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方法与护理对策,并应用于实际急救中,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方法 选取75例重度电击伤患者进行伤势辨别、急救处理、入院信息记录、心理护理等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对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的实施,其中显效23例(30.67%),总有效率(90.67%)。结论 经过对重度电击上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急救措施的及时实施,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肯定,为抢救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践证明,急救和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可以在临床急救中应用。

  • 标签: 重度电击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方法与护理对策,并应用于实际急救中,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作用。方法 选取75例重度电击伤患者进行伤势辨别、急救处理、入院信息记录、心理护理等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对重度电击伤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的实施,其中显效23例(30.67%),总有效率(90.67%)。结论 经过对重度电击上患者的院急救与护理,稳定了患者的病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急救措施的及时实施,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家属和患者的肯定,为抢救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实践证明,急救和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可以在临床急救中应用。

  • 标签: 重度电击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联合全身静脉用药的基础上,对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重度特发性聋的疗效进行初步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58例(64耳)例疗重度特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A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鼓室注射组)及B组(布地奈德混悬液鼓室注射组)各29例,在相同静脉及口服用药的基础上,各以相应药物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纯音听力的情况。结果将患者纯音听力改善程度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的结果显示,Z=-2.115,P=0.034,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注射布地奈德混悬液配合静脉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神经营养等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积极挽救重度特发性聋患者的听力。

  • 标签: 重度特发性突聋 布地奈德混悬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鼓室注射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中国结直肠癌癌病变和癌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以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如结直肠癌癌病变和状态的概念界定、结直肠癌及癌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层筛查策略、新技术的应用和筛查依从性等进行解读。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 筛查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0例进行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癌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前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近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明显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肿瘤位于距肛缘4-7cm的患者,在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后,出现便次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因受残留乙状结肠长度影响,制做“J”型结肠贮袋困难。我院采用残留结肠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代替直肠壶腹,获得满意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7年到2010年间4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选其中23例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为重建组。另23例患者不行结肠壶腹重建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跟踪随访排便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人工软便存留时间、液体便存留时间、排便功能、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重建组人工软便和液体便存留时间优良率分别为92%和84%。而对照组分别为61%和43%。P<0.05,且重建组排便功能、直肠测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结肠壶腹重建有效提高超低位直肠Ca患者行结肠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壶腹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侧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段为2020.1—2021.10,共计纳入64例样本,用盲选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32例)提供腹腔镜下直肠侧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提供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112.36±26.82)ml、手术时间(124.75±15.67)min、排气时间(19.78±4.26)h、出院时间(9.28±1.57)d均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低位直肠癌由于位于人体盆腔底部邻近肛门,深在又隐蔽,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又往往极易侵犯女性的子宫、阴道,男性的前列腺及盆壁等组织。造成外科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和保肛率低。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更使患者感到沮丧和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种所谓“经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的新术式,专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在设计上打破了同类手术上百年来一直遵循的从腹盆腔开始分离直肠和肿瘤,最终经肛门切除肿瘤,然后采用手工吻合肠道的传统保肛模式,采用经会阴切口的肿瘤切除和吻合器技术的肠道吻合方式。同传统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保肛率和更为满意的肛门功能,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d,平均19.6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防
  • 简介:目前直肠切除术已经日臻成熟,尤其是TME理论的提出,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定型。腹腔镜引入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20余年里,在众多学者和外科医师的共同努力下,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已逐渐形成标准术式。本文将对腹腔镜直肠切除术进行详解,并对术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点评,为此术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ASAPR)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SAPR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皮瓣的应用。结果随访4.1-12年,高、中、低位畸形中肛门功能良好率分别是46%、80%、100%,肛门功能高位畸形优良率明显低于中、低位畸形(P<0.005)。结论本方法能直视下恢复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并能将直肠末端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随访效果满意,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 标签: 肛门直肠畸形 前矢状入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份截骨术对上颌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关。改良上颌份截骨术后上唇高度增加,唇部美观性更佳。

  • 标签: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低位直肠癌(2018年4月-2019年4月,共30例)分为二组,即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肠切除术。分析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炎性指标显著较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我们建议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可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 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应用价值
  • 作者: 林亚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经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经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0.40±7.06)min、术中出血量为(47.30±6.20)ml、引流时间为(2.20±0.40)d、住院时间为(90.60±9.10)d、术后VAS评分为(2.03±0.50)分,临床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利用经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前纵隔肿瘤;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剑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病例选择2020.01-2022.01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肿瘤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肋间下胸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经比较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剑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纵膈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剑突下切口胸腔镜手术 前纵膈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在治疗重度痔疮及直肠粘膜内脱垂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国产的一次性痔疮吻合器对168例Ⅲ、Ⅳ期痔疮及直肠粘膜内脱垂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1min,术后住院时间4~7天,全组患者术后痔疮回缩,随访8~32个月,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或肛周脓肿形成等并发症。结论PPH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重度痔疮和直肠粘膜内脱垂较好的新方法。

  • 标签: PPH 重度痔疮 直肠粘膜内脱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中重度 AOPP 病患开展院急救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中重度 AOPP 病患的抢救效率 。 方法 抽出 10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开展研究,同时对其实施分组,将 5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划分到常规研究组,该组病患进入医院之前没有进行急救措施,而另外 50 例中重度 AOPP 病患(院急救组)在进入医院之前给予了院急救措施,观察两组病患的治愈情况、抢救效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 结果 院急救组病患在治愈情况和抢救效率上都比常规研究组高,住院时间也比常规研究组短,并发症也更低,结果数值进行比较,差异明显。 结论 给予中重度 AOPP 病患实施院急救,可提高病患的治愈率以及抢救效率,减少住院的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 标签: 中重度 AOPP 院前急救 抢救效率 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