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的误诊原因,探讨预防误诊的有效措施,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睾丸扭转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足以提供诊断依据,辅助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本症的诊断。结论睾丸扭转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彩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积极手术探查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睾丸扭转 误诊 治疗
  • 简介:本文4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35岁,平均29岁。均为撞击致伤,右侧睾丸破裂2例,左侧2例。上极破裂1例,下极破裂3例。横形破裂3例,不规则破裂1例。裂口最长3.5cm,最小2cm。4例均有伤后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并向同侧下腹部放射伴伤侧阴囊青紫肿胀。B超提示t睾丸轮廓不清伴强回声光团。2例入院后急诊手术,2例外院非手术治疗5~10天效转入院。

  • 标签: 破裂 睾丸 入院 青紫 下腹部 急诊手术
  • 简介:Q在季节交替时期我常常觉得睾丸隐隐作痛,可是我做爱时也没有特别用力,这种情形正常吗?会不会不能生育?A季节交换之际,气温变化差异较大,而阴囊为了保护睾丸与精子的活动力,会随着温度收缩来调节睾丸升降,想要好好宝贝睾丸,应该要穿着干净舒适的内裤,

  • 标签: 睾丸 隐痛 气温变化 活动力 季节
  • 简介:摘要目的促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非专科医师对睾丸扭转有足够的认识,提高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报道文献进行总结。结构10例患者年龄11~35岁,平均20岁,左侧6例,右侧4例,发病至确诊时间6h~5天。结果9例行手术探查,9例证实睾丸扭转而行睾丸切除术,1例扭转270°者,因家属强烈要求保存睾丸,1周后睾丸坏死、疗效差而再次行睾丸切除。随访经睾丸固定术后未再发生睾丸扭转。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最最重要手段及关键所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最可靠方法。

  • 标签: 睾丸扭转 诊断 治疗
  • 简介:不少观众十分喜爱看足球,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每当在禁区前罚直接或间接任意球时,守方充当人墙的队员总是不约而同地用双手捂在下身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 标签: 睾丸 阴茎 反射性收缩 组织坏死 健康
  • 简介:摘要附睾睾丸炎继发睾丸梗死发病率极低,通常表现为睾丸急性肿大疼痛,需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鉴别。本文报告1例,入院后予抗感染治疗7 d,效果欠佳。行阴囊探查术,未见睾丸整体缺血及扭转,未见明显脓腔形成,行精索鞘膜下段切开减压术和睾丸鞘膜翻转术、睾丸白膜切开减压术治疗。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异常。

  • 标签: 睾丸 梗死 缺血 附睾睾丸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扭转时睾丸周围结构的超声表现。方法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睾丸扭转患者睾丸周围结构超声表现。结果21例患者睾丸周围出现团状强回声。结论睾丸周围团状强回声对诊断睾丸扭转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扭转 超声检查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局部残留病灶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维甲酸巩固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于低危患儿需行手术治疗,在特定病例中,可随访观察;对于中危患儿,需行手术及化疗,且残留病灶可能对患儿的预后无影响,不宜使用激进的手术方式;而对于高危患儿,需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体切除范围对生存率的影响难以定论,但主流观点认为体切除范围>90%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切除范围 预后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一种源自神经嵴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颅外实体。其高危患儿占比大且治愈率低,故治疗高危NB仍是当前的医学难题。在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中,溶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疗法脱颖而出。OV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可以特异性靶向NB而不影响正常组织,从而有效避免目前单靶点抗癌药物普遍存在的耐药性问题,因而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治疗当前难以解决的高危神经母细胞方面。溶病毒对神经母细胞的治疗效果十分可观,有望成为神经母细胞的一线治疗手段。本文就OV在神经母细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细胞系、动物模型中的研究及临床试验结果展开系统综述。

