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4月22日、6月23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在白洋淀鸳鸯岛、北田庄和圈头村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台地3个垂直剖面(0~10cm、10~30cm和30~60cm)上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都在70g/kg以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采样地0~10cm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2.04~3.41g/kg,全磷含量为0.71~1.14g/kg。3块采样地0~60cm土壤的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分别为0.53~28.56mg/g、0.44~2.36mg/g、1.62~12.18mg/g和8.07~172.65μg/g,表层土壤具有较大酶活性。芦苇台地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 标签: 白洋淀 芦苇台地 土壤酶活性 理化因子 特征
  • 简介: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性、难治理性等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确定修复目标等环节。修复措施包括物化稳定、工程修复、农艺调控、植物修复等技术措施,未来应关注技术措施创新及污染调查与修复过程管理。

  • 标签: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场地 风险评估 修复措施
  • 简介:摘要电阻率是防雷工程的重要设计参数,为了科学正确合理的设计接地装置,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防雷需求,需要对该地区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壤进行电阻率测试,根据电阻率结果进行经济、科学安全地设计接地网。文章分析了电阻率测试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土壤电阻率与时间和气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电阻率不同的几种因素。

  • 标签: 土壤电阻率 测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前,土壤环境监测分析依据的方法标准包含国家标准、环境监测行业标准、农业和林业标准等,有的分析项目由于没有正式标准文本,可供参照的质控要求比较分散甚至是空白。另外,各监测机构在完成土壤监测任务后,缺少科学、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便于省级监测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统一实施统计评估及质量管理等技术工作。因此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科学应用外部质控手段,建立全面、有效的土壤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和评估技术体系,对实现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活动全要素溯源传递、全过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 标签: 土壤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 评估体系
  • 简介:摘要:我国的土壤因为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根基,食用被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会让农作物及农作物产品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土壤监测是为了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进行测定,来确定整个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了解土壤的现状。土壤监测具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土壤监测的准确性。本文基于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展开论述。

  • 标签: 中国土壤 环境监测方法现状 问题及建议
  • 简介:精准农业耕作中,需要预防化肥、农药对地质环境的污染。水在污染物的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十年的研究说明,当水渗过地表分配层到达地下2.5cm后,土壤的其它结构特征对水的平面和垂直移动产生影响。

  • 标签: GPR EMI 土壤 结构特征 移动
  • 简介:土壤物质成分,主要受控于成土母岩的岩石类型与矿物组成。平谷平原区具有适宜大桃种植的气候与土壤条件,这与平谷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土壤中多项有益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其它地区。平谷区内的不同地区大桃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也存在着差异,以平谷东部大桃中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为丰富。

  • 标签: 土壤 大桃 地质背景 适宜性
  • 简介:摘要:土壤环境污染程度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及国土资源环境安全,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一背景下,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特点的掌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明确,是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与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土壤环境监测 质量控制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 本文选择就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对策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土壤重金属的定义,增加对土壤重金属理论内涵了解,为后文分析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其次,阐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利于更加高效落实此项工作,保障风险评估科学性以及结果的精准性。最后,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对策,力求为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确保此项工作更加高效落实。

  • 标签: 土壤重金属 环境风险 评估 污染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农业大国之称,土地面积非常广阔。随着当前社会各界逐渐提高环保相关意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土壤污染除了会影响整个土壤圈层之外,还会对诸如空气、水体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来源、存在状态、治理方法等方面,其中尤以研究治理方法、重金属污染上壤修复技术居多。只有调查清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空间分异特征、迁移规律,才能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进而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对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土壤采取保护措施,从而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异特征 迁移规律 土壤生态系统 修复技术 污染来源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发展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与冲突,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人体健康食物的来源,与人类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密不可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土壤环境 监测技术 应用现状 发展
  • 简介:系统评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测定方法、含量、周转、C/P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周转速度快,是植物有效磷的重要来源,但是易受外界影响,在土壤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熏蒸提取法是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不具通用性.新鲜土样经氯仿蒸汽熏蒸24h,提取效果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土壤选择的浸提剂不同,酸性土壤宜用Bray-1提取剂,而碱性土壤宜用Olsen提取剂;转换系数K,亦需根据土壤类型进行校正.未来研究应侧重在几个方面:完善测定方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供磷能力、土壤磷素转化的关系;形态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土壤质量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 熏蒸提取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因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导致我国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物质。石油烃来源于石油,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当前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多种物质都包含石油烃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还有沥青和石蜡等工业品中都包含石油烃。石油烃是由正烷烃、环烷烃、直链烷烃、芳烃等多种烃类物质和其它少量有机物包含硫化物、环烷酸还有氮化物等混合而成的有机物物质。在这种物质的开采和提取中,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土壤和海洋水质的污染,破坏原有的土壤和海洋生态。超过一定含量的总石油烃只要进入土壤中,就很难被土壤自身净化而清理掉,给国家、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 标签: 土壤污染 可萃取 石油烃
  • 简介:有机质对土壤中无机有机养分的保蓄、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消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成分复杂,是一个多组分体系,而对其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近年发展的一些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土壤有机质 分离和纯化
  • 简介: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土壤微生物活性 形态特征 杉木幼苗 细根 增温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摘要:农用地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其要点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介绍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类型,然后对常用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和植被修复法。接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最后,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农用地 土壤污染 治理与修复技术 要点分析
  • 简介:利用国情监测成果,分析了2010~2014年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方式转变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面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中度侵蚀至剧烈侵蚀面积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流域的侵蚀状况加剧。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裸地。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