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月至 2019 年 4月收治的 116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 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98.28%)高于对照组( 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实施临床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语言程序培训在肿瘤科护士心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肿瘤科任职的护理人员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心理干预,研究组护理人员参加神经语言程序培训,比较两组在培训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的SCL-90总分、强迫、焦虑、偏执、敌对和抑郁分值都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培训后的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和躯体化症状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语言程序培训课明显调节肿瘤科护理人员的情绪状况,减轻其不良心理特征,加强护理人员对自身情绪的管理能力。

  • 标签: 神经语言程序培训 肿瘤科 护士 心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的8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儿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两组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对医嘱的总接受率为68.89%,观察组为9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对患儿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明显改善患儿医嘱的依从性,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对儿科疾病护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全面推广使用。

  • 标签: 肢体语言 沟通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分析,共有76例患者参与到此次研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较干预前都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采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康复,可以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早期干预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6例精神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都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BPRS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BPRS量表、SDS量表及SAS量表评分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服药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语言沟通能有效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言语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针刺配合言语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效果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言语康复 脑卒中 失语症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入住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81名脑卒中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患者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总分为(21.70±12.87)分,对照组为(32.89±1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4.25±15.58分),观察组构音障碍综合性评价量表中的呼吸、唇的运动,反射,软腭运动,喉的运动,舌的运动,颌位置,言语的分项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级情况显示观察组5级(痊愈)人数为12人(30.00%),对照组5级(痊愈)人数为3人(7.3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3.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有效改善脑卒中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

  • 标签: 语言康复训练 脑卒中 运动性构音障碍 言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择期行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的手术满意度和手术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水平、手术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性语言能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谐护患关系,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手术室护理 焦虑程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有效性以及推广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年7月~2021年1月就诊的100例小儿患儿纳入至研究中,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分别选择常规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98.00%(49/50)、患儿依从性:98.00%(49/50)、基础护理:(94.54±3.66)分、消毒隔离:(95.36±3.99)分、护理文书书写:(96.87±4.15)分、护理安全:(97.74±1.58)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

  • 标签: 小儿护理工作 肢体语言沟通 临床 推广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应用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72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硬币法进行分组,36例/组,对照组提供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提供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听理解能力(7.12±1.63)分、书写能力(7.05±1.05)分、阅读能力(6.02±0.42)分、复述能力(7.65±1.21)分和朗读能力(7.56±0.2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运动性失语采用头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提升疗效,改善语言功能,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头针 语言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1.6至2022.5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后者予以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临床依从性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法干预后,研究组临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焦虑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其焦虑状态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焦虑症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全身麻醉腹腔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唤醒联合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6-2022.5我院60例全身麻醉腹腔手术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30,常规护理),联合组(n=30,给予语言唤醒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围术期低体温变化,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联合组术中30 min、术中120 min、术后体温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全身麻醉腹腔手术患者实施语言唤醒联合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提高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保温护理 语言唤醒 术中低体温 全身麻醉腹腔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主要是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应用医院-家庭整体康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优势。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别标记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医院-家庭整体康复管理),统计对比其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的概率以及在边缘状态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发育商方面,在治疗半年之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在语言方面发育迟缓的儿童患者,应用医院-家庭整体康复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患者在治疗之后语言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医院-家庭整体康复管理模式 语言发育迟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馈式家庭干预对婴幼儿语言和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为本研究选择了1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些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管理,观察组接受反馈式家庭干预。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婴幼儿的语言以及认知行为等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健康管理中开展反馈式家庭干预,可有效提高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育儿能力,促进婴幼儿的语言以及认知等发育。

  • 标签: 婴幼儿 语言 认知 反馈式家庭干预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的治疗过程中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54例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对54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行语言训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及书写方面的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无意义,进行语言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参比组;观察组的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参比组,以上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有意义。结论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的护理中,可以极大促进患者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 语言训练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42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不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语言、肢体康复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并且实验组护理后的语言、肢体康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塞患者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促进患者语言与肢体能力的快速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患者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患者效果评价。方法在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选取我院中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症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实验组中使用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ABC各个亚项的评分出现明显的改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将语言训练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运动性失语症上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

  • 标签: 语言训练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性失语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消除急诊室呼吸机治疗患者不良情绪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按住院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相结合的沟通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语言沟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治疗的不良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方法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护患沟通。

  • 标签: 非语言沟通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