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MALDI-TOF MS)技术的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在线血清型预测模型的分型效能,为临床GBS菌血清型快速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至2018年全国多中心新生儿侵袭感染分离GBS菌237株,均已经应用血清凝集试验结合PCR法确认血清型和多重PCR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包括Ⅰa型18株、Ⅰb型70株、Ⅲ型140株、Ⅴ型8株、Ⅵ型1株。运用乙醇灭活-甲酸(乙腈)提取法提取蛋白,用微生物质谱仪采集蛋白指纹图谱,将图谱以m/z和峰强度数据格式输入GBSTyper,以传统血清凝集法血清型为金标准,采用召回率、精确率、F值(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来评价GBSTyper分型效果。结果GBSTyper对120株(50.63%)GBS菌血清型分型正确,各血清型召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Ⅲ型(71.43%)、Ⅴ型(37.50%)、Ⅰb型(21.43%)、Ⅰa型(11.11%),Ⅲ型精确率最高(86.96%),血清型分型精确率仅为3.57%~46.88%,Ⅲ型F值最高(78.43%),Ⅰa、Ⅰb、Ⅴ型等F值仅为6.52%~29.41%。结论GBSTyper血清型快速分型模型对Ⅲ型血清型菌株分型有效性较高,而对Ⅰa、Ⅰb、Ⅴ型分型有效性很低。该模型能快速识别高危Ⅲ型GBS,对于围产期新生儿GBS感染预防及患儿的临床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无乳链球菌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肽峰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血流感染临床特点、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10例allo-HSCT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结果210例allo-HSCT患者中49例发生血流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7.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23.7%),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占42.5%;革兰阳性菌占23.7%,未发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株;真菌占8.5%。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流感染影响因素有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流感染主要与预处理方案强度有关(OR=3.043,95%CI 1.236~7.492,P=0.015)。49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粒细胞缺乏(粒缺)血流感染占77.6%,非粒缺占22.4%;移植前活动性感染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占81.0%,移植前无活动性感染患者占16.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患者总生存(OS)时间短于未发生血流感染患者,CRO感染患者比无CRO感染患者OS时间短,粒缺时间>14 d患者OS时间较粒缺时间≤14 d患者短,移植前是否合并活动性感染及感染时是否处于粒缺状态与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积极预防耐药菌血流感染、缩短粒缺时间、移植前控制感染、适合的预处理方案,能降低移植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生存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外科肺活检诊断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的疾病变迁并探讨外科肺活检在DP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3年1月至2020年12月28年间连续455例接受外科肺活检的DPLD病例资料,其中男211例,女244例,接受活检时年龄(45±14)岁。按照1993—2002、2003—2012、2013—2020年分为3个时间段进行疾病比较。结果411例(411/455,90.3%)经病理形态学明确诊断,441例(441/455,96.9%)经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讨论后确诊。术后30 d病死率为2.4%(11/455),术后3个月病死率为3.3%(15/455)。本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209例(209/455,45.9%),其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05例,寻常性间质性肺炎33例;其他类型DPLD为166例(166/455,36.5%),其中过敏性肺炎49例;肿瘤39例(39/455,8.6%);感染性疾病27例(27/455,5.9 %)。1993—2002、2003—2012、2013—2020年外科肺活检数量分别为76例(76/455,16.7%)、297例(297/455,65.3%)和82例(82/455,18%)。在上述3个时间段内,间质性肺炎占DPLD的比例分别为68.4%、45.1%和28.0%,其他类型DPLD为22.4%、39.4%和39.0%,肿瘤为2.6%、7.4%和18.3%,感染为5.3%、5.1%和9.8%。结论DPLD外科肺活检疾病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临床医生对DPLD和间质性肺炎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以及诊治策略的变化。对于某些疑难的、诊断困难、治疗方向不明的DPLD,外科肺活检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外科肺活检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技术(MALDI-TOF MS)技术建立一种无需抗体富集直接检测血清M蛋白的方法,并评估其检测效能。方法方法学建立。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申请M蛋白鉴定检测的患者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712份。用TCEP还原剂处理IgG、IgA纯品获得免疫球蛋白轻链,初步确定检测方法。收集20名健康体检人群检验后剩余血清标本,确定κ和λ轻链离子峰质荷比范围。设置8个平行管和8个批次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评价;选取23例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采用所建MALDI-TOF MS方法检测M蛋白,评价灵敏度;采用IFE、SPE和MALDI-TOF MS 3种方法同时检测M蛋白,计算MALDI-TOF MS方法与IFE和SPE的符合率。