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儿交接班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危重患儿交接班交率由改善前的32%降至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接班的交率,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儿 交接班漏交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观察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19例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5例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45例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同期外科住院82例患儿,设为比对组,其中14例血管瘤患儿、1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肠套叠患儿27例。对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后分别留取血清、CSF标本,并采用ELISA检测CSF、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比对组患儿相比,明显较高,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相比,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与比对组患儿比较,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中,脑脊液和血清S-100B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炎症患儿 脑脊液 血清S-100B蛋白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开始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并开展以“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遗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服药服率改善情况以及该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口服药服率只有0.52次/周,较实施前的7.67次/周显著降低(P<0.05),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对口服药的服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口服药 漏服率 老年 住院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病诊和误诊价值。方法选取480名患者,复查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果血液分析仪对血细胞进行分类时存在很大的误诊和诊率,需要采用显微镜检查血片进行复查。经检测确诊为68例缺铁性贫血,11例为巨幼红细胞贫血,1例属于溶血性贫血,2例为急性失血性贫血。有2例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结论对于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学检验,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 标签: 外周血异常 红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漏诊和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冰冻切片检查在减少胆囊癌患者诊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诊治的胆囊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诊断,实施分段诊断,病理石蜡切片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以及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比较快速冰冻切片与超声诊断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诊率。结果超声诊断检查结果为高分化腺癌19例,中分化腺癌21例,低分化腺癌11例,鳞状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冰冻切片检查结果为高分化腺癌27例,中分化腺癌30例,低分化腺癌15例,鳞状腺癌3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超声诊断以及冰冻切片检查对胆囊癌的的诊率分别为33.75%和3.75%,两种方法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胆囊癌的检查中,冰冻切片检查与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与超声诊断结果相比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冰冻切片 胆囊癌 石蜡切片 超声诊断 漏诊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诊原因。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非心肌梗死,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调查者均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图形表现研究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心电图检查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为63.13%,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70.00%,并且对于冠脉病变程度诊断准确性与诊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检测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较低,临床诊率较高,并且在诊原因分析中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陈旧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漏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采用腰椎穿刺术采集脑脊液,用速率法测定对照组及疾病组(正常人及脑膜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的LDH浓度,两点终点法测定β-2MG的浓度。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中LDH水平为(27.06±27.04)U/L,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G水平为(1.89±1.98)U/L,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LDH及β-2MG检测对CNSL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beta -2微球蛋白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准确性以及宫颈癌诊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50例短期内行宫颈性电切术的患者资料,探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准确性及诊宫颈癌可能性。结果阴道镜宫颈活检分析,宫颈炎患者为12例,占24.00%,浸润癌10例,占2.00%,CIN-I18例,占36.00%,CINⅡ~Ⅲ10例,占2.00%;但患者Hr-HPV感染、细胞学分析、高级别CIN、活检标本个数、以及不满意阴道镜图像oR值为2.17、2.44、3.16、4.04、4.10,且P<0.05,阴道镜宫颈活检与LEEP后病检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虽然能够检验CIN病症,但仍旧存在诊的可能,检验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 宫颈癌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贝复济治疗口腔粘膜化学性灼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70例口腔粘膜化学性灼伤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治疗组患者给予贝复济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济治疗口腔粘膜化学性灼伤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加快口腔糜烂面的愈合,值得在口腔粘膜化学性灼伤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贝复济 治疗 口腔粘膜化学性灼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肠减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预防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施行PD术的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胰肠吻合行空肠减压,B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内引流,C组患者行胰管支架外引流。观察三组患者的胰瘘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10.0%。A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2.5%)明显低于B组(15.0%)和C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减压能够明显降低PD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空肠减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 胰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术后实施脑脊液引流的方法及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对脑脊液的压力实时监测,以指导释放脑脊液的量及速度。结果6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行脑脊液引流患者,无下肢肌力或感觉减退、截瘫、下肢轻瘫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颈抵抗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中枢感染症状。结论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能够及时调整引流脑脊液的量,安全有效的降低脑脊液高压对脊髓的损伤,维持脊髓的灌注压;因其整个系统实时处于完全无菌密闭状态,故减少了脑脊液与外界接触暴露的机会,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从而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促进术后脊髓缺血损伤的恢复,有效降低术后截瘫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主动脉夹层术后 脑脊液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动脉高位结扎,为对照组,其余50例接受腹腔镜肠系膜下动脉低位结扎,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发生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吻合口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动脉低位结扎,有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发生数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并发出血及胰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胰肠科2014年6月~2015年4月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5例病人,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平均5d恢复肛门排气,有3例出现腹腔出血其中2例出现胰,经针对性护理后恢复正常;1例因腹腔出血休克死亡,一例出血自动出院,1例立即行剖腹探查术后止血后痊愈出院,2例胰经积极地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并发出血及胰较为常见,临床应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 出血 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