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辅助腹腔镜肾门部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因肾门部肿瘤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机器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例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左侧10例,右侧9例;肿瘤位于前唇者10例,位于后唇者9例;肿瘤完全内生1例;孤立肾病肾门肿瘤1例;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62.26±13.02)岁,体质量指数19~28.1,平均22.75±2.17,肿瘤直径1.1~4.5cm,平均(2.76±1.00)cm,R.E.N.A.L.评分6~10分,平均(7.73±1.05)分,Mayo粘连指数评分0~3分,平均(0.89±0.87)分。结果19例肾门部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辅助腹腔镜肾门部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90~196min,平均(125.68±28.62)min(包含机器安装时间),手术出血量20~200mL,平均(53.16±42.03)mL,肾动脉阻断时间8~30min,平均(17.42±6.04)min,术后卧床时间2~5d,平均(2.89±0.99)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11d,平均(3.74±2.60)d,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6.57±0.76)d。病理:肾透明细胞癌13例(Fuhrman核分级1~3级);乳头状肾癌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囊性肾癌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平均随访5.6(1~10)个月,无转移、死亡、复发、漏尿等病例。结论机器辅助腹腔镜肾门部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门部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手术系统 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部肿瘤
  • 简介:复杂过程被认为是有待解决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安全性,正确性与有效率在分配及静脉输注药物时,我医院药学服务中,复杂的静脉输注药品存在很高的风险,由于经常会有胎儿用药的错误和医源性感染源可能性。而且,职业暴露于危险地静脉输液药物及劳动密集的复杂过程被认为是有待解决严重的问题。为了提高安全性,正确性与有效率在分配及静脉输注药物时,我们正在操作一个项目主要是加强机器静脉输液自动化系统,尽管在韩国从来还没有被推荐使用。

  • 标签: 静脉输液药物 自动化系统 机器人 医学中心 静脉输注药物 医院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国产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总结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采用国产康多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治疗的肾上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符合肾上腺腺瘤切除手术指征;肿瘤直径≤6 cm;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定期复诊随访者。排除标准:有同侧上腹部手术史者;有未控制的严重疾病或急性感染者;有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未控制,不能达到手术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入组患者均行机器辅助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9(34~61)岁。左侧2例,右侧3例;肿瘤直径平均2.2(1.1~3.7)cm。所有患者CT检查均提示腺瘤可能。2例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诊断为库欣综合征,2例诊断为无功能腺瘤。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4例经后腹腔入路,1例经腹腔入路。设备对接时间平均3.8(3~6)min,操作时间平均56.2(21~92)min,出血量平均34(20~50)ml。术后病理均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3~5)d。5例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有高血压、低血钾,需口服降压药物控制,术后无需服药,血压、血钾均维持在正常水平。5例术后随访平均1.5(0.5~5.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国产内窥镜手术机器系统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但结论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国产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开展机器辅助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156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我科行机器辅助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156例效果。结果4例患者术后出血行输血等保守治疗(2.6%),4例患者出现尿瘘(2.6%),3例患者出现淋巴瘘(1.9%),其余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技术是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时总结护理体会对继续开展该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距骨骨折发作后,为了减轻疾病症状,加速患者康复,探究天玑机器、踝关节镜治疗阶段的护理策略、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活动调查后,共有50例患者参与,接收时间方面,区间跨度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而后划分组别,主要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该项操作的指导原则为:奇偶数字法,且两个组别患者检查后被确诊为“距骨骨折”;临床治疗领域,将天玑机器、踝关节镜治疗技术为其提供,该阶段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开展,综合护理在实验组中开展,每个组别中有25例样本纳入研究,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展开分析,关于距骨骨折患者统计数值,两个组别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VS对照组,表现高,P<0.05;并发症方面进行调查,关节感染、距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为典型代表,关于发生率数据比较,实验组展现出了更低水平,P<0.05。结论:天玑机器、踝关节镜治疗时,针对距骨骨折患者来说,为了实现理想效果,减轻疾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重要,该过程中,综合护理的辅助意义重大,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水平,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距骨骨折 护理配合 天玑机器人 踝关节镜 总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骨骼机器改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采用外骨骼机器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骨骼机器对脑卒中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广大患者的各项运动指标,提高广大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骨骼机器人 脑卒中 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接收天玑骨科机器引导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收录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于该时段共计收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天玑骨科机器引导内固定治疗方案开展阶段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干预组25例,评价天玑骨科机器引导内固定治疗阶段的手术护理要点与护理体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接受天玑骨科机器引导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医疗干预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干预中,天玑骨科机器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手术效率与手术质量,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中钻孔次数;进一步优化预后康复效率(P<0.05)。讨论:在天玑骨科机器引导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医疗干预中,基于天玑骨科机器的使用开展手术护理措施,通过宣教使得患者更好地了解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配合相关术式的开展,提升医疗干预效率及术后恢复效率,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天玑骨科机器人 内固定治疗 股骨颈骨折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导航系统也不断发展。尽管传统的航行方式可以椎弓根螺钉置钉提高精度,但仍存在不足。徒手置钉的钉点及钉道方向是通过2D和3D图像恢复实时确定的,而3D空间清晰度和实用技能对置钉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不同操作员或技术之间的一致性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型臂X线机透视操作系统。操作员只需在图像中规划针路径,并在指定位置控制操纵器。机械臂末端的套筒钉点及钉道可以准确其方向,有效地减少了理论上的人为错误。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颈椎 椎弓根钉
