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由于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瓦解,欧洲旅游的方式有而且可能有更大的改变。这意味着将有新的途径传入和传出传染病,性传播疾病也不能例外。人口的迁移最初导致的情况如下,举例来说,梅毒向西传播,HIV向东传播。在前社会主义国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欧洲旅游 旅游方式 梅毒病 疾病流行病学 先天性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认知及掌握情况。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112例,通过向其发放调查问卷、指导填写并回收的方式,获取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掌握情况,其后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入选对象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评分结果为(29.67±3.75)分;评分结果不及格者17人,占比15.18%;年龄、病程、学历等因素会对患者知识认知程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预防 认知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病术前多形式强化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糖尿病眼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方法健康教育,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多形式强化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9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糖尿病眼病患者手术前1d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眼病手术患者实施多形式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糖尿病 眼病 多形式强化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8例难治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用SCL-90量表测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罗西汀合用奥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不增加副作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躯体形式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聘形式对护士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1525名不同受聘形式的护士,对一般状况、心理健康状态及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受聘形式对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有影响(P<0.05)。结论合同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聘用制和在编护士,且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护士 心理健康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形式健康教育模式护理,重点内容包括疾病知识的宣教、心理干预及生活习惯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及1年内再入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及1年内再入院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档案信息,而档案信息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了有了提升。网络信息技术是目前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而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在工作当中能够灵活的应用,让档案管理事业可以继续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很大程度都是需要档案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来作为保障,因此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进行提升,是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对档案管理质量提升的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新形式 档案工作 素质
  • 简介: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需求,为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最经常的渠道居前3位的是报刊杂志、有关书籍和广播电视,分别为65.50%、54.63%和49.40%;大学生健康教育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占调查对象的50.87%,其余依次为网络与广播、板报、必修课或选修课;对现代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急诊自救与互救、生殖与性教育等内容大学生有更多的期待。结论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关注较为普遍,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不断完善、充实和拓展。

  • 标签: 形式与内容 健康教育 大学生 问卷调查
  • 简介:为了调查分析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我们对初次来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的患者进行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性病门诊 性传播疾病 病原学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一种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简便且经济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和预防措施。从我国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以来,二类疫苗、替代疫苗和一类疫苗等种类日渐丰富,但各种疫苗的作用和方法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近年来媒体对于部分疫苗副作用宣传的过度夸大,接种人员对于预防接种也出现了诸多困惑。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对本社区卫生服务站预防接种现场知识传播和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预防接种 知识传播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人的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媒体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水平紧紧相连.当前,全球已进入电脑传播--第四次传播革命的时代.作为健康传播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依靠科技发展健康教育,努力掌握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健康教育科技含量.

  • 标签: 现代化传播手段 健康教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砚山县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状况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现状,总结经验和方法,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法对2005年-2013年砚山县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424例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阳性者送县疾控中心复检,再送州疾控中心确诊,确诊阳性者165例,阳性率0.25%,HIV抗体检测阳性者62例选择终止妊娠,90例孕妇住院分娩,活产数89例;2005-2013年累计完成结案儿童随访管理75例(其中死亡6例,失访4例,拒绝检测3例),完成随访管理62例,满12月或18月个儿童62例进行HIV抗体检测,检测出阴性者60例,检测出阳性2例,阳性率3.23%。儿童阴性者结案纳入儿童系统管理,阳性者转介入县疾控中心纳入艾滋病感染者系统管理。结论砚山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措施有力得当,成绩显著。下一步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或咨询,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孕产妇孕早期检测率和HIV阳性孕产妇孕28周前服药率,加强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的管理和随访,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孕产妇 母婴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乙肝孕妇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新生儿血清中HBsAg,揭示LHBs在母婴传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LHBs和HBsAg进行检测。结果312例乙肝孕妇患者LHBs及其新生儿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乙肝孕妇患者不同LHBs,新生儿受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HBs可以反映孕妇传染性的强弱,进而估计HBsAg阳性妊妇的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危险性的高低。

  • 标签: 乙肝病毒大蛋白 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致命性的慢性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包括血液制品)和母婴3种方式传播。全球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我国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11年9月底,累计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为42.9万例。在治疗和控制的同时,做好艾滋病患者的人文关怀,将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速度,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 标签: 艾滋病 人文关怀 控制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供血者血浆乙肝病毒标志物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供血者血浆存在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00例健康供血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标志物。结果在400例健康供血者中未检出HBsAg、HBeAg阳性标本,HBcAb阳性24例(6.0%),HBeAb阳性14例(3.5%),HBsAb阳性98例(49.0%)。结论由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符合卫生部颁布的HBsAg阴性质量标准,但仍有少数健康供血者HBcAb、HBeAb呈阳性,其中有可能存在传播HBV的风险,临床医师应严格输血指征。

  • 标签: 血浆 乙肝 病毒 标志物 供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生殖器疱疹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的效果。方法对75例患者均采用了中药内服和外治。结果经过一疗程的治疗,75例患者中有57例为痊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生殖器疱疹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药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从而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由此可达到治本效果;中医药燥湿祛风,清热解毒,能抑制病毒随神经下行,则可治其标,从而有效的保护皮肤粘膜不受感染,达到避免复发的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中医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了人数均为30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孕28、32与36周时,研究组取300IU的HBIG行肌肉注射,对照组未注射;出生后,实验组于24h内给予HBIG肌肉注射,并连续几个月注射,对照组未进行注射,仅接受常规疫苗。结果1岁时,实验组的乙肝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过程中,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阻断作用,大大降低了双阳性母亲子女感染HBV的可能性,效果显著。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