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诊断及治疗老年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名老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1名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而对另外27名病患采用非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78名老年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71±4.03天,经过治疗后,有47名患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29名病患治疗无效,2名病患死亡。结论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且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根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来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老年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内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症语言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对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症的早期筛查及语言康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新的学科增长点。对症语言功能失调的类型及特征作全面的评述有助于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引发后续研究。从接收性及产出性语言功能两方面对症的语言表现作了回顾及评述,表明症的接收性语言功能研究大有可为,产出性语言功能研究中的词汇范畴效应、语法损伤的表现及实质、话语连贯损伤的本质等仍有研究的余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语言功能失调 类型 特征
  • 简介: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从6 922项病(AD)痴呆诊疗的原始研究中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367项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并参考全国德菲共识调查结果,形成了17条主要推荐意见和42条次要推荐意见,供临床医生使用。(1)对于拟行AD痴呆诊断的患者,应在适当的场景中使用经过验证的本土化工具进行临床评估(2B,共识率为98.16%,下同)。(2)认知功能评估是AD痴呆诊断的首选方法,应正式评估综合认知和至少4个认知领域(2B,96.93%)。(3)在做出AD痴呆诊断前,应评估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精神行为和生活功能,通过对患者和知情者面诊,进行观察和量表评估(2B,97.55%)。(4)在AD痴呆诊断常规检查流程中,应推荐脑CT和MRI检查,在可行的情况下首选MRI头颅冠状位内侧颞叶扫描或海马体成像(2B,98.77%)。(5)当病史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AD痴呆诊断时或早发型痴呆、前驱期或非典型AD患者,应与患者或家属讨论使用PET或脑脊液或血液AD生物标志物检测,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患者转诊至相关研究中心或专科中心(2B,97.55%)。(6)对于有痴呆家族史或快速进展型/非典型痴呆患者,应与患者或家属讨论使用基因检测,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患者转诊至相关研究中心或专科中心(1A,98.77%)。(7)在AD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流程中,应推荐血液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检查,对潜在可治疗的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2B,97.55%)。(8)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应采用以病史和检查证实的症状学特征为依据的AD痴呆诊断"核心标准"进行AD痴呆的常规临床诊断(1A,89.57%)。(9)首次就诊者或先前的纵向临床评估信息不可用或需要做出治疗选择时,应进行AD痴呆的临床分期或严重程度判断(3C,93.25%)。(10)在做出AD痴呆临床诊断时,应除外其他已知的痴呆病因(2B,98.77%)。(11)AD痴呆的治疗应遵循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结合的原则,以获得对认知、行为及功能的协同效益(3C,98.16%)。(12)对于轻中度AD痴呆,在与患者或家属充分讨论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后,应首先提供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1A,96.93%)。(13)对于中重度AD痴呆,在与患者的家属充分讨论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后,应选择美金刚治疗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1A,96.93%)。(14)当中重度AD痴呆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达到足够且稳定剂量而缺乏满意疗效时,在与患者的家属充分讨论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后,应加用美金刚治疗(1A,98.16%)。(15)对于AD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当常规抗痴呆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缺乏满意的疗效且足以给他人或患者造成严重困扰或危险时,在与患者的家属充分讨论可能的获益和风险后,应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B,98.77%)。(16)对于AD引起的情绪症状,可选择对认知无负面影响的5-羟色胺类药物(3C,95.71%)。(17)对于早期AD痴呆或接受常规治疗而缺乏满意疗效的AD痴呆患者,可选择或加用中医药治疗(3C,90.8%)。