  • 标签: 溶瘤病毒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系 小鼠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神经母细胞(NB)患儿骨髓(BM)微量肿瘤病灶(MRD)的检测方法,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CD45^FITC/CD81^PE/CD56^PECy5单抗组合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NBTGW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并确定本实验室FCM的敏感度;比较Ⅲ~Ⅳ期NB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与FCM检测BM中的CD45^-/CD81^+/CD56^+细胞阳性率,分析病程中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TGW细胞株表达CD56和CD81,不表达CD45,本实验室FCM敏感度为1×10^-4。②58例患儿共144份标本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提示BM转移者23份,FCM检测显示表达CD45^-/CD81^+/CD56^+细胞的标本数62份,BM细胞形态学观察和FCM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比较平均化疗4个疗程后BMMRD结果与预后关系:31例患儿初诊时BMMRD检测阳性,化疗4个疗程后11例患儿BMMRD转阴,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进展,无生存率(DFS)中位时间23个月;另20例患儿化疗4个疗程后BMMRD仍为阳性,其中11例患儿复发或进展,包括1例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化疗后移植患儿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BMMRD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共有19例患儿接受化疗后行PBSC移植,14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阴性,其中2例患儿复发,自移植后始DFS中位时间9个月;5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阳性,均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CM检测NB患儿BMMRD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协助NB患儿的诊断和评估临床疗效,BMMRD残留与NB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术 微量残留病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DLBCH患者107例,分别运用家庭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价量表-II对患者进行测试,运用相关性分析家庭支持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与低家庭支持组(42例,39.3%)相比,高家庭支持组(67例,62.6%)的自我效能评分(31.5±4.8分 vs 24.1±7.5分)、健康行为评分(17.3±4.2分 vs 13.8±6.7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家庭支持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伴睾丸肾上腺残余(TART)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3例男性21-OHD伴TAR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其诊治经过,并对临床转归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以双侧肾上腺占位首诊;就诊年龄27~42岁,身高145~162 cm。实验室检查均示孕酮、17-羟孕酮(17-OH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均经CYP21基因检测确诊。1例患者睾酮异常升高,2例患者睾酮降低;3例患者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睾丸超声均示双侧睾丸内高回声肿块。肾上腺CT均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粗伴占位。3例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随访4~96个月,患者17-OHP控制在中线以上水平,1例患者经治疗后婚育。双侧肾上腺增生及睾丸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两者大小变化呈正比。结论21-OHD患者易合并TART,导致睾丸功能受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益于缩小TART大小、恢复睾丸功能。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21-羟化酶缺陷症 睾丸肾上腺残余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NB)骨髓侵犯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0例骨髓涂片拟诊并最后确诊的N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儿中,年龄<5岁者占78.0%,以中重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血涂片中可见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占78.6%,其中NB细胞占20%~76%,可见到以原始未分化阶段为主的NB,71.2%的病例骨髓涂片中可见到成团NB细胞呈花瓣型排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在骨髓涂片中找到NB细胞并呈花团排列的NB细胞团,对NB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检查可确诊。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涂片 形态学
  • 简介:为了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AIT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12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9例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依据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呈现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的特点,免疫表型全部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2例患者均用CVP为主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58%。3年生存率为25%,全组中位生存25个月。结论:AITL临床过程呈侵袭性,进展快,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 免疫母细胞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TFH)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PTCL),是仅次于PTCL-非特指型(PTCL-NOS)发病率最高的PTCL。AITL临床病理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预后差。现对AIT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T细胞,外周 化疗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微环境天然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的生长、转化和迁移,传统的治疗手段一直收效甚微,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胶质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GAM)作为脑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和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GAM来源、招募、极化和在胶质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胶质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NB具有高度异质性,与肿瘤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状态相关,其中节细胞神经代表已完全成熟和分化的NB。分化疗法通过诱导NB细胞重新分化,在不影响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情况下,减少了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高危NB患者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影响NB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对于进一步明确NB的发病机制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NB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和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分化 分化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照脑胶质细胞U251是否可通过在未受照神经干细胞(NSCs)中产生旁效应从而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及分化等特性。方法将细胞分为NSCs组、NSCs+U251组(与U251共培养的NSCs)和NSCs+受照U251组(与10 Gy X射线照射后的U251共培养的NSCs)。采用插入式小室共培养U251和NSCs。通过细胞计数、测量神经球直径等方法评估NSCs增殖、成球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评估NSCs干性维持能力的变化;检测Tuj1、GFAP蛋白的表达、测量分化后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数目、轴突长度以及胶质细胞突起终端数、突起长度等评估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NSCs+受照U251组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NSCs+U251组(t=2.52, P<0.05);NSCs+受照U251组的Nestin阳性率和成球能力明显低于NSCs+U251组(t=-3.50, P<0.05);NSCs+受照U251组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t=6.09, P<0.05)分化的比例和程度也明显低于NSCs+U251组。结论受照胶质细胞可通过电离辐射旁效应显著抑制未受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和分化能力。

  • 标签: 电离辐射 旁效应 神经干细胞 胶质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