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养老机构内1例病伴抑郁患者的护理体会。除对症治疗外,给予患者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康复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等基础上实施音乐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措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 团队合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现阶段症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除了对较多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还会合并较多疾病发生,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来看,药物只能缓解中晚期患者的部分症状,所以应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早期预防。病为可预防疾病,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展预防与患病后的治疗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应在了解其发病常见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预防,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症 发病因素 预防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Alzheimer’Sdisease,AD)为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占所有痴呆的60%~80%。我国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AD的患病率为1.75%~4.9%。该病发病隐匿.且逐渐进展.临床上以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减退症状、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行为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AD病因不明.临床诊断困难,确诊只能依靠尸检。AD患者生前诊断主要依赖临床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由于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志.诊断准确率仅为74%-86%日。由于认知功能改变和脑功能异常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许多年就出现了,只有早期诊断才能及早开始药物治疗。因此.如能有一种非侵人性的客观方法早期诊断该病将是很有应用价值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体积测量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有无自身抗Aβ抗体的病(AD)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者(aNC)血浆Aβ水平之间差异,研究自身抗Aβ抗体对血浆Aβ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AD患者和155例aNC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随后,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40、Aβ42进行免疫沉降,免疫沉降物经过westernblot检测分析其免疫特性。最后通过一种双抗体夹心的ELISA精确定量所有血浆的Aβ水平。结果(1)自身抗Aβ抗体无差异地频繁出现于AD患者(45.1%)和aNC中(41.3%)(P〉0.05),并在免疫沉降过程中表现出与Aβ40更强的亲和力。(2)两组TAPIR+和TAPIR-血浆的Aβ40和Aβ4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抗Aβ抗体不足以影响血浆Aβ水平,人类抗Aβ抗体产生和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转基因AD动物模型。

  • 标签: 自身抗Aβ抗体 阿尔茨海默病 转基因小鼠
  • 简介:摘要早老素(presenilin,PS)基因是家族性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致病基因。PS基因突变可以促使淀粉样前体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加工成有毒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Aβ的靶向治疗对AD尚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的致病机制。近年来,钙稳态异常及其在AD中的病理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钙信号通路受PS的调节,PS基因突变的神经元中钙调节受损,导致其处理氧化应激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促进AD的发生。PS基因突变引起内质网钙含量的部分耗尽也会导致自噬功能受损。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PS基因突变导致的Ca2+稳态失衡会引起线粒体代谢受损及大脑网络活动缺陷。本文以钙信号通路为中心,从自噬受损、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及大脑网络活动缺陷等方面综述PS通过调节钙信号参与AD的致病机制,为AD的病因学研究及药物靶点的发现提供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早老素 钙信号 自噬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凋亡 大脑网络活动
  • 简介:摘要腺苷三磷酸结合盒(ABC)转运蛋白是人体内最大的转运蛋白家族,分布广泛且功能复杂,主要介导各种底物在细胞膜上的易位。笔者现围绕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在该领域防治AD的未来研究方向,为AD的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 标签: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AD)患者出现行为精神症状(BPSD)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21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门诊11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BPSD分为BPSD组(85例)和对照组(31例)。采用假设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入组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量表、微型营养评定(MNA)量表和照料者负担(CBI)量表评分的差异。将假设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AD患者出现BPS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入组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PSD组患者MMSE、M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6.24±7.52)比(20.81±5.09)分、(21.62±3.75)比(24.87±2.89)分](均P<0.001),ADL、C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9.00(22.00,38.50)比22.00(20.00,25.00)分、25.00(12.50,411.00)比3.00(0.00,11.00)分](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NA评分降低(OR=0.762,95%CI:0.631~0.922;P=0.005)和CBI评分升高(OR=1.077,95%CI:1.029~1.128;P=0.002)是AD患者出现BPSD的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照料者负担重是AD患者出现BPS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精神症状 影响因素 营养不良 照料者负担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D得到广泛关注。中药调控AD的信号通路研究主要集中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通路、PI3K/Akt通路、MAPK通路、蛋白激酶A(PKA)/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NF-κB通路及Wnt通路这6条通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药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以多奈哌齐5mg/d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智健脑颗粒治疗。连续服药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HDS评分及总有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MSE、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HDS评分,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ADL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病,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益智健脑颗粒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病(AD)常伴随一系列精神病性症状如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导致患者反复入住老年精神科病房等医疗机构,增加社会医疗费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和精神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人们对于病的病因仍不能明确,且针对其发病机制产生了众多假说,这些假说均不同程度的解释了病的发病机制,使我们对其有利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对目前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 病( Alzheimer ’ s Disease,AD) 是以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伤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常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起病非常隐匿,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病有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医对病的病因病机认识进行概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 病因 病机
  • 简介:神经突触具有高度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和重塑是神经元活性依赖性的,是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Alzheimer’sdisease(AD)在内的多种表现出认知缺陷的神经疾病,均存在突触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AD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单纯的记忆功能损伤,随病程深入,患者认知障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神经退行性改变。新皮质、海马的联合区的突触的完整性受损、可塑性异常、密度下降被认为是AD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皮质中的可溶性β—amyloidpeptide(Aβ)寡聚体,是AD中首要的突触毒素,通过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破坏海马脑片或者动物在体的Long—termpotentiation(LTP),损害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降低器官型培养的海马脑片树突棘的密度。而不可溶的Aβ斑块,可能作为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的一种储备形式而存在。Aβ抗体或者调节Aβ聚集的小分子可以逆转寡聚体的突触毒性,降低脑内Aβ水平,尤其是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以延缓AD病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多聚体淀粉样肽 突触可塑性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诊断及治疗老年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名老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1名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而对另外27名病患采用非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78名老年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71±4.03天,经过治疗后,有47名患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29名病患治疗无效,2名病患死亡。结论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且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根治,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来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老年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内科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