结果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为100%;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的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标本进行测定,MALDI-TOF MS对M蛋白的检测限为0.06~0.18 g/L;在712份标本中,以IFE为金标准,SPE与MALDI-TOF MS总的符合率分别为85.9%和92.3%,SPE与MALDI-TOF MS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2.8%和99.7%;在M蛋白的不同型别中,MALDI-TOF-MS在IgA、IgD、IgM、游离轻链型和双克隆组中对M蛋白的检出率为100%,而SPE对IgM、IgA和游离轻链型标本的检出率分别只有66.7%、58%和19.5%;IgG组有1份阳性标本MALDI-TOF MS未检出。对23份M蛋白阳性标本进行原倍、10倍、100倍和200倍稀释后,10倍稀释时MALDI-TOF MS的检出率为100%,IFE为96%;100倍和200倍稀释时,IFE的检出率分别为MALDI-TOF MS的28%和23%。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血清M蛋白的MALDI-TOF MS检测方法,该法检测通量高、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人民医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血流感染临床特点、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10例allo-HSCT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结果210例allo-HSCT患者中49例发生血流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7.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23.7%),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O)占42.5%;革兰阳性菌占23.7%,未发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株;真菌占8.5%。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流感染影响因素有性别、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流感染主要与预处理方案强度有关(OR=3.043,95%CI 1.236~7.492,P=0.015)。49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粒细胞缺乏(粒缺)血流感染占77.6%,非粒缺占22.4%;移植前活动性感染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占81.0%,移植前无活动性感染患者占16.9%。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患者总生存(OS)时间短于未发生血流感染患者,CRO感染患者比无CRO感染患者OS时间短,粒缺时间>14 d患者OS时间较粒缺时间≤14 d患者短,移植前是否合并活动性感染及感染时是否处于粒缺状态与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积极预防耐药菌血流感染、缩短粒缺时间、移植前控制感染、适合的预处理方案,能降低移植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的特点以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联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08例,行痰细菌培养,同时对痰液、鼻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检测。随访1年,对急性加重期患者再次做痰细菌培养、PCR法行病毒检测,并对比急性加重期不同疾病严重度患者呼吸道病原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加重事件53例共91例次(最多5次/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病毒阳性率、鼻拭子病毒阳性率均较稳定期增高[39.6%(36/91)比15.1%(8/53)、45.1%(41/91)比9.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0、13.621,P<0.05);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轻度患者(16例、23例次)、中度患者(16例、26例次)、重度患者(21例、42例次)的痰液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0、34.6%(9/26)、52.4%(22/42)]、痰液鼻病毒阳性率[8.7% (2/23)、3.8%(1/26)、23.8%(1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混合感染组C反应 蛋白、白细胞介素(IL)-8水平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C反应蛋白:(45.6 ± 23.0) mg/L比(11.2 ± 2.7)、(32.3 ± 10.2)、(21.3 ± 8.0) mg/L;IL-8:(9.0 ± 2.5) ng/L比(1.5 ± 0.9)、(1.8 ± 1.1)、 (2.0 ± 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12、9.926,P<0.05);混合感染组的住院率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29.6%(8/27)比0、16.7%(4/2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5)。结论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阳性率较稳定期明显增加,中、重度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鼻病毒感染为主,轻度患者以副流感嗜血杆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重且住院率高。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病 病毒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UEDC1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库。基于RNA测序技术比较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与阴性对照THP-1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将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导入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成功构建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库。