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和现代光谱技术对棱柄马鞍菌Helvellalacuno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2)、麦角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苯甲酸(5)、3,7-二甲基-正辛基3α醇-1-苯甲酸酯(6)、腺嘌呤核苷酸(7)、尿嘧啶(8)、甘露醇(9)、WithaferinA(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棱柄马鞍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棱柄马鞍菌 分离纯化 化合物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均用电量逐渐增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直接的问题就是火电厂灰渣的排放,以及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火电厂中废弃物已经被证明并不是废物,而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被合理利用之后,是一种是价值比较高的资源。为此,在本文中需要对火电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现粉煤灰的有效利用。

  • 标签: 火电厂 粉煤灰 化学成分 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感冒患者抗感冒药物处方420份,分析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98张,占23.3%。其中,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60张,占14.3%;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38张,占9.0%。感冒用药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发生率高于感冒药物使用不对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0份抗感冒药物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双扑伪麻分散片,占50.7%(213/420),其次为复方锌布颗粒,占29.0%(122/420),愈酚甲麻那敏颗粒占12.9%(54/420),酚麻美敏口服液占3.8%(16/420),复方氨酚烷胺片占3.3%(14/420),酚氨咖敏片占0.2%(1/420)。涉及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包括:解热解痛类、收缩血管类、抗组胺类、镇咳祛痰类、抗病毒类及其他类。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物时,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开具处方,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多成分抗感冒、流感和过敏药 药理作用 合理用药
  • 简介: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在保证原始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客观地确定权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因而是地区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差距。为各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江苏 地区经济综合实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科学运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输血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输血,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接受输血后,对照组有4例(8%)患者出现发热情况,2例(4%)患者出现过敏等症状;观察组有1例(2%)患者出现发热情况,未出现过敏等症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少白细胞血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输血效果非常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血液技术 临床输血 科学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过滤对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采用过滤法滤除血浆中白细胞后受血者列入研究组,另选同期100例输入为过滤白细胞的血浆受血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4.5%)低于对照组(26.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过滤法滤除血浆中白细胞后再行输注,可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提高受血安全性。

  • 标签: 输血反应 白细胞 过滤 非溶血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对118186名拟输血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HBsAg阳性10318例(8.73%),抗-HCV阳性380例(0.31%),抗-HIV阳性613例(0.52%),抗-TP阳性4854例(4.1%)。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还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预防医源性感染。

  • 标签: 输血 感染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大量输血后不同并发症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输血过程中并发心脏负荷过重1例,出血倾血2例,低钾血症3例,低体温14例。治愈19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消除并发症,有效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输血 大量输血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300例医院收诊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输血前行乙肝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肝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感染性指标。结果30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18例(6.0%)、HBsAb阳性者108例(36.0%)、HBeAg阳性者9例(3.0%)、HBeAb阳性者72例(24.0%)、HBcAb阳性者150例(50.0%)、HCV阳性者9例3.0%、HIV阳性者1例(0.3%)、TP阳性者3例(1.0%)。男性患者在HBsAg、HBeAb、HBcAb方面的阳性率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患者仅在HIV、HBsAb方面与年龄≤60岁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发现患者潜在感染疾病,进而做出防治措施,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能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 标签: 输血前检验 感染性指标 乙肝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的5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NH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51例。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新生儿产后情况等。结果:1术后2d对照组RBC、Hb及HCT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NH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均无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中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随访新生儿产后情况良好。结论: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能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并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分析选取在2015~2016年度内由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这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被分为人数为50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手术中对照组输入异体血,实验组输入预存自体血,手术完毕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康复效果。结果采用预存自体血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输入患者体内的实验组,相关指标检测和应用恢复效果等方面均高于输入异体血的对照组,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对患者采取预存自体血输血治疗,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神经外科 预存自体血 输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诊的需输血患者共1000例,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开展质量控制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45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出现10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实施前进行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与质量,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分析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及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快步走在改善单纯性肥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募集静态活动肥胖青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4周的快步走锻炼。实验前后同等条件下测试受试者身体成分、VO2max、血糖、血脂、胰岛素。实验数据组内运动干预前后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组间各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受试者各指标出现改善性变化,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快步走能有效减轻肥胖人群的肥胖程度和改善糖脂代谢水平。

  • 标签: 肥胖 体成分 糖脂代谢 有氧运动 快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