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75%),患者生存时间短,仅为2年。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并发症和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中存在着“邪恶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造成骨质破坏;而骨质吸收破坏后可释放出生长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只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活性才能有效抑制骨转移发生。紫杉醇类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转移最常用的药物,但存在耐药性高、有效率低(0%~30%)等诸多不足。

  • 标签: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乳腺癌骨转移 骨质破坏 骨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患者10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5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同时纳入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ting、反转录-聚合链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胎盘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查患者血清及尿液中VEGF、MMP-9的水平。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胎盘组织中VEGF、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及尿液中VEGF、MMP-9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MP-9参与了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且与病情的发生及轻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子痫前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孕11~13^+6周孕妇眼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多普勒参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行11~13^+6周NT超声筛查的孕妇500例,根据妊娠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子痫前期组,所有孕妇在11~13^+6周均检测眼动脉和子宫螺旋动脉的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眼动脉PD1(舒张期第-峰值流速)、PSV(收缩期峰值血流)、PR(峰值流速比值,PD1/PSV).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眼动脉PD1、PR和子宫螺旋动脉RI较正常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痫前期孕妇眼动脉PI和RI较正常组降低,子宫螺旋动脉PI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11~13^+6周孕妇眼动脉PD1、PR和子宫螺旋动脉PI可用于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

  • 标签: 子痫前期 眼动脉 子宫螺旋动脉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41例乳腺癌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有、无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周围正常组织VEGF-C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和在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和34.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和无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率分别为61.9%和30.0%和25.0;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可能通过VEGF-C的高表达刺激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诱导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中,以促进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
  • 简介:目的探究卡铂联合杨梅素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转移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proteinkinase,ERK)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以不进行处理的细胞作为正常组,分别用5、20、50μmol/L卡铂,20、40、60mg/L杨梅素以及两者联合处理,MTT法筛选联合处理最佳浓度,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O-8910PM细胞侵袭能力变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RT-PCR检测HO-8910PM细胞伤害性信息与即刻早期基因c-fos、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反式作用因子激活蛋白c-Jun、基质金属蛋白(matrixmetallopeptidase9,MMP-9)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cfos、c-jun、活化蛋白转录因子-1(activatorprotein-1,AP-1)、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卡铂、杨梅素单独处理时,细胞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卡铂20μmol/L联合杨梅素60mg/L处理细胞时(联合组),细胞抑制率最高为(84.69±14.19)%(P<0.05)。与正常组、卡铂20μmol/L、杨梅素60mg/L组相比,联合组穿膜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迁移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c-fos、c-jun、MMP-9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卡铂20μmol/L、杨梅素60mg/L处理组(P<0.05)。联合组p-ERK1/2、c-fos、c-jun、AP-1、MM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卡铂20μmol/L、杨梅素60mg/L处理组(P<0.05)。结论卡铂联合杨梅素可明显抑制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ERK通路有关。

  • 标签: 卡铂 杨梅素 卵巢癌HO-8910PM细胞 侵袭、转移 MAPK/ERK
  • 简介: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活检结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方案。前哨淋巴结状态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学检查、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但是,这些术中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较低且过分依赖操作者的主观判断能力,而术后检测虽准确性高却耗时较长。近年来发展的定量逆转录多聚链技术(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PCR,QRT-PCR)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不能排除基因组DNA中假基因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

  • 标签: 术中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步法
  • 简介:目的研究CK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0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CK5/6和Ki67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5/6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K5/6和Ki67表达率分别为22.02%(24/109)、62.04%(67/108,1例表达未能判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CK5/6表达率为62.2%(23/37),显著高于非TNBC的4.6%(3/66)(χ^2=41.708,P〈0.001);Ki67表达在分子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001)。CK5/6表达与ER、PR及E-钙黏蛋白表达负相关(r=-0.505、-0.417、-0.239,P均〈0.050),而ER缺失是影响CK5/6表达的独立因素(OR=0.099,95%CI=0.023-0.424)。基底样型乳腺癌(BLBC)(TNBC-CK5/6+)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非BLBC(χ^2=6.669,P=0.010)。在TNBC,仅Ki67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外(r=0.354,P=0.043)。结论CK5/6表达标记的BLBC易发生侵袭转移的特性可能与E-钙黏蛋白表达缺失有关,而Ki67表达可能不是识别BLBC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标记。

