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探讨合理降低剖宫产的可行措施。方法对我院近4年(2012-2015年)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构成及主要顺位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社会因素剖宫产上升。结论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1,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鼓励阴道分娩,正确把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皮肤护理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ICU80名大小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程序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结论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为10%,对照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为32.5%,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患者采取程序化结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对隆阳区2013年至2017年的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对隆阳区这五年的疫苗接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在疫苗接种上存在的不足,希望对今年隆阳区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全区的疫苗接种。本文主要对辖区内村级卫生院的疫苗接种状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免疫规划 疫苗 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创伤性骨科手术中手套的污染问题,评估影响手套污染和穿孔的因素,从而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方法我院骨科30例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整个骨科手术团队使用双手套,每组手套更换之后进行挤压漏水法观察手套穿孔情况以及细菌培养鉴定检测手套的污染情况。结果骨科主刀医生的手套污染和穿孔最高,检出的污染菌为表皮葡萄球菌(64.29%),藤黄微球菌(20.78%)等。结论在骨科内固定术中更频繁的更换外层手套可以降低术中手套的污染和穿孔

  • 标签: 感染 创伤 穿孔和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无创分娩在孕产妇心理健康与分娩质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孕晚期待产110例孕妇,随机分对照组55例常规体位方式助产分娩,研究组110例则在以上基础上予以无创自由体位分娩。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显著(χ2=8.51,P<0.05)。在比较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方面,对照组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自由体位分娩有着明显优势,缩短了产程,提高了自然分娩,促进了分娩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每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次数对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不孕患者共266个周期,根据授精次数分成两组单次IUI组(93例,141个周期)和双次IUI组(85例,125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结果266个周期共获得45例妊娠,周期妊娠是16.9%,比较单次IUI与双次IUI临床妊娠(17.0%VS16.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一周期行2次IUI不能提高临床妊娠,不宜推广。

  • 标签: 宫腔内人工受精 授精次数 临床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发生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16年4月将我院82例发生失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针对IAD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IAD发生、IAD严重程度、IAD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31.71%(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AD程度更轻、IAD愈合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IAD发生、促进IAD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综合护理 愈合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测定患者的HAMD、TESS评分及认知功能。结果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WAIS-RC、WMS-RC、WCST、TESS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数据74.55%(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较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舍曲林 帕罗西汀 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选择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均可得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用舍曲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低,患者可长时间服用此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舍曲林 帕罗西汀 首发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的儿内科门诊处方4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并以《处方管理办法》为基础,对400份处方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儿内科400份处方中有48份不合理,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12.0%。其中,以药品用量不当的比例最高(15份),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1.25%;用药种类大于9种及以上的不合理处方共计5例,占总份数的1.25%,占9种及以上药品种类处方的34.7%。结论临床上治疗儿内科疾病的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比较,对其进行用药治疗时必须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病情,应做到合理用药。

  • 标签: 合理用药 儿内科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158例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分析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发生。结果158例患者中,伴有焦虑情绪者102例(64.56%),伴有抑郁者94例(59.49%)。其中,消化道肿瘤者的焦虑情绪发生为77.27%,抑郁情绪发生为68.18%;>51岁者的焦虑情绪发生为78.13%,抑郁情绪发生为65.63%;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为79.73%,抑郁情绪发生为74.32%;病程为1~10年者的焦虑情绪发生为73.77%,抑郁情绪发生为70.49%。与其他组别均有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常出现较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应得到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住院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2日期间的肠道感染患者,将110例患者的肠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得到的大肠埃希氏菌110株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观察组(微生物检验),55株/组。对比两组的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轻度感染(43.64%)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感染(40.00%)与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重度感染(16.36%)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肠道感染患者经微生物检验后选择适当的药物,可对疾病感染起到预防控制作用。

  • 标签: 疾病预防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人,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50人,给予尿猪留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尿储留发生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尿储留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等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切口疼痛、药物作用、心理因素、体位改变以及麻醉作用,通过实施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心因性疾病的心理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例心因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儿童心因性疾病的心理表现、特点,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8例患儿中17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9例明显改善,2例患儿无好转。结论影响儿童心因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临床依据儿童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培养儿童正常的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儿童心因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心因性疾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颈腰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治疗组45例除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外,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全程给与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疼痛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颈腰椎疾病 症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在减少心血管疾病(CVD)负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取样的方式选择我市接受CVD预防措施处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0例(20~80岁)进行研究,选择11项预防性措施处理,根据应用措施项数多少分为两组,其中应用项数≥3项为观察组,共计280例,不足3项为对照组,共计220例。均随访1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时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发生及死亡、年人均支出费用,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时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年人均支出费用则多余对照组(P<0.05);从性别上比较,男性与女性在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及死亡上差异不显著(P>0.05);从年龄段来看,年龄越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及死亡越高(P<0.05)。结论预防性措施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对于减少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及死亡有着不错的价值,但预防性措施越多增加医疗费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若患者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预防性措施项数,此外还要重视高龄患者的重点防治,减少不良事件与死亡。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减少负担 预防措施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心理疾病内隐污名会阻碍人们主动求助心理咨询的行为,而且对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预测方法有生理心理测量、内隐联想测量等方式。本文就针对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筋评估和预测,从而提高人们对心理疾病的重视以及进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 标签: 内隐污名 心理疾病 评估及预测
  • 简介:摘要新生儿疾病筛查随着时代的进步,其筛查技术逐渐广泛性应用,目前常见的筛查疾病为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听力障碍等,通过在新生儿筛查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可稳定家属情绪,利于筛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筛查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尿酸属于一种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血尿酸(SUA)的升高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提高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与死亡,特别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其发病相对更高。相比正常的青少年血压水平,SUA每升高1mg/L,则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发生就会提升50%,且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疾病发生危险都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