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龙涓山峦重叠,平均海拔600-700m,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mm左右,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全乡茶园面积6.5万亩,茶叶产量6千多吨,茶叶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茶小绿叶蝉害虫为我乡广布性昆虫,以成、若虫刺吸芽、叶和枝梢的汁液,初期,被害叶面出现黄白色斑点,接着芽叶卷曲、硬化,最后使茶叶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无茶可采,是目前我乡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机率较高,

  • 标签: 茶小绿叶蝉 性信息素 年平均气温 技术 应用 控制
  • 简介:用Bt杀虫蛋白(ICP)Cry1A汰选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4种不同类型BtICP的抗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CrylAc>CrylAc+1C>Cry2A>Cry1C;对抗性种菌的毒力顺序为:CrylAc+1C>Cry1Ac>Cry2A>CrylC,其中CrylAc+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与CrylAc以1:1和1:2的比较混合,对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处理5d的增效比值大于14d的。

  • 标签: 苏云金杆菌 杀虫蛋白 棉铃虫 抗虫毒力 增效作用 杀虫剂
  • 简介: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草原蝗虫的发生和应用蝗虫微孢子的防治现状,同时对蝗虫微孢子的增殖和生产及微孢子的侵染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剖析;初步论述了蝗虫微孢子病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理以及持续控制草原蝗害的效果;针对蝗虫微孢子治理蝗害的特点和微孢子的应用前景以及配套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 标签: 蝗虫微孢子虫 草原蝗虫 生物防治 可持续治理
  • 简介:能够向食品释放抗菌成分的活性包装材料,可以用于抑制或减缓食品贮藏过程中细菌的生长繁殖。为了获得可食用的复合高分子材料,向玉米蛋白单层和多层膜中加入斯佩耳特小麦糠和麝香草,研究多种不同的复合系统(尤其是膜的厚度和可降解纤维的数量)以控制麝香草的释放。结果表明,在未添加斯佩耳特小麦糠的情况下,单层和多层膜中麝香草的释放速率均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反,单层和多层膜中麝香草的释放速率随着这种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麝香草酚 抗菌成分 玉米蛋白 蛋白膜 调控 复合系统
  • 简介:为揭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选择外观质量不同的烤烟样品,研究了不同色域、成熟度和油分烟叶中质体色素和多的含量特点,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质体色素和多含量与外观质量各指标分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烟叶色域转深类胡萝卜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和多含量则逐渐降低;成熟度对各质体色素和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多数质体色素和多类物质含量都随油分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调制后烟叶外观质量尤其是油分和颜色与质体色素和多关系密切。

  • 标签: 烤烟 质体色素 多酚 外观质量 典型相关
  • 简介:高职动物寄生病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而开展的课程资源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构建该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框架,即课程资源、素材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明晰各项内容的建设任务和步骤,搭建起特色化的动物寄生病教学资源库。

  • 标签: 高职 动物寄生虫病 课程教学资源库 构成 建设
  • 简介:2009年11月6目,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犬媒介性疾病(CVBD)/人和动物共患寄生病亚太论坛所展示的最新研究数据,向中国大陆宠物主人和宠物医师清楚传递了以下信息:犬媒介性疾病(CVBD)所带来的威胁很严重,

  • 标签: 寄生虫病 中国大陆 发展趋势 警报 风险
  • 简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茚威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9d、16d、25d450g/hm^2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5%、95.2%、83.5%,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mL/hm^2的处理防效相当,未达极显著差异。试验药剂综合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10%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安全性
  • 简介: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系统测定了烯啶胺对烟粉虱不同态的毒力、成虫持效性、抗性风险评估和不同施药方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胺对烟粉虱低龄若虫和高龄若虫均表现出较高毒力,对成虫也有一定毒力,而对卵效果较差。烯啶胺水剂100mg/L处理时对烟粉虱成虫1~15d的校正死亡率在80.18%~92.13%之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烯啶胺对烟粉虱的防效降低。烯啶胺喷雾和灌根方法效果较好,从速效性来说,喷雾好于灌根,从持效性来说,灌根优于喷雾,两种方法均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法。经过8代6次选育,烟粉虱对烯啶胺抗性发展缓慢,与选育前相比敏感性降低2.653倍,烟粉虱对烯啶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25,在50%~90%的筛选压力下,要获得10倍抗性,需要9~21代,表明烟粉虱对烯啶胺有产生抗性的风险。

