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患者,依据数字排序法随机以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区分,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参照组75.00%(P<0.05);观察组VAS与Harri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 优质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资料选择同期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应用当归补血汤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单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未予中医诊治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二组患者的手术失血及输血情况,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离床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1个月及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置换后二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股骨头置换术。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中医&ldquo 治未病&rdquo 诊疗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患者, 均给予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 骨性愈合时间 3~ 7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 4.7±1.5)个月。治疗后, 患者优 48例, 良 49例, 差 13例, 优良率 88.2%。结论 采用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 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短, 疗效好, 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开放加闭合复位重建钉;股骨粗隆下骨折并股骨多段骨折;骨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ple femoral fractures.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were treated with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ealed. The healing time was 3-7 months,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was (4.7 ± 1.5) months. After treatment, 48 cases were excellent, 49 cases were good and 13 cases were poor.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8.2%. Conclusion the open and closed red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nail for the treat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multi segment fracture of femur has short bone healing time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 方法 以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60 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治疗效果 ,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半年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治疗前, P<0.05 ,形成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克氏针张力带重建大粗隆治疗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76~87岁,平均(8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d。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17例,Ⅳ型1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骨质疏松,均无其他部位的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X线评价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检查示,大粗隆骨折均达满意复位与稳定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位置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12)个月,所有患者大粗隆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3±2.9)分提高到(92.4±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8,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固定钢丝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大腿痛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患者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03例,女133例;年龄为42~86岁,平均50.3岁。骨折AO分型:31-A1.2型13例,31-A1.3型32例;31-A2.1型35例,31-A2.2型27例,31-A2.3型33例;31-A3.1型38例,31-A3.2型39例,31-A3.3型19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一、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均采用PFNA11固定治疗。结果236例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23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2~39周(平均29.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1~93分,平均85.1分。19例(8.05%)患者术后出现患侧大腿痛。疼痛原因: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差异6例,髓内钉远端设计缺陷4例,内固定稳定性不足及生物力学分布不均3例,手术医生操作不熟练2例,患者严重骨质疏松4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PFNAⅡ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出现大腿痛的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应针对中国人股骨近端的骨骼特点在主钉前弓、主钉远端结构、外偏角等方面的设计做进一步的精细改进。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钉 大腿痛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44例)与参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股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参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少于参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于参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参照组,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肢功能。

  • 标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5-2018-05间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半髋置换术;观察组29例,行全髋置换术。结果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置换术,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微创 全髋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干预组30例,进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这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4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随访时间,并观察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SF-12健康调查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平均时间为(72.10±13.61)min,术中出血量为(86.42±5.61)ml,术中引流量(69.42±10.01)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61±3.10)d。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12±5.10)个月。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及Sf-12评分的躯体和心理评分较术前出现了提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术后4月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进行翻修后显示骨折愈合。84例患者中无患者出现切口及内固定周围感染。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临床疗效高,并发症较少的特点,临床运用价值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SHR)与防旋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的疗效。方法73例IF患者,将行SHR治疗者设为置换组(31例),行PFNA治疗者设为内固定组(42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输血、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结果置换组术的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SHR与PFNA均可用于高龄IF治疗,两术式各有优劣,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治疗。

  • 标签: 粗隆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 股骨髓内钉 疗效 优劣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泸州龙马潭区中医院2020年全年至2021年上半年度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86例,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各43例,给予研究组患者PFNA内固定治疗,给予对比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比组治疗有效率为79.07%,研究组高于对比组,统计学分析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FNA内固定治疗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收治的4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照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差异。结果:A、B两组研究对象均成功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数据水平均要明显低于B组(P<0.05);但B组研究对象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A组,且B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A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均有着优质的效果,其中PFNA内固定术的术中风险更低,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低的优点,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有着更好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内固定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使用爪钢板钢缆系统重建股骨大粗隆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股骨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使用爪钢板钢缆系统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共随访43例患者,随访时间17~67个月,平均30个月。临床疗效以Harris评分、X 线片进行评价。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0~95分,平均82分,其中优17例,良21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爪钢板钢缆重建股骨大粗隆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爪钢板钢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开展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开展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评价对比组间围术期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围术期手术耗时、围术期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改善围术期一般情况,更有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对这些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关必要性预防措施,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例如镇痛、深静脉血栓、泌尿感染以褥疮等方面的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活动70例患者中,65例顺利的通过了围手术期,其中5例在治疗期间引发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地患者康复、无伤残出院。结论根据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伤残和病死概率。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共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骨折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愈合率为100%,且骨折固定确切,未出现骨折片移位现象,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针对不同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关节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