘层面,并采用SSD及VRT进行三维立体图像重建。结果98例腰椎退行病变老年患者中检出最多者为椎体骨质增生67例(68.38%),其次为椎间盘膨出36例(36.73%);CT与X线检出下腰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及关节腔内真空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检出率更高,更准确。结论MSCT可全面、准确地评价老年性腰椎退行病变,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50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病患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 CT扫描检查进行诊断,研究组运用超声检查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病患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无论诊断显效率还是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诊断总有效率为 96.00%,对照组为 80.00%,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超声诊断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结果明确,可以准确直观地发现瓣膜钙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老年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下腰疼痛正在成为目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每年因下腰痛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疼的重要原因,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组织出现生物力学和结构的变化,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下腰疼。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序列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分子之一,已被证明在许多种疾病起始及进展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故认为其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针对IDD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为主,即使当前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身体创伤和经济负担。miRNA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miRNA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呈现异常的表达模式,参与IDD的多种病理过程。目前,一些miRNA已被证明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多种病理过程有关,包括髓核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细胞自噬、炎症反应及软骨终板的退变等。基因芯片对比研究显示一些miRNA在退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正常髓核细胞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调控其各自的上、下游通路可能参与髓核细胞退变的进程,调控通路多有交叉并行,构建出一个庞大的miRNA调控网。了解miRNA在发病过程中的靶基因和机制,能够在疾病的起源、发展和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因此,综述了miRNA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的临床治疗意义。随着对miRNA研究的深入,通过了解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以为ID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非常有可能成为IDD生物学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