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分析高职护理人文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以护理职业人际沟通课程为例,基于协同育人视角,探讨护理专业人文课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创建护教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深入挖掘立体化思政教学资源,创新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护理人际沟通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科技水平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其在医疗教育领域引进现代化科学技术已是势在必行。微课程作为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使其与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相结合,可帮助实习生加深对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便于其完成后续的复习强化作业。基于此,本文以气管切开护理为例,分析高效的微课程教学方式,以期引导实习生充分利用零散的休息时间完成巩固学习,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专业教学成效。

  • 标签: 微课程 医院护理 实习生教学
  • 简介:卫生法规学课程是对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医学法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该文探析了加强和改进卫生法规学教学的客观必要性,并针对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正确认识、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及思路。

  • 标签: 职业院校 卫生法规 课程 教学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工作的过程是护理人员通过与病人、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最终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治疗及护理。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护理人际沟通是当之无愧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改革护理人际沟通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技巧,规避医疗纠纷,最终促进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 标签: 护理专业人际沟通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 简介:摘要床边护理教学是临床教学形式的一种,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能够加深护生对疾病的理解与记忆,启发护生的思维。传统的护理教学注重的是讨论疾病的护理,将某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等作为讨论的内容,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护理教学内容与形式,拓宽教学查房内涵,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护理学 核心课程 床边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程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胸外科教学内容和本科室教学经验,建立具有特色的微型学习资源库,随机选取2014级本科生20人编为实验组,使用微型学习资源库教学;选取2013级本科生20人编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面向课程教学,授课教师不变。通过问卷调查及答题考核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分11个模块建成了胸外科微型学习资源库,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接受度都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解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胸外科基础知识和临床能力方面都高于对照组[(85.3±10.6)vs.(72.5±9.6)、(87.3±11.5)vs.(75.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适合胸外科的微型学习资源库与教学应用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取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

  • 标签: 胸外科 微课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技能大赛逐渐引领了护理职业领域教育的风向标,有助于护理职业教育不断科学化、合理化。因此,在以赛促教的引领下,护理实践课程体系必须对照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以赛促教对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围绕以赛促教对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策略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护理实践课程 以赛促教 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 简介:摘要为实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及医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急救护理学》课程组紧紧围绕以能力提升为本位、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培养为重点,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了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应用了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打造了高效优化的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急救护理学 课程改革 探索 实践
  • 简介:摘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儿科学慕课课程,包括组建优秀的慕课课程教师团队、对慕课进行课程规划和设计、制作慕课视频,并利用慕课进行教学活动。利用慕课进行教学,内容直观、课程有趣、学习时间灵活;并且具有开放性,可资源共享,增加教育公平性;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多数的学生和教师认可利用慕课进行教学的形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学 新生儿科 慕课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密切联系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基于学生为主体、临床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理,参照临床经典手术联系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同时优化授课团队与授课方式。通过3年的实践和调整,初步建立了基于口腔颌面颈部外科手术入路和术式的解剖学实验课程方案,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局部解剖学 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学 实验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属于微观形态学,是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特征为主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医学生形态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观形态学线上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学生学期终末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学期终末成绩为(81.7±13.1)分,61名学生中,13名(21.3%)学生达到优秀(≥90分),59名(96.7%)学生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7名(60.7%)、45名(73.8%)、37名(60.7%)、41名(67.2%)和42名(68.9%)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程对镜下结构观察识别、病理特征记忆、知识理解、团队合作和互动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见,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实验课程效果较好,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线上课程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为社会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与思想素养同样重要。因此将课程思政纳入专业教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广大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课程思政 建设实践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暴露出具备一定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学人才储备不足,这促使我们思考传染病学本科教育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医学人才。课程思政是当今我国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从多维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将法治教育、政策教育、传统医学、抗疫成效和抗疫精神等内容有机融入传染病学本科教学的策略,并通过学生调研评价实施效果,为培养出具有坚实传染病专业基础、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精神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 标签: 课程思政 传染病学 本科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的效果,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方式、精选教学案例、教学中同伴教学的实施、学生反思和教师点评结合、转变传统考核方法等进行教学模式综合改革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及格率为100.0%,优秀率为63.2%(24/38)。84.2%(32/38)以上的学生认为综合改革培养和锻炼了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和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增强了解决不熟悉的问题的信心,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使自己掌握知识更加牢固;92.1%(35/38)的学生认为综合改革能够使自己有更多的参与和投入、对课程总体感到满意。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综合改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和总结《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程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开设专业选修课《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经过两轮授课后,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分别对课程学员和非课程学员进行调查评估。调查项目包括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等方面。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73份,回收率100%,其中52份(71%)来自于课程学员。83%的课程学员"非常同意"本课程讲授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94%者对学习效果评价"满意"或"非常满意",对授课教师和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分别为92%和83%。学习课程后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为"开阔思路"(96%),其次为"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9%)。86%的非课程学员认为需要在现有课程安排中增加本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开阔思路"(76%)、"提高临床应用能力"(81%)和"有利于跨学科协作"(71%)的效果。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各类学员的不同需求都有覆盖,值得继续开展并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调查研究 医学教育 放射肿瘤学
  • 简介:摘要探讨适用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的优化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以选修肿瘤流行病学课程的A医科大学和B医科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A医科大学肿瘤流行病学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医科大学采用“一核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对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自我认知、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和备课时间进行调查;采用课后测试方法比较两校学生肿瘤流行病学课程成绩差异。结果显示,在B医科大学58名学生中,94.83%(55/58)学生表示熟悉了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类型,86.21%(50/58)学生表示掌握了筛查研究的评价指标。在B医科大学9名授课教师中,7人表示新教案有助于学生学习肿瘤流行病学前沿进展知识,8人表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50.34±4.90)分,显著高于A医科大学学生成绩(46.21±4.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01)。综上,肿瘤流行病学课程优化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好评,具有提升学生对肿瘤流行病学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肿瘤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的潜能。

  • 标签: 流行病学 教育 课程 改革
  • 作者: 宋艳 刘红军 姚洁 凌冠华 吴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数字医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陆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数字医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教保处,重庆 400038,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系数字医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重庆市数字医学学会,重庆 400038
  • 简介:摘要数字医学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新、重难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跨度大、对教员的要求高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共享资源少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挥团队在数字医学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推动该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快速掌握知识点和课后复习方面,MOOC课程教学平均满意度评分达到了90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MOOC课程教学得分为(88.10±10.87)。研究证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掌握和课后复习都有显著的帮助,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研究提出,《数字医学》MOOC制作要注意保持数字医学知识框架下各知识点的连贯性及个性化;教师应着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穿插前沿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并建议单独制作有关前沿技术的应用的MOOC,便于应对由于该门学科发展更新造成的课件内容陈旧。

  • 标签: 数字医学 慕课 混合式教学 数字解剖学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课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社区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高血压教育课程8周,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管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调查,比较2组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高血压知识掌握比干预前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课程在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本文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引入目标管理的SMART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摸索量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在'一个理念、两个选择、三个阶段、四个结构、五种评估'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明确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评估的,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深入有效,使心理健康课真正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成长诉求。

  • 标签: SMART理念 教学设计 量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