  • 标签: 烟粉虱 烯啶虫胺 生物活性测定 使用技术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烯啶胺在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田水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土壤样品用水提取后经二氯甲烷萃取;水稻植株和糙米样品依次用水、丙酮提取,提取液经液液萃取及柱层析净化;HPLC—UVD检测。当烯啶胺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1~5mg/L和0.1—5mg/kg,在植株和糙米中的添加水平为O.2~5mg/kg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9%一12.9%之间。烯啶胺在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中方法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1mg/L和O.1、0.2、0.2mg/kg,检出限(LOD)分别为0.04mg/L和O.04、0.08、0.08mg/kg。温室模拟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以推荐使用高剂量的20倍(有效成分1500g/hm。)施药,烯啶胺在稻田水、土壤以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分别为0.58、3.31及2.70d,消解速率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于大田分蘖期按推荐使用高剂量的1.5倍(有效成分112.5g/hm2)分别施药3次和4次,间隔期为7d,距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样,糙米中烯啶胺的残留量均低于LOD值(0.08mg/kg)及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mz/kg)。

  • 标签: 烯啶虫胺 水稻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 简介:猪寄生病是猪三大类疾病(传染病、寄生病、普通病)之一,与传染病相比,寄生病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相对隐形,但是,据有关数据显示,寄生感染可使育肥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对经济效益影响极大。寄生感染还会造成猪只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上往往出现误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正确驱虫是提高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的重要措施。仔猪感染寄生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因此母猪产前驱虫,切断母猪和仔猪间的寄生传播环节,对整个猪场寄生的控制极为关键。

  • 标签: 寄生虫病调查 妊娠母猪 驱虫效果 猪场 寄生虫感染 消化道疾病
  • 简介:在鄱阳湖平原直播一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与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一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2009年8月份,辽宁营口某镇一肉鸡养殖户于某饲养了7000只白羽肉鸡,18日龄开始发病,前来就诊,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大群出现精神沉郁,呆立,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冠、肉髯苍白,采食量减少,伴有腹泻,排黑色稀便和血便,发病急,死亡速度快,发病当天死亡24只。

  • 标签: 例肉鸡 坏死性肠炎 感染诊治
  • 简介:近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了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41个登记产品名单,其中,哌啶、环酰肼、四氯酰胺、三氟苯嘧啶、氯氟吡啶酯、嗪吡嘧磺隆以及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等产品将在我国首获正式登记。

  • 标签: 有效成分 氯虫酰胺 评审委员会 可湿性粉剂 农药登记 环虫酰肼
  • 简介:2014年春季田间施药慢性中毒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农药1500倍液,防治桑园害虫效果较好,施药后20d采叶养蚕比较安全。

  • 标签: 桑园 毒死蜱 家蚕 残毒性试验
  • 简介:为明确打顶对烟叶多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对移栽后30d(苗期)和85d(现蕾后10d)烟株进行打顶处理,分别检测中部叶(苗期为第4叶位,现蕾后10d为第8叶位)中多类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同时期未打顶处理相比,移栽后30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绿原酸等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AL、PPO和POD活性升高,4CL活性降低,C4H活性无显著差异,PAL1、PAL4和4CL2表达量上调;移栽后85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多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AL、C4H、4CL和POD活性升高,PPO活性降低,PAL1表达量下调,4CL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两个时期打顶处理烟叶中PAL2、PAL3、C4H和4CL1表达量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打顶诱导烟叶多生物合成与生育期有关;打顶后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负相关,与4CL活性正相关。苗期打顶后烟叶中多含量降低,主要与多类物质的降解速率强于合成速率有关,而现蕾后打顶烟叶中多含量升高,主要与多类物质的合成速率强于降解速率有关。

  • 标签: 烟草 打顶 生育期 多酚 基因表达
  • 简介: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 标签: 蜜梨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 简介:以微波作为辅助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桦褐孔菌多提取率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560W,微波时间180s;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多提取率可达到3.186%。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桦褐孔菌多提取方法。

  • 标签: 桦褐孔菌 多酚 微波 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