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隧道已达6000公里,规划的隧道近9000公里。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由于地质因素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通过断层断裂带和其他不良地质断层带在地下水开发,易发生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施工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隧道工程水灾害处治技术。

  • 标签: 隧道工程 突泥突水灾害 处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腹腔镜辅助直肠切除术后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均没有出现穿孔、急性肠梗阻以及出血等状况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未出现腹腔内广泛转移状况,也没有出现脑、肺转移;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简称ASA)评判患者的手术危险程度,ASA<Ⅲ级。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cm-19cm,平均7.91±2.84cm。结果本组7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状况,其中3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切除术后发生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为4.3%,出现在手术之后的第5-12d以内。其中2例经过保守治疗之后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会导致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的增加。

  • 标签: 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 肠梗阻 病例 观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e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前切除术 并发症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肠癌手术的质量不仅反映在根治性肿瘤学上,而且反映在术后并发症、器官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上。直肠低位切除综合征是我国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直肠低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以及结肠贮袋的建立,旨在减少直肠低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结肠J型贮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再手术治疗成绩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间43例直肠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采用折刀体位,经骶尾、腹腔联合切除术式,43例中2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16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组的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9.3%、48.1%,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组的25%、18.8%(P〈0.05)。结论经骶尾、腹腔施行直肠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切除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直肠结肠切除术 重建性
  • 简介:目的总结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74例大肠癌患者实施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切术,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74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7.3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能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大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有效预防和护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9年3月,结束于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本院这一期间接受治疗的直肠切除术患者共62例。为了深入了解个体化护理对直肠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62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观察过程中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感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经过对比后发现,在对直肠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预防及护理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防对策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与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患者女性,80岁,因阴道脱出物20余年、排尿困难2天于2007年9月29日入院。患者近2天出现排尿困难,尿不净,无发热、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便秘,大便干结不易排出。患者50岁绝经,孕5产5。专科情况:宫颈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外口,阴道前后壁、膀胱完全脱出阴道口,表面粘膜干燥增厚、呈皮革样改变,双侧小阴唇交界处、会阴联合粘膜散在溃疡,直肠壁轻度膨出,不能回纳。B超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右侧输尿管下段强光斑(考虑结石)、子宫脱垂、膀胱脱垂。

  • 标签: 子宫脱垂 诊治
  • 简介:摘要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与腹膜内的吻合口漏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区别,低位吻合口漏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小、时间晚、症状轻;其在处理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较少行二次手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口,多行近端肠管改道转流。在预防低位吻合口漏方面,除了识别和警惕高危因素外,术中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预防性造口、放置引流管、吻合口腔镜下缝合加固和使用黏合剂。相信随着临床医生的认识。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低位吻合口漏发生率也将会越来越少。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癌前切除术 低位吻合口 吻合口漏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切综合症的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拟接受术前放化疗、直肠切除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拙上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用固态肛门直肠高分辨测压设备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评价患者直肠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和直肠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神经反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机器人、腹腔镜及开腹经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在重度直肠脱垂治疗中疗效的差别。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术前直肠全层拖出肛门且长度>8 cm、并行经腹直肠后补片悬吊固定术者。排除术前有排尿或性功能障碍者、无固定性伴侣或术后无性活动而无法进行性功能评分者、围手术期内再次行开腹手术者、行机器人或腹腔镜手术时中转开腹者以及资料不完整者。2014—2018年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重度直肠脱垂患者61例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2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2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例采用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组)。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越高,说明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改良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15;分值越低,说明男性性功能障碍越严重)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19;分值越低,说明女性性功能障碍越严重),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3±13.8)min、(160.2±12.1)min及(134.2±1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5±18.9)ml、(67.9±15.7)ml及(114.2±8.4)ml;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9.9±6.8)h、(24.0±8.9)h及(37.7±11.4)h;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1.8±6.8)h、(35.7±8.9)h及(49.2±11.2)h;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4)d、(11.4±1.4)d及(13.3±2.1)d;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间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术前IPSS评分分别为(4.2±1.7)分、(4.4±1.3)分和(4.7±1.8)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8.5±2.5)分、(9.9±1.7)分和(12.2±3.1)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4.3±1.6)分、(5.8±1.3)分和(6.3±1.5)分,相比术前,患者术后IPSS评分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恢复(P<0.001)。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及开腹组中,男性患者术前IIEF评分分别为(22.8±1.8)分、(22.1±2.1)分及(22.6±1.5)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19.6±2.1)分、(17.1±2.1)分及(15.0±2.1)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22.4±1.6)分、(19.9±1.5)分及(17.9±1.8)分;女性患者术前FSFI评分分别为(26.4±3.4)分、(26.6±3.2)分及(26.6±3.0)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21.5±3.3)分、(18.9±2.9)分及(17.0±2.6)分;术后12个月分别为(26.1±2.7)分、(22.7±3.2)分及(21.2±2.3)分;术后男性患者的IIEF评分以及女性患者的FSFI指数均明显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术后IPSS评分、IIEF评分及FSFI评分均优于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在重度直肠脱垂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相比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在保护患者近期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重度直肠脱垂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盆腔自主神经保护 排尿及性功能
  • 简介:本文报告一例特殊类型的枕寰融合,仅以寰椎左横与特大的乳相融合而左右侧块及前后弓均游离,并伴有'椎动脉管'形成和寰椎畸形等.本例不支持Hollinshed关于寰枕融合'至少包括一侧块'北的观点[1],国内文献中未见相同个例[2,3].现报告讨论如下.