CUEDC1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共检测到161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显著上调基因85个,显著下调基因76个;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9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10个,与p53基因有关的基因2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基因3个,与泛素化有关的基因8个;其中SMAD5、SG15、CBLL1、FANCF等基因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CUEDC1基因可能影响SMAD5、SG15、CBLL1、FANCF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白血病,单核细胞,急性 序列分析,RNA 基因表达谱 基因,CUEDC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乳腺X线成像(contrast enhanced energy spectrum mammography,CESM)、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6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型组(n=41)、Luminal B型组(n=69)、Her-2过表达型组(n=32)、三阴性型组(n=20),均行CESM、DCE-MRI、DWI检查,比较4组CESM影像特点及流入率(wash in rate,WIR)、最大强化程度(maximum enhancement,ME)、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ADC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ESM影像特点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MRI相关参数评估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4组钙化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4组肿块直径、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强化、腋下淋巴结肿大特点及ME、TTP、WIR、ADC有显著差异(P<0.05);钙化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无相关性(P>0.05);肿块直径、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强化、腋下淋巴结肿大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WIR联合ADC评估三阴性型乳腺癌的AUC为0.898(95% CI:0.846~0.950),准确性为82.65%,cut-off值为0.653;ME评估Luminal B型乳腺癌的AUC为0.678(95% CI:0.591~0.765),准确性为72.10%,cut-off值为0.442;TTP评估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AUC为0.773(95% CI:0.691~0.855),准确性为73.45%,cut-off值为0.469。结论CESM、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有望应用于评估乳腺癌分子分型。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动态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评估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非衍生化串联质检测试剂(NeoBase™ 1和NeoBase™ 2)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的表型正常新生儿滤纸干血片标本,共计7295份。同时应用NeoBase™ 1和NeoBase™ 2试剂检测滤纸干血斑样本,了解正常新生儿11种氨基酸和12种酰基肉碱水平分布,并制定参考区间;采用配对Wilcoxon检验比较11种氨基酸和12种酰基肉碱水平之间差异;同时检测经临床确诊的23例6种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标本,验证两种试剂对疾病判读的一致性。结果正常新生儿的11种氨基酸和12种肉碱水平经K-S单标本正态分布检验,呈偏态分布(均P<0.001),两种试剂检测的所有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0.5~99.5百分位数确定两种试剂检测各种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正常参考范围,两种试剂确定的参考范围有重叠,经临床确诊样本验证,NeoBase™ 2与NeoBase™ 1均检测到相应异常指标的改变,两种试剂均能检测出疾病患儿,检出率均为100%。结论NeoBase™ 2与NeoBase™ 1相比,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水平有差异,但均能检测到确诊样本的异常指标改变,对疾病的判断无影响,可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

  • 标签: 非衍生化 串联质谱 遗传代谢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与卵巢癌诊断相关的血清循环多肽标志物。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原发卵巢上皮癌患者54例(卵巢癌组)、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卵巢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按1∶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MALDI-TOF-MS)联合磁珠技术检测血清多肽峰,在训练集中筛选卵巢癌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多肽峰(评分>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筛选曲线下面积(AUC)均≥0.8、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90%的差异多肽峰。采用液相色谱-质/质(LC-MS/MS)技术鉴定差异多肽峰的成分。结果在质荷比1 000~10 000范围内,卵巢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102个差异多肽峰。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均≥0.8的差异多肽峰有42个,其中19个在卵巢癌组血清中高表达,23个低表达;诊断卵巢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90%的卵巢癌血清高表达差异多肽峰有15个,质荷比分别为7 744.27、5 913.41、5 329.87、4 634.21、4 202.02、3 879.26、3 273.35、3 253.79、3 234.34、2 950.33、2 664.51、2 018.38、1 893.37、1 498.69和1 287.55;诊断卵巢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90%的卵巢癌血清低表达差异多肽峰有15个,质荷比分别为9 288.46、7 759.77、5 925.24、4 652.77、4 210.42、3 887.02、3 279.90、3 240.82、2 962.15、2 932.70、2 022.42、1 897.16、1 501.69、1 337.38和1 290.13。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低表达的15个差异多肽峰中未鉴定出多肽峰的蛋白成分,在卵巢癌患者血清高表达的15个差异多肽峰中鉴定出2个多肽峰的蛋白成分,质荷比为1 498.70者是丝甘蛋白聚糖(SRGN),质荷比为5 913.42者是纤维蛋白原α链(FGA),二者在全部研究对象中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0.9%和100%。结论SRGN和FGA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是潜在的卵巢癌诊断标志物。

