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 标签: 预见性保健指导 学龄前患儿 语言发育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语言能力与精细动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保健的学龄前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保健护理指导,观察组患儿采取预见性保健指导。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干预疗效、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和社会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运动、交往、作业操作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见性保健指导对学龄前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语言发育能力,提高患儿社会生活能力。

  • 标签: 预见性保健指导 学龄前患儿 语言发育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肢体功能锻炼对冠心病患者踝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wavevelocity,PWV)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冠心病患者按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58例)、中危组(68例)和高危组(54例)3组。每组内再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低危组分别为29例,中危组分别为34例,高危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肢体功能锻炼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穴位按摩。在干预前、干预7d、干预30d及干预90d测量各组患者ABI与PWV的数值。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干预前、干预7d、干预30d及干预90d时ABI、PWV在低危、中危、高危组中,处理与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均P〉0.05,说明时间和处理无交互作用,即时间因素(1d、7d、30d、90d)不随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而不同;在低危组中,时间主效应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危、高危组中时间主效应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危组、高危组中主效应比较,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肢体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的血运情况,提升ABI、降低PWV。

  • 标签: 冠心病 穴位按摩 肢体功能锻炼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改良Valsalva动作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PSVT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前1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15例为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改良Valsalva动作进行救治的PSVT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升其转复成功率,并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应用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PSVT患者 转复成功率 针对性护理 改良Valsalva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