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使得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并延长了住院时间,已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国内已有过许多关于酵母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报道,鉴于正常人呼吸道、肠道、阴道等部位可有酵母栖息,住院病人特别是老龄患者的带菌率尤其高。我们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125株来自呼吸道的酵母样真菌的种类及药敏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酵母菌感染 呼吸道 药敏分析 患者 临床观察 住院时间
  • 简介: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 标签: 葡萄酒接种发酵 酵母菌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Interdelta指纹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采用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6月我院60例急性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及实验组(接受蒙脱石散及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各30例,比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3d及一周大便次数较少、腹泻持续时间较短且疗效较好,P<0.05。结论 该疾病中应用布拉氏酵母散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腹泻的时间,从而使疗效得以提升。

  • 标签: 急性腹泻 蒙脱石散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腹泻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氏酵母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完全改善;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有4例仍存在轻微的腹泻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腹泻患儿在采取布拉氏酵母治疗时可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急性腹泻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酵母茵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收治的外阴阴道酵母茵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采取整体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整体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阴道炎 妇科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布拉氏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取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10 月诊治的慢性腹泻患者 88 例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7.27% ,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慢性腹泻的治疗中,采用布拉氏酵母散联合酪酸梭胶囊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腹泻症状,药物安全性好,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布拉氏酵母散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散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慢性腹泻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究了酵母茵与乳酸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茵的生长动态、还原糖变化动态、pH值变化动态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论从实验中可得在酵母茵与乳酸混合发酵培养48小时还原糖含量最少,酵母数量不再增加,并且乳酸数量也达到一个高峰期,此时pH值达到3.8,适宜此时终止酵母与乳酸的混合培养。

  • 标签: 酸奶 乳酸菌 酵母茵 还原糖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拉酵母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散剂,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有较好疗效,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上运用推广。

  • 标签: 布拉酵母菌散剂 小儿 腹泻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酵母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为63.47%;近平滑念珠为17.81%;热带念珠为6.85%;季也蒙念珠为5.94%;无名念珠为2.28%,其他酵母为3.65%。219株酵母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感染谱以白念珠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和热带念珠,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布拉酵母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密斯达、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脱水纠正、止吐、退热、大便次数及大便形状回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布拉酵母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拉酵母菌散剂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锌制剂联合布拉酵母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55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布拉酵母制剂,实验组服用葡萄糖酸锌+布拉酵母制剂,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饮食减少、腹胀以及食欲减退等伴随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腹痛、恶心呕吐、饮食减少、腹胀以及食欲减退等伴随症状缓解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锌制剂联合布拉酵母可有效缓解迁延性腹泻患儿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迁延性腹泻 葡萄糖酸锌 布拉酵母菌 疗效 伴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意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vs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排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止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布拉酵母辅助治疗成人感染性腹泻缩短止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且几乎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成人 感染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散剂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在确诊后加服布拉氏酵母散剂,两组病例常规予以蒙脱石散、补液等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腹泻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83.7%),有效7例(16.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28例(65.1%)、有效13例(30.2%)、无效2例(4.7%),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X2=4.69,p<0.05)。显效病人腹泻消失时间治疗组3.7±0.8天优于对照组4.4±1.1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3.37,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可以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的消化道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适于该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针对教材中探究酵母的呼吸作用的实验由于步骤繁琐,实验反应过长和现象不明显等教学现状出发,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并通过传感器一类的数字化设备进行新的实验探究,增加了本实验的可操作性。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酵母菌 细胞呼吸 传感器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4例,就布拉酵母治疗效果开展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7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行布拉酵母茵治疗。分析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呕吐、腹泻、脱水纠正用时及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酵母感染现状及治疗情况。方法从阴道口及下1/3处取白色凝固或豆渣样分泌物置于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悬滴法直接镜检,显微镜下见到芽孢和菌丝者为酵母(+),同时询问患者的用药治疗情况。结果700例妊娠妇女炎症患者中共检出酵母231例,检出率为33.05%,用药治疗96例,用药率为41.53%;252例非妊娠妇女炎症患者中,共检出酵母53例,检出率为20.03%,用药治疗200例,用药率为79.33%。结论有症状的妊娠妇女较非妊娠妇女外阴阴道酵母检出率明显增高,而用药治疗人数却较少,为了提高妊娠妇女的生活质量,积极诊断和治疗外阴阴道酵母病(VVC)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妊娠期妇女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散剂在调节肠道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群结构;布拉氏酵母可稳定肠道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使用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和制霉菌素片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制霉菌素片治疗和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酵母病患者使用硝酸咪康唑栓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方法治疗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硝酸咪康唑栓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制霉菌素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在妊娠期外阴阴道酵母病中的疗效及对IL-2、IL-10及IL-12的变化,探讨其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酵母病时对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妊娠期VVC感染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洗剂联合妇炎消生物敷料栓组)和对照组(妇炎消生物敷料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ELISA方法检测两组阴道灌洗液IL-2、IL-10及IL-12的水平,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症的妊娠期女性90例作为正常组。

  • 标签: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介素-2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阴道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回馈理论为基础指导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治疗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对患者阴道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病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中药外洗方案。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阴道pH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复发性外阴阴道酵母病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馈理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 中药外洗 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pH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