  • 简介:患者为老年男性,68岁,发现贲门巨大肿物,进行新辅助化疗,TC方案,化疗4个周期后,部分缓解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癌,分期ypT2N1M0。主要步骤:离断胃周血管,清扫相应部位淋巴结(D2),离断食管贲门部,经口置入Orvil吻合器,上腹部正中开口,将游离胃体提至腹腔外,距肿瘤远端约5cm处离断胃体,移除大体标本。纵向切开残胃4cm,置入胃肠吻合器,与吻合器抵针座衔接,旋紧,激发。置入空肠营养管,检查无出血后,逐层关腹。手术结束。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机器人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系统作为工具,并根据术中各静脉的详细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手术要求,划分为以下几组a1为负压辅助引流7例,a2为离心泵辅助引流12例,a3为颈内静脉插管引流7例,并对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组中转流、血流动力学、乃至各项监测符合正常标准,同时,手术视野符合,使得其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9.7±35.5)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4.2±28.8)min,这三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各种方式是不合雷同的,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在要对实施微创心脏术的患者,采用机器系统作为工具,有着更为全面化的思考能力,同时更在于,其灌注师在采用的手法或对策,是通过机器辅助微创来做这个心脏手术的关键部分。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心脏病 引流方法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运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的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岁4个月,年龄范围为3岁8个月至5岁1个月;均为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肾积水,既往无泌尿系感染史,病变均为左侧。术前均完善B型超声、磁共振尿路成像和(或)增强CT、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同位素肾图检查,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除1例在术前经上述检查未提示存在明确的重复肾征象,其他3例经上述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重复肾;3例患儿于术前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2例为不完全性重复肾),1例术前未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术前同位素肾图检查均提示患侧分肾功能明显受损,告知家长病情后,要求保留受累半肾,行机器辅助腹腔镜手术。均运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采用经典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未增加辅助孔。结果术中发现上肾UPJO 1例,为完全性重复肾;下肾UPJO 3例,均为不完全性重复肾,其中1例合并马蹄肾;1例UPJO为扭曲折叠,1例为单纯狭窄,1例为高位输尿管,1例为血管压迫。术中均留置DJ管,腹腔内操作的平均时间为105 min,平均吻合时间为44 min。所有患儿在术中均无中转开放,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 d。术后6~8周拔除DJ管,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为26~60个月,术后肾盂分离程度均较术前降低,患肾分肾功能与术前相比,1例略有改善,3例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机器辅助腹腔镜技术治疗儿童重复肾合并上下肾UPJO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 儿童 重复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机器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采用改良单切口RARP治疗的3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6.7(58~78)岁;中位PSA 20.77(2.89,56.44)ng/ml;Gleason评分平均7.0(6.0~9.0)分,其中≤6、7、≥8分者分别为11、15、7例;前列腺体积平均48.4(25.0~200.0)ml;体质指数≤25、>25 kg/m2的患者分别为17、16例;既往有手术史16例。临床分期cT2a~2cN0M0期32例,cT3aN0M0期1例。33例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所有手术均于下腹部行5cm左右单切口,采用经腹膜外路径行RARP。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增加额外单孔通道器械;16例(48.5%)术中筋膜内保留双/单侧神经血管束。手术时间平均61.3(38.0~12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2.2(45.0~220.0)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平均211.7(8.5~15.7)min;切口长度平均5.2(4.6~5.8)cm。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9(7.0~15.0)d;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0.5~3.0)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平均6.8(6.0~14.0)d;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分期pT2a~2cN0M0期21例,pT3aN0M0期9例,pT3bN0M0期3例;切缘阳性6例(18.8%);闭孔淋巴结活检均阴性(0/7)。术后6周28例(84.8%)PSA<0.2 ng/ml;术后1个月29例(88.9%)尿控满意(每日使用尿垫量≤1片/d);术后3个月性功能恢复1例(1/11,9.1%)。结论腹膜外改良单切口RARP,术后患者恢复快,短期瘤控及尿控效果较好,切口美观,不受特定专用多通道腹腔镜入路装置限制,可操作性强;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单切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术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辅助的活组织检查术,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随机抽选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联合康复训练,两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康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康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应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机器辅助单髁置换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方法文献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3月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的高质量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Stata15.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6项病例对照研究,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有7项为14分,3项为13分,1项为12分,4项为11分,1项为10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5% CI:1%~4%)。3项研究选用NAVIO型机器,7项研究选用MAKO型机器,1项NAVIO型和MAKO型并用,1项选用Acrobot型机器,由于选用Acrobot型机器仅1项研究,所以仅按MAKO型、NAVIO型机器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VIO型、MAKO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5% CI:-2%~10%)、3%(95% CI:1%~5%)。术后疼痛发生率为0.2%(95% CI:0.1%~0.3%)。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5%(95% CI:0.3%~0.8%)。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为0.5%(95% CI:0.3%~0.7%)。翻修率为2%(95% CI:1%~2%),按NAVIO型、MAKO型机器进行亚组分析,翻修率分别为4%(95% CI:2%~7%)、2%(95% CI:1%~2%)。结论机器辅助单髁置换术后患者症状及假体长期生存率优良,疗效较好。

  • 标签: 机器人 单髁置换 关节炎 并发症 Meta分析 单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