  • 标签: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循证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AD)患者的癫痫患病率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痴呆与变性病专病数据库中AD患者,统计AD合并癫痫的患病率,分析神经心理学评估特点、临床发作表现、脑电图特征等,并与不合并癫痫的A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376例AD患者中11.4%合并癫痫。其中4.0%患者出现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早于AD确诊时间,7.5%在AD确诊后出现。AD患者中首次出现癫痫年龄为(59.8±19.9)岁,确诊为AD年龄为(62.8±6.6)岁。癫痫类型多为局灶性发作(65.1%),脑电图表现多为局灶慢波(69.8%)及局灶癫痫样放电(23.3%)。合并癫痫AD患者较不合并癫痫AD患者确诊AD时间提前8年。结论癫痫在AD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患病率,癫痫可能是认知损害进展为AD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癫痫及认知损害可能对延缓痴呆进展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癫痫 阿尔茨海默病 患病率
  • 简介:病(AD)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形成,基底节区和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大量缺失;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损害和记忆力减退,致生活不能自理,直至死亡。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记 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质类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治疗中全程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的98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药物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全程康复护理的治疗方法。通过两组患者的智能状态的检查、生活日常能力量表的检查以及精神方面的问卷检查等作为效果分析的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全程康复护理的干预下,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检查指标都有了改善情况。结论在病的治疗中,全程康复护理的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病(AD)是一种病因和病理机制仍不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新近有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AD的发生和发展,且有望成为新的药物靶点。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在AD病因学、病理机制以及AD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了解和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PP)的mRNA水平,并探讨该基因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APP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PCR扩增目的片段用AT克隆的方法克隆入T载体,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和样品检测。用该方法检测30例AD患者和23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外周血中APP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D组APP基因平均表达水平为(2.54×10^5±1.53×10^5)copies/μgRNA,高于对照组(6.03×10^4±7.58×10^5)copies/μgRNA(P〈0.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AD患者APPmRNA水平的方法较常规PCR技术更为简便、快速、准确。用该法测得APP在AD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水平有所增加。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前体 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牙齿脱落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中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发性退行性大脑疾病,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本文就牙齿脱落与病的相关性及相关机制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牙齿脱落 慢性牙周炎 相关性
  • 简介: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隐匿起病,病程缓慢进展而不可逆。AD以智能及记忆力的逐渐减退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及人格的持续变化。除此以外,在贯穿痴呆进程的各个时期,大部分患者会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如抑郁、焦虑、疑心及行为紊乱等症状,称之为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BPSD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往往是患者前来就诊的首要原因。统计表明世界上约有3500万AD患者,预计到2050年会高达1亿。我国目前AD患者约600万,但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50年后我国AD患者可能高达2000万。AD不光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日常生活,而且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AD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绝大多数研究均局限于AD的神经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上,而关于AD的心理社会学病因的研究甚少,因此研究影响AD发病和进展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明确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致病的发病机制,从而预防AD发病或延缓其进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以下对AD发病可能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综合叙述。

  • 标签: 心理 社会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神经内科门诊病(Alzheimerdisease,AD)就诊及治疗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天津市三甲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初诊AD患者,采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北京版蒙特利认知评价量表(MOCA—BJ)进行评价并定期随访;根据选择药物治疗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人选450例AD患者,女性占52.7%,平均年龄70.6岁;156例轻度AD(34.67%)、209例中度AD(46.44%)、85例重度AD(18.89%),三者在性别、发病时间和学历存在差别(P〈0.01);奥拉西坦组11例(2.44%),多奈哌齐组198例(44%),美金刚组71例(15.78%),联合治疗(美金刚和多奈哌齐)组58例(12.89%),未治疗组112例(24.89%),治疗组在病程、MMSE、MOCA—BJ、ADL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多奈哌齐组与美金刚组或联合治疗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美金刚组与联合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天津市初诊的AD患者以中重度为主,抗痴呆药物选择的主要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早期积极的诊断治疗AD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速度,改善认知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危险因素 发病时间 体重指数 抗痴呆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的调研目标选择了在医院接收诊治的轻中程度症患者68例;通过随机实验法平均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结束后的心理情况和日常生活水平(质量)分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含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阿尔茨海默症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病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对其护理价值予以探究。方法:69例病患者筛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接受多学科协作护理)和常规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2组护理效果,对比2组认知功能。 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优于常规组,2组对比差异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分析后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中医科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分别采用病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及病日常生活量表(ADCS-ADL)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实施穴位按摩后,观察组患者的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CS-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按摩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对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2020.05-2022.06)来院进行治疗的病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进行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两组实验结果观察记录与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经过护理干预后B组病患MMSE简易智力状态评分(18.72±2.35)、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8.53±6.06)均高于A组病患的(16.33±2.32)、(32.54±7.30),两组护理前各项结果相似。结论:通过对两组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对病的护理效果较于常规护理更好,病患认知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佳,此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全程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玩偶疗法在病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科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病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玩偶疗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MSE评分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玩偶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玩偶疗法通过引导病患者主动照顾玩偶,与其交谈、游戏等形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疾病的辅助治疗。

  • 标签: 玩偶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