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A)是继发肾脏疾病中最重要的疾病,本病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广泛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沉淀,胶原组织增多.内皮细胞肿胀,管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炎 SLE 漏诊 继发 小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超声图象特征以及诊状况。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84例,均实施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图象特征。并通过随访的形式,观察产后手术病理的具体状况,与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病理检查中,确定84例产妇有10例不完全性前置胎盘、有7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在超声检查中,检出8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诊3例,诊率为3.57%,其在图象特征为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层变薄,且子宫肌层呈现出弓状动脉排列紊乱。且子宫颈存在膨大、子宫浆膜和膀胱交接处存在明显血管紊乱的现象。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实施超声检查,可通过子宫肌层、子宫膀胱浆膜肌层回声与血流状况,来辅助诊断,其诊率较少,可对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 超声检查 图象特征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影响。方法选择SAH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中TN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下降(P<0.05);出院时Glasgow评分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防治sSAH后CVS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阿托伐他汀 脑血管痉挛 TNF-a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CSF)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测定4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SF中IL—8水平,并与4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CSF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恢复期患儿CSF中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8作为一种免疫因子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且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白细胞介素—8 脑脊液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置换的实际疗效。方法:研究具体实施时间段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研究样本采集自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样本数量为 92例,以治疗方法差异作为患者分组依据,患者选择实施脑脊液置换术与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作为对比组,患者选择实施脑脊液置换术与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脊液检验指标均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时运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疗效甚佳,可帮助患者取得生化指标的改善。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脑脊液置换术 万古霉素 地塞米松 鞘内注射
  • 简介:【摘 要】目的:深入分析妇女健康体检行乳腺疾病超声筛查诊误诊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筛选共2280例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乳腺疾病超声筛查,查出乳腺肿块患者1082例,对阳性病例行穿刺或病理检测168例,分析妇女健康体检行乳腺疾病超声筛查诊误诊的影响因素。结果:统计研究表明,228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妇女中,经超声诊断筛查出乳腺肿块患者1082例,对阳性病例行穿刺或病理检测168例,阳性率7.37%,诊误诊27(16.07%),乳腺病变与患者自身差异影响因素最大。结论:在妇女健康体检行乳腺疾病超声筛查时,对被检者自身差异及病变情况给予深入分析,减少诊误诊发生,提高超声筛查准确性。

  • 标签: 妇女健康体检 乳腺疾病 超声筛查 漏诊误诊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本院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PICC置管后伴大量淋巴展开护理的经验做出总结,包含的护理内容为选取适宜的创口敷料、准确评估、预防感染等。共计210日,6周期化疗顺利完成,有效控制淋巴,且无任何感染问题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患者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CRP、NSE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奈唑胺与抗结核药物联用于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脑脊液CRP和NSE水平。

  • 标签: 利奈唑胺 抗结核药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反应蛋白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90例,根据LCA处理方式分组,研究组45例,保留LCA,对照组45例,未保留LCA,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吻合口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吻合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对LCA予以保留,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癌 预后 左结肠动脉 吻合口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