  • 标签: 卵巢肿瘤 多肽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纯化技术(SPS)、器官剂量调制技术(OBTCM)以及两者结合对婴幼儿头部CT扫描器官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两个头部仿真体模(CIRS 1岁和5岁),分别采用参考扫描模式(Reference)、Reference + OBTCM、SPS及SPS+OBTCM 4种模式进行扫描;测量并比较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晶状体、脑部前侧及脑部后侧的辐射剂量,眼眶和脑实质区域的噪声水平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相比Reference模式,1岁与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在Reference + 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21.89±0.01)%和(28.33±0.34)%;在SPS模式下,1岁和5岁体模的眼晶状体剂量减少分别为(71.38±1.30)%和(53.72±2.42)%;SPS+OBTCM模式分别减少约(71.12±2.54)%和(55.73±1.90)%。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眼眶及脑实质的噪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85.47,P<0.05);与Reference模式相比,Reference + OBTCM模式的噪声水平在不同体模不同部位中略有增加(<1.45HU),而SPS和SPS+OBTCM模式产生较小的噪声增加(<2.58 HU);不同体模不同扫描模式不同部位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S和SPS+OBTCM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头部CT扫描中眼晶状体及整个图像平面的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 标签: 能谱纯化 器官剂量 辐射剂量 眼晶状体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高纯锗(HPGe)γ仪与便携式溴化镧(LaBr)γ仪在测量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活度和内照射监测中适用性的差别。方法分别使用DETECTIVE-DX100-KT便携式HPGe γ仪和InSpector 1000便携式LaBr γ仪测量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含量,比较不同设备的检测结果、最小可探测活度(MDA)以及对应的年待积有效剂量的差别。结果使用HPGe γ仪测量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检出率为67.7 %,使用LaBr γ仪的检出率为26.2%。使用HPGe γ仪甲状腺部位MDA为12.26~14.74 Bq(测量时间3~5 min),LaBr γ仪的MDA为56.56 ~80.37 Bq(测量时间2~4 min)。以慢性连续摄入模式,7 d为监测周期估算,两种仪器的MDA对应的内照射年待积有效剂量分别为0.07~0.08 mSv(3~5 min)和0.31~0.45 mSv(2~4 min)。结论两种便携式γ仪在短时间测量时的最小可探测活度(MDA)均满足GBZ129-2016《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对于甲状腺体外监测设备的要求,均可用以放射工作人员内照射污染的常规监测。LaBr γ仪与HPGe γ仪检测结果的差别可能是由于测量时间短、较低活度水平时检测结果不确定度大、探头与颈部距离、探头放置角度不完全一致以及设备对环境的响应不同、本底扣除方法等因素引起。

  • 标签: 便携式γ谱仪 HPGe LaBr3(Ce) 内照射 131I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与卵巢癌诊断相关的血清循环多肽标志物。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原发卵巢上皮癌患者54例(卵巢癌组)、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卵巢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按1∶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MALDI-TOF-MS)联合磁珠技术检测血清多肽峰,在训练集中筛选卵巢癌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多肽峰(评分>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筛选曲线下面积(AUC)均≥0.8、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90%的差异多肽峰。采用液相色谱-质/质(LC-MS/MS)技术鉴定差异多肽峰的成分。结果在质荷比1 000~10 000范围内,卵巢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102个差异多肽峰。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均≥0.8的差异多肽峰有42个,其中19个在卵巢癌组血清中高表达,23个低表达;诊断卵巢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90%的卵巢癌血清高表达差异多肽峰有15个,质荷比分别为7 744.27、5 913.41、5 329.87、4 634.21、4 202.02、3 879.26、3 273.35、3 253.79、3 234.34、2 950.33、2 664.51、2 018.38、1 893.37、1 498.69和1 287.55;诊断卵巢癌灵敏度与特异度均≥90%的卵巢癌血清低表达差异多肽峰有15个,质荷比分别为9 288.46、7 759.77、5 925.24、4 652.77、4 210.42、3 887.02、3 279.90、3 240.82、2 962.15、2 932.70、2 022.42、1 897.16、1 501.69、1 337.38和1 290.13。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低表达的15个差异多肽峰中未鉴定出多肽峰的蛋白成分,在卵巢癌患者血清高表达的15个差异多肽峰中鉴定出2个多肽峰的蛋白成分,质荷比为1 498.70者是丝甘蛋白聚糖(SRGN),质荷比为5 913.42者是纤维蛋白原α链(FGA),二者在全部研究对象中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0.9%和100%。结论SRGN和FGA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是潜在的卵巢癌诊断标志物。

