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在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60例2020年12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采用游戏结合言语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语言发育功能、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大运动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语言发育功能、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大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5岁语言发育迟缓高危儿童在康复护理中应用游戏结合言语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语言功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游戏结合言语训练;语言发育迟缓;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效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方法分别纳入到早期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开展传统形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早期组患者的语言能力、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康复效果,帮助患者获得更满意预后,促进因疾病受到影响的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以及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FMA、ABC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FMA、AB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雾化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1-2023.6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且行雾化治疗的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雾化治疗舒适度、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支原体肺炎患儿雾化治疗依从性及舒适度,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值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个体化护理 支气管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每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语言、肢体康复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语言、肢体康复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语言、肢体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康复 肢体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计54例,应用随机抛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7)和研究组(n=27)。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效果,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肢体、语言等通过对应的行动干预能够取得一定恢复,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入肢体语言沟通,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听障儿童作为观察组接受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通过对比两组在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发育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听障儿童在听觉言语能力和智力发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出更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对照组听障儿童的进步相对较慢,差异显著。结论:基于构音训练的语言康复训练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引入构音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智力成长。这为听障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构音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听障儿童 听觉言语能力及智力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共计60例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干预组30例采用旋律音调疗法联合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干预后西部失语症检查量表(WAB)评分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 标签: 旋律音调疗法 早期语言康复训练 脑梗死非流畅性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加之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明确,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针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工作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护理,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训练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计84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加用语言训练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训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语言训练联合认知抗毒训练方式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对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训练 认知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样本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68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患沟通性语言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护理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手术室护理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202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患儿,依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与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组间遵医行为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将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与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施于儿科,有助于提升患儿的依从性与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激励式心理护理 患儿依从性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骨科手术室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手术室接受治疗的的72例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常规手术室护理,从中随机选取36例患者组成研究组,护理中引用护患沟通性语言;与另外36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对比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都一样,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都更低,P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骨科手术室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骨科手术室护理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护患沟通性语言。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等5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骨科手术室护理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骨科手术室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临床骨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为研究核心,并进一步分析对其联合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作用,以及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病例,判定其符合纳入标准后,展开分组研究,对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 经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中,各项数据指标均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在骨科手术室的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性语言,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患者反响较好,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护患沟通性语言 骨科手术室护理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