  • 标签: 乳腺肿瘤 角蛋白质类 KI-67抗原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观察敲减BTBD7基因后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经慢病毒转染shRNA,敲减BTBD7基因表达后的细胞作为实验组(MCF-7-shBTBD7),未进行慢病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MCF-7-vec)。应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来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内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增殖能力之间的区别,两组试验结果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肿瘤信号通路筛选芯片筛选出BTBD7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并以Westernblot实验验证这条信号通路是否确实参与其中发挥作用。结果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24h愈合率:(85.95±5.30)%比(43.38±4.01)%,t=18.108,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出现明显的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24h细胞计数:152±7比50±8,t=27.378,P〈0.001);MTT实验显示从第4天开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出现差异,对照组细胞数为(3.17±0.23)×10^4/ml,明显高于实验组的细胞数为(2.58±0.21)×1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50);第7天对照组的细胞数为(9.57±0.36)×10~4/ml,仍然显著高于实验组的细胞数(7.29±0.37)×1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0)。通过双荧光素检测系统检测肿瘤信号通路筛选芯片的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的相对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9,P〈0.001),Westernblot实验结果同样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c-Myc、MMP-7以及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均发生变化。结论BTBD7基因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 标签: 乳腺肿瘤 同源盒结构域蛋白质类 WNT蛋白质类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唑来膦酸组29例,帕米膦酸二钠组25例。给药方法:唑来膦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帕米膦酸二钠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均每4周1次,共3次。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情况:唑来膦酸组完全缓解(CR)15例(51.7%),部分缓解(PR)9例(31.0%),临床获益[CR+PR+轻度缓解(MR)]93.0%;帕米膦酸二钠组CR11例(44.0%),PR7例(28.0%),临床获益8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结论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两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06(miR-206)和连接蛋白(Cx)43在乳腺癌原发灶(PTs)及腋窝转移淋巴结(MLNs)中的表达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正常腋窝淋巴结(NLNs)及MLNs,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的NLNs、MLNs中miR-206和Cx43的mRNA和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osthoc检验(SNK/LSD)。结果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比较,乳腺癌PTs和N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配对的MLNs中miR-206的mRNA表达较PTs和NLNs进一步降低(P〈O.05)。PTs、NLNs和MLNs中Cx43mRNA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而PTs与MLNs中Cx43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和NLNs中Cx43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与PTs比较,NLNs中Cx43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MLNs中Cx4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O.05)。结论miR-206和Cx43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远处转移 腋窝淋巴结 微小RNA206 连接蛋白43
  • 简介:目的比较毛细管电泳与琼脂凝胶电泳2种方法在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新生儿脐血HbBart′s水平与α-地贫基因型的关系;探讨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技术用于筛查非缺失型α-地贫的可行性。方法对1442例新生儿脐血样本同时采用琼脂凝胶电泳及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将其中任意一种方法检出HbBart′s区带(其中毛细管电泳技术HbBart′s定量最低为0.1%)的样本全部挑出进行Gap-PCR,若样本未检出异常则进一步行HRM分析,随后进行反向点杂交和基因测序。同时对2种电泳HbBart′s均为阴性的样本进行2种常见静止型α地贫基因(-α3.7、-α4.2)的分子筛查。结果1442例样本中,2种电泳方法HbBart′s均为阳性的样本为151例,基因确诊150例。4例琼脂凝胶电泳检测HbBart′s阳性而毛细管电泳检测HbBart′s阴性的样本,基因检测未见异常。7例琼脂凝胶电泳检测HbBart′s阴性而毛细管电泳检测HbBart′s阳性的样本,基因检测均为静止型α-地贫。1280例两种电泳HbBart′s均为阴性的样本检出10例静止型α-地贫。HRM技术将3种常见非缺失型α-地贫全部检出。结论与琼脂凝胶电泳相比,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分析HbBart′s更为简便、准确。脐血HbBart′s的含量随着α-基因缺陷的个数的增加而升高,其中α+-地贫中不同基因型的HbBart′s水平亦存在差异。新生儿脐血毛细管电泳HbBart′s含量0.1%应作为区分正常人与α-地贫携带者的指标。HRM技术可作为非缺失型α-地贫(尤其是αCSα和αQSα)的一种筛查方法。