  • 标签: 单横突型 寰枕融合 大乳突旁突 椎动脉管 寰椎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院优质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研究时段(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6月)内本院收治的 60例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 30例采用院优质急救护理 ,对比抢救效果、医院反应时间及首次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院死亡、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院反应时间及首次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院优质急救护理的应用,既可提高抢救效果,又可缩短医院反应时间及首次救治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院前优质急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院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7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验时间为2020.2—2021.1,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院急救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抢救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94.29%)相较于常规组的(77.14%)要高(P

  • 标签: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经阴道盆筋膜下盆底修复术治疗重度膀胱膨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经本院研究就诊的70例重度膀胱膨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阴道盆筋膜下盆底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膀胱位置改善幅度和肿瘤因子水平。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膀胱位置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肿瘤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阴道盆筋膜下前盆底修复术 重度膀胱膨出 效果
  • 简介:一霜晴打电话来的时候,店里正忙得不可开交,明英草草听了几句就挂了。等忙完再打过去,霜晴就有些不高兴:“是你老娘唉,又不是我老娘,有本事别打回来!”明英就笑:“是我老娘唉,又不是你老娘,凭哪样我不打回来?”霜晴什么都好,就是胳膊断了一只;胳膊断了一只,就不能像别人一样出去打拼;不能像别人一样出去打拼,心里就不平衡;心里不平衡,嘴里也就没好话。不过好歹是发小,全得她留在村里相帮着照顾老娘,要不明英可真应付不过来。

  • 标签: 脱水 不平衡 打电话
  • 简介:偏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过去偏重于药物治疗,近年来不少医院麻醉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取得显着疗效。鉴于星状神经节位于颈7横至第一肋骨,部位较深,阻滞操作稍有不慎,有可能刺破胸膜造成气胸、阻滞喉返神经造成发声嘶哑、局部血肿和椎管内误注局麻药等严重并发

  • 标签: 偏头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 临床疗效 并发症 颈椎交感神经阻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上颌患者正颌术后鼻唇区软组织的三维变化特点。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88例女性上颌畸形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2岁。所有患者上颌均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通过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创造间隙后退上颌骨。上颌并下颌后缩患者,下颌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移动下颌体部,双颌前突患者下颌行根尖下截骨术。分别在术前1~3 d及术后至少6个月拍摄3dMD照片,获取面部三维图像,使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测量手术前、后软组织三维标志点坐标以及线距、角度的变化,并进行三维偏差分析。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上颌患者鼻下点在矢状向的距离术前为(-10.90±18.60) mm,术后为(-10.05±18.62) mm(t=-7.66,P<0.001),后退了(0.85±1.00) mm;上唇缘点术前为(-15.18±18.67) mm,术后为(-11.92±18.90) mm(t=-21.97,P<0.001),后退了(3.26±1.40) mm。鼻翼宽度术前为(37.32±2.32) mm,术后为(38.08±2.32) mm(t=-4.85,P<0.001),增加了(0.76±1.47) mm;口角宽度术前为(49.17±3.54) mm,术后为(47.68±3.74) mm(t=5.77,P<0.001),减小了(1.49±2.42) mm;人中长度术前为(15.20±2.32) mm,术后为(15.78±2.17) mm(t=-4.70,P<0.001),增加了(0.58±1.16) mm;鼻唇角术前为101.98°±9.34°,术后为109.05°±8.59°(t=-12.36,P<0.001),增大了6.99°±5.35°。三维偏差分析显示,术后鼻旁区软组织移了(1.54±0.73) mm。结论正颌术后女性患者鼻底及上唇均显著后退,鼻旁区出现移,并伴随鼻翼变宽、口角宽度减小、人中变长、唇红变薄、鼻唇角增大等改变。

  • 标签: 正颌外科 上颌前突 软组织 变化,三维 偏差 鼻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