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评分小于6分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将8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实验组采用子宫扩张球囊引产,观察两组产妇临床效果及引产至分娩所用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总有效率(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75.00%),且两组产妇引产至分娩所用时间的比较结果亦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子宫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使得推广。

  • 标签: 子宫颈扩张球囊 足月妊娠 宫颈成熟 引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子宫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子宫腺癌发病的年轻化及卵巢的高转移率,使其在保留生育功能及保留卵巢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从保留生育功能的妊娠结局及保留卵巢的安全性两大方面,介绍近年来早期子宫腺癌的治疗进展,旨在为早期子宫腺癌的年轻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保留生育功能 保留卵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原位腺癌(AIS)基于切缘状态的分层管理方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子宫环形电切(LEEP)术,术后病理诊断为AIS的患者2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探讨LEEP术后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49例子宫AI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40±8)岁(范围:23~71岁)。249例子宫AIS患者中,19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7.6%(19/249)。其中,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AIS者69例,其病灶残留率为13.0%(9/69),LEEP术后病理诊断为AIS+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180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0/1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多灶性病变者33例,其病灶残留率为21.2%(7/33),单灶性病变者216例,其病灶残留率为5.6%(12/2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8,P=0.005)。181例术前行子宫管搔刮术(ECC)患者中,ECC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为14.0%(14/100),显著高于ECC阴性者[4.9%(4/81);χ2=4.103,P=0.043]。(2)249例子宫AIS患者中,LEEP术后切缘阳性者88例,切缘阳性率为35.3%(88/249);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14.8%,13/88)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3.8%(6/156);χ2=9.355,P=0.002]。249例子宫AIS患者中,LEEP术后15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年龄为(43±7)岁,显著高于97例未行子宫切除术者[(37±8)岁;t=6.518,P<0.01];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中有生育要求者3例,占2.0%(3/152),显著低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8例,占39.2%(38/97);χ2=59.579,P<0.01]。152例LEEP术后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中,18例有病灶残留,病灶残留率为11.8%(18/152),其中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率显著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18.8%(12/64)、7.0%(6/86);χ2=4.861,P=0.028]。97例LEEP术后未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范围:4~70个月),随访期内子宫AIS复发3例(3.1%,3/97),进一步行子宫全切除术,未发现浸润性腺癌。(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切缘阳性(OR=4.098,95%CI为1.235~13.595,P=0.021)、多灶性病变(OR=5.464,95%CI为1.494~19.981,P=0.010)为影响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AIS患者LEEP术后的管理,建议以切缘状态作为一级分层管理指标,以年龄、生育需求作为二级分层管理指标,结合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宫颈肿瘤 原位腺癌 锥形切除术 电外科手术 切缘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WHO总干事向全球发出了消除子宫癌的动员令。我国的子宫癌人群防治工作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效。面对2030年“90%-70%-90%”的阶段性目标,我国仍有不同程度的挑战和机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在国内得以应用,部分省市已开展适龄人群接种,90%适龄女性接种疫苗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较为乐观,应密切关注国际上HPV疫苗接种的研究进展;子宫癌人群筛查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国存在人口基数大、资源不足等困难,70%适龄女性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应尽早推广应用新技术,快速提高筛查服务能力及其均质化;我国子宫病变的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且随着总体经济发展、基本医疗保险高覆盖、医保政策优化等,预计90%确诊子宫病变的妇女得到治疗的阶段性目标能够实现,目前应开展全国性治疗数据的收集。我国实现消除子宫癌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子宫炎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性治疗方案。方法慢性子宫炎进行分类以及病因进行分析。结论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病原体藏于宫颈黏膜内持续刺激而形成慢性炎症。结果治疗慢性子宫炎方法比较多,要因人而宜,对症施治,才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慢性子宫颈炎 分类 诊治 中医治疗 物理治疗
  • 简介: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现实中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缺乏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不遵医行为现象非常普遍。我们通过采取健康教育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促使患者自觉限盐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及远离危险致病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妇科子宫癌术后尿潴留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子宫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子宫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病率高,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可治愈尿潴留。

  • 标签: 子宫颈癌 广泛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在MR上的征象,并探讨其对临床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例早期宫颈癌在MR的T1WI、T2WI、CE-T1WI序列上的表现,采用SIEMENSSYMPHONY1.5T超导MR仪,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CE-T1WI,层厚均为6mm、层间距均为1.5mm。结果MRI诊断Ⅰa1-2期2例,Ⅰb1期2例,Ⅰb2期1例,Ⅱa期4例,临床术后分期Ⅰa1-2期2例,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Ⅱa期3例。MRI分期准确率为66.7%。阴道穹窿T2WI信号增高不代表受侵。结论MR对早期子宫癌的分期准确性较高,对拟定治疗方法及评估预后有较高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子宫癌治疗前分期的价值。方法把3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分期正确率为60%,MRI分期正确率为88%。结论与临床分期相比,MRI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更有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MRI成像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子宫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积极影响。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共计收治 300例妊娠引产产妇,参考数学随机方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两组产妇各有 150例,且产妇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其中的对照组产妇辅以常规护理,而试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均要短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 Apgar评分更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子宫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护理上采取优质护理方法,不仅能缩短产妇总产程,而且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 Apgar评分。

  • 标签: 优质护理 子宫颈扩张球囊 引产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93例子宫醋白上皮定位活检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地区子宫疾病的宣传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之间进行阴道镜醋白上皮定位活检呈阳性的93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确诊炎性反应患者52例,子宫上皮肉瘤33例,鳞状细胞癌5例,子宫癌2和黏膜正常1例。结论醋白试验结合阴道镜对子宫病变的早期检测十分重要,是定位活检的重要前提依据,对于筛查,诊断和治疗子宫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颈 阴道镜 醋白上皮试验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Ⅰa2~Ⅱb2期子宫癌患者共1 312例,其中13例(0.99%,13/1 312)术后发生肝转移。回顾性分析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对子宫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13例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中,单纯肝转移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伴肝周淋巴结转移2例,仅表现为腰痛;伴肝外多发转移8例,其临床症状与转移部位相关。9例术后肝转移患者有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其中5例(5/9)异常升高,异常指标主要为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CA72-4。子宫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2~22个月);肝转移灶的中位最大直径为3.0 cm(1.9~6.5 cm)、中位数量为4个(1~9个),肝转移灶累及单叶者6例、双叶者7例。(2)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子宫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状态与子宫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显著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有转移及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是影响子宫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3例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中,随访期内9例死亡、4例存活,肝转移后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个月(3~3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伴肝外多发转移、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对子宫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子宫癌术后肝转移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淋巴结有转移、病理类型为小细胞癌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肝转移,伴肝外多发转移患者预后较差,针对子宫癌术后肝转移应综合分析后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肝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淋巴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子宫炎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子宫炎患者126例,对其进行临床治疗。结果126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慢性子宫炎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多样,复发率低。

  • 标签: 物理治疗 宫颈糜烂 分析
  • 简介:摘要子宫糜烂是指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蓝色胆液质或腐败血液质占优势,影响宫颈组织细胞,腐蚀局部组织而形成的形状改变性疾病。

  • 标签: 子宫颈糜烂 维吾尔医 腐败血液质 诊疗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癌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癌患者34例,对这34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骨髓抑制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子宫癌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达91.2%。结论针对于子宫癌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骨髓抑制的情况,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癌 化疗 重度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