  • 标签: Α-地中海贫血 HbBart′s 毛细管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天冬氨酰-β-羟化(AAH)、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孕及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早期妊娠孕妇80例(对照组)、稽留流产孕妇120例(研究组),并按照胚胎在宫内停育时间将120例稽留流产组分为〈2周组和≥2周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AAH、HIF-1a、VE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AAH、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87.5%和72.5%,对照组均阳性表达(P〈0.05)。在〈2周组AAH、HIF-1α和VEGF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6%、85.4%和72.9%,≥2周组分别为91.7%、97.2%和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H、HIF-1a、VEGF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绒毛中的表达,其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绒毛 天冬氨酰B-羟化酶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11-13(+6)周中孕期早期NT值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怀孕11-13(+6)周的3218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NT值将孕妇分为≥3.5mm组(149例)和〈3.5mm组(3069例),对两组胎儿于11-13(+6)周检测NT值,分析NT值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结果NT值≥3.5mm组的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及两者兼异常的概率明显高于NT值〈3.5mm组(P〈0.05)。结论NT值异常与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NT值检测对早期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和染色体异常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中孕早期 心脏畸形 染色体异常 NT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从而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患者52例,平均57.5岁.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选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平均59.3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内切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观察ER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vuⅡ)和Xx(XbaⅠ)来表示.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高变区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阐明该重复序列的重复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实验组X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44.2%,OR值:2.38(95%CI1.08~5.25),P=0.048;P基因型,OR值:1.09(95%CI0.49~2.43),P=0.84.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另外,TA重复序列在两组当中也存在着重复次数多态性.结论实验人群中依XX>Xx>xx基因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呈递减趋势.TA重复序列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存在着不同的特异重复多态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基因多态性 雌激素 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
  • 简介:目的探讨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服用他莫昔芬(TAM)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200例服用TAM的乳腺癌患者的口腔黏膜,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CYP2D6*10基因多态性,并分为CYP2D6突变组(CYP2D6*10/*10)和CYP2D6正常组(CYP2D6wt/*10和CYP2D6wt/wt).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00例乳腺癌中,CYP2D6*10/*10纯合子94例(47%),CYP2D6wt/wt野生型48例(24%),CYP2D6wt/*10杂合型58例(29%).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HER-2表达、肿瘤类型无关(Z=-0.444,P=0.674;Z=-0.716,P=0.500;χ2=0.066,P=0.797;χ2=0.694,P=0.4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CYP2D6*10突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YP2D6*10正常组患者(47.2个月比51.2个月,χ2=5.554,P=0.01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YP2D6*10基因型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相关(HR=2.755,95%CI:1.230~6.173,P=0.014).结论CYP2D6*10/*10基因型乳腺癌患者服用他莫昔芬预后较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细胞色素P450 CYP2D6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E6/E7mRNA在结果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中的分流效率,探索其在ASCUS分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在青岛市立医院妇科门诊行细胞学筛查结果为ASCUS的女性405例,年龄21~65岁。根据HPV检测方法,分为3组:HC2组、HPV分型组、hrHPVE6/E7mRNA(E6/E7)组。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分流ASCU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2~+/CIN3~+检出率。结果(1)E6/E7分流ASCUS的CIN2~+灵敏度为100.00%(90.51%~100.00%),CIN2~+/CIN3~+的特异度分别为64.84%(53.06%~75.99%)、56.46%(43.98%~69.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41%~100.00%)、100.00%(99.34%~100.00%),与HC2和HPV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79%(37.91%~44.29%)、15.79%(10.07%~20.94%),高于HC2(P〈0.05)。阴道镜转诊率为47.80%,低于HC2和HPV分型(P〈0.05)。CIN2~+检出率为19.50%,高于HC2(P〈0.05)。(2)E6/E7分流ASCUS检测CIN2~+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HC2和HPV分型(P〈0.05)。结论hrHPVE6/E7mRNA分流ASCUS的灵敏度、特异度与HC2相似,PPV和CIN2~+检出率更高,阴道镜转诊率更低,可用于ASCUS的分流。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 6/E 7 MRNA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 简介:组蛋白脱乙酰基抑制剂是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可以通过过乙酰化热休克蛋白90(HSP90),从而下调HER2表达。OSU-HDAC42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类以生物利用性丁酸苯酯为基础的组蛋白脱乙酰基抑制剂。在2009年的美国ASCO年会上,Weng等报道了题名为“TheantitumoreffectsofOSU—HDA(A2,anovel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inHER-2-positivebreastcancer”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OSU-HDAC42对于HSP90和HER-2的作用。该研究对象为BT474、SKBR3、MDA-MR-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系,检测指标包括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凋亡、HER-2表达与磷酸化以及HSP90的乙酰化水平。结果:经过72h治疗后,

  • 标签: 脱乙酰基酶抑制剂 HER-2阳性 乳腺癌细胞系 ASCO 组蛋白 抗肿瘤作用
  • 简介:在2009年的美国ASCO年会上,Witta等报道了题名为“SynergisticeffectofSNDX-275withlapatiniborerlotinibinbreast,lung,orheadandneckcancercelllinesexpressingHER-2”的研究。作者以两种表达HER-2(SKBR3、MCF7)及一种不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为实验对象,将细胞以不同浓度(0.16、1、6μmol/L)的SNDX275、拉帕替尼及埃罗替尼单药或联合培养5d。结果发现MCF-7和MI)A-MB-321对拉帕替尼及埃罗替尼耐药,

  • 标签: 乳腺癌细胞系 埃罗替尼 拉帕替尼 脱乙酰基酶抑制剂 ASCO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