  • 标签: 卵巢肿瘤 多肽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评估他扎罗汀和窄中波紫外线(NB-UVB)对银屑病样皮炎小鼠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18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及所有受试者血清。将25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咪喹莫特组、咪喹莫特+NB-UVB组、咪喹莫特+他扎罗汀组和咪喹莫特+他扎罗汀+NB-UVB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小鼠背部皮肤不同处理,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银屑病样皮炎造模处理,造模时间为7 d,造模成功后,第8天早上取小鼠眼球血,并使用脱颈法处死后,切取背部皮损组织。HE染色观察皮损处表皮厚度和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表皮MMP13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MMP13含量。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处MMP13呈强阳性表达,表皮和血清MMP13水平[84.11±17.16、(13.29±3.95)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1.98±4.08、(7.46±1.58)μg/L,均P< 0.01]。与对照组表皮厚度[(1.26±0.04)μm]、表皮和血清MMP13水平[25.40±2.34、(185.76±7.22)μg/L]比较,咪喹莫特组表皮厚度[(7.93±0.59)μm]明显增加,表皮和血清中MMP13水平[147.14±5.53、(215.98±15.17)μg/L]也显著增加(均P< 0.01)。与咪喹莫特组比较,咪喹莫特+他扎罗汀组、咪喹莫特+NB-UVB组、咪喹莫特+他扎罗汀+NB-UVB组表皮厚度均下降[分别为(3.56±0.37)、(3.83±0.39)、(2.14±0.34)μm,均P< 0.05],表皮中MMP13表达减弱(分别为120.42±3.23、91.08±0.46、71.12±7.11,均P< 0.05),且血清MMP13含量下降[分别为(197.39±3.92)、(196.13±11.76)、(183.21±14.99)μg/L,均P< 0.05]。结论MMP13蛋白表达水平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及血清中增高;他扎罗汀和NB-UVB治疗后银屑病样皮炎小鼠皮损和血清中MMP13下降。MMP13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展,他扎罗汀和NB-UVB可能通过减少MMP13的表达而抑制银屑病发展。

  • 标签: 银屑病 维甲酸 他扎罗汀 紫外线疗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点阵激光及窄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卤米松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河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49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CO2点阵激光、NB-UVB光疗联合卤米松治疗,对照组给予NB-UVB光疗联合卤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色素积分、皮损面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26/27),高于对照组的72.73%(16/22),χ2=5.499,P=0.019。治疗后,两组患者色素积分增加、皮损面积减小,且治疗组色素积分高于对照组、皮损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比率为7.41%(2/27),对照组良反应比率为22.73%(5/22),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19,P=0.145)。结论CO2点阵激光与NB-UVB光疗、卤米松联合治疗白癜风可促进皮损、色素恢复,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标签: 白癜风 CO2点阵激光 窄谱中波紫外线 卤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基于综合能力的床边考核应用于低年资护士能力培训中,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低年资护士8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2名,常规组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及考核,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综合能力的床边考核,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能力水平、护理工作质量、临床核心能力。结果实施基于综合能力的床边考核干预后,实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护理评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技能、仪器操作、护患沟通、危重患者抢救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基于综合能力的床边考核应用于低年资护士培训考核中,可显著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水平,优化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

  • 标签: 基于综合能力的床边考核 低年资护士 能力培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策略。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沂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专业护士1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入选护士的核心能力,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价,手术室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得分为(190.93±4.63)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聘用方式、教育水平、层级的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技术职称分布、在职时间、教育水平、层级均是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该院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其主要受护士人员年龄、技术职称、工作时间长短、教育水平高低、层级的影响。

  • 标签: 手术室 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随身课堂的平台移动教学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在2015级护理大专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分别为对照组(58人)和实验组(61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增加了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评价效果,数据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中各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随身课堂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移动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 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