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6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治疗,观察组采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3.55%,高于对照组77.42%,P

  • 标签: 达肝素钠 阿替普酶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胆囊炎胆腑相火妄动与碱性磷酸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应用清火利胆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莲子大麦茶)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胆腑相火妄动中医证候积分、胆腑相火妄动临床症状与碱性磷酸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碱性磷酸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胆腑相火妄动临床症状与碱性磷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慢性胆囊炎病人中,胆腑相火妄动与碱性磷酸变化呈正相关,用清火利胆中药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理化指标。

  • 标签: 慢性胆囊炎 碱性磷酸酶 胆腑相火妄动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胆囊炎胆腑相火妄动与碱性磷酸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应用清火利胆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莲子大麦茶)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碱性磷酸、胆腑相火妄动中医证候积分、胆腑相火妄动临床症状与碱性磷酸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碱性磷酸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胆腑相火妄动临床症状与碱性磷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慢性胆囊炎病人中,胆腑相火妄动与碱性磷酸变化呈正相关,用清火利胆中药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理化指标。

  • 标签: 慢性胆囊炎 碱性磷酸酶 胆腑相火妄动证
  • 简介: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目前造成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寻找合适的MDR逆转剂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中药中筛选高效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总结了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经典机制及近年来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肿瘤 多药耐药 中药 逆转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认为肿瘤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有关。另外,缺陷DNA错配修复系统和体细胞突变的迅速积累,导致上皮组织稳态受到凋亡和有丝分裂过程失衡的干扰,凋亡抑制导致增殖增加和基因损害细胞清除减少[1]。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基因表达产物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

  • 标签: 大肠肿瘤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 进展
  • 简介:本文由文献报道的己知小分子苗头化合物片段出发,基于其与β-分泌结合的晶体结构,通过结构修饰设计了全新的非肽类小分子β-分泌抑制剂:六氢嘧啶-5-醇系列及其两类类似物系列。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得到了良好的结果。我们测试了各类母核的β-分泌抑制活性,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设计思路。

  • 标签: Β-分泌酶抑制剂 六氢嘧啶-5-醇类 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抑制剂(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
  • 简介:化合物YSY-01A是一种新合成的蛋白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旨在评价YSY-01A的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证实,YSY-01A能够显著抑制大肠腺癌细胞HT-29的增殖(P〈0.05),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实验表明,YSY-01A能够把HT-29细胞阻滞在G2/M转换点上,显著地上调cyclinB1,Wee1,p-cdc2(Tyr15)及p53,p21,p27蛋白的表达(P〈0.05)。当YSY-01A浓度高于0.5μM时,HT-29会显示出典型的细胞毒症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本文用于机制研究的药物浓度均低于此值。总之,YSY-01A对HT-29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G2/M转换点阻滞有关。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YSY-01A HT-29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高内涵筛选
  • 简介:超快速延迟外向性整流钾电流Ikur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Ikur电流的分子基础为Kv1.5通道,由KCNA5基因编码,到目前为止,仅在人心房细胞中发现有该电流,而没有在心室中发现,故减少Kv1.5电流可延长心房动作电位时程,阻止房颤发生,且避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 标签: PI3酶抑制剂 LY294002 KV1.5通道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芍药苷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6h,建立沙土鼠CI/R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3个剂量组(20、10、5mg·kg^-1),每组10只,术前3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再灌注6h内神经症状,计算卒中指数;取脑组织匀浆,定磷法测定ATP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各剂量均能降低CI/R沙土鼠的卒中指数(P〈0.05或P〈0.01),各剂量均可显著升高脑组织Ca2+-ATP活性(P〈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升高Na+-K+-ATP活性(P〈0.05或P〈0.01),各剂量均能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或P〈0.01)。芍药苷对脑组织Mg2+-ATP活性和Asp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芍药苷预处理对C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保护脑细胞膜ATP的活性、抑制Glu的释放、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有关。

  • 标签: 芍药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TP酶 兴奋性氨基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以及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肌红蛋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cTh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cThI、CK-MB、Mb也存在显著变化(详见表2),统计学意义得到体现(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检测 肌钙蛋白I(cThI)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红蛋白(M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用神经介入和阿替普静脉溶栓疗法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科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n=50)。试验组采取神经介入和阿替普静脉溶栓疗法,对照组行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治疗后,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达到96.0%,但对照组仅80.0%,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用神经介入和阿替普静脉溶栓疗法,病人的疗效更好,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介入 疗效 阿替普酶
  • 简介:细胞病变或应激过程中会发生多个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事件,其中以转录因子-DNA结合为核心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块的功能的激活或失活是重要关键。它可因内外信号的影响开启或关闭重要基因的表达,更反映了胞内微环境的变化。到目前为止,已有众多转录因子被发现,每一个转录因子又有不同的功能态,同时一个转录因子可与不同蛋白因子形成不同的复合物,如此,难以准确定义和识别基因转录调控模块数目的多少和活性的定义。与传统分析不同,本研究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切入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比较在不同的细胞状态下,

  • 标签: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基因转录调控 模块 活性 实例 碱基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心肌与电解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1例HIE新生儿血浆乳酸脱氢(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CK-MB),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与钠、钾、氯、钙离子的浓度,以20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LDH,G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组间CK,CK-MB,LDH,GOT均有显著差异(P<0.05),(2)HIE患儿存在低钙,低钠,低氯血症,血钠,血钙与HIE的程序密切相关(P<0.05),且轻度与中,重度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血氯与HIE程度有显著性差异,轻,中,重度组间差异明显(P<0.05),血钾与HIE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IE时心肌异常增高与病轻重呈正相关,心肌增高程度可做为判断HIE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IE可合并电解质紊乱,HIE程度越重,血钠,钙,氯降低越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 心肌酶 电解质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Kiss—1和乙酰肝素(Hpa)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组,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链反应半定量分析Kiss-1和HpamRNA在研究组、对照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研究组腺上皮细胞Kiss-1mRNA的表达在增殖期与分泌期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中增殖期腺上皮细胞Kiss—1mRNA的表达与分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腺上皮细胞HpamRNA的表达在增殖期与分泌期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组中增殖期腺上皮细胞HparaRNA的表达与分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ss—1mRNA表达减弱和HpamRNA表达增强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侵袭过程有关,两者在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乙酰肝素酶 KISS-1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复方消化、莫沙必利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消化、胃苏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5%)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预后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复方消化、莫沙必利联合胃苏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类临床不良症状,治疗期间头晕、口干、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少,预后复发率低,与单独应用莫沙必利相比,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复方消化酶 莫沙必利 胃苏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化合物YSY-01A是一种新合成的蛋白体抑制剂,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旨在评价YSY-01A的抗肿瘤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YSY-01A能够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P〈0.05),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进一步实验表明,YSY-01A能够引起SK-OV-3细胞G2/M周期阻滞,显著上调cyclinB1,cdc2和p-cdc2(T14)等蛋白的表达(P〈0.05);YSY-01A亦可抑制由TNF-α引起的NF-κB核转位,同时上调IκBα、下调IKK和Gadd45α的表达水平。总之,YSY-01A对SK-OV-3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G2/M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 YSY-01A SK-OV-3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高内涵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