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谭成 易秀英 陈颖 王双双 王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儿科 412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儿科 412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心血管专科,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儿童心脏性猝死少见但危害性极大。儿童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院外,突发性强,抢救成功率低,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严重后果。与儿童其他致命事件相比(如车祸、溺水等),儿童心脏性猝死更受关注。儿童心脏性猝死一直被视为临床心脏病学、急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降低儿童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随着检查技术领域的不断进展,对心电图T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入,T波已成为预测儿童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指标。该文将综述T波及儿童心脏性猝死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心脏性猝死 心电描记术 T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舒适体位的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0年 1月 1日至 2014年 6月 1日 100例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另行对患者术后体位进行指导,并调整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出血、血肿、电极移位等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 36例产生烦躁情绪, 43例患者腰酸背痛, 5例患者有尿潴留, 6例患者出现便秘, 4例患者出现肩周炎;实验组仅有 1例患者产生烦躁情绪, 1例患者腰酸背痛,没有患者出现尿潴留、便秘、肩周炎症状;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后对患者卧床体位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患者发生烦躁、腰酸背痛、尿潴留、便秘、肩周炎等症状,并且不会增加出血、血肿、电极移位等现象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舒适体位 临床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Framingham心脏研究是享誉全球的心血管病学研究,自1948年起始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为当代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就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背景、设计、历程、成果和贡献做一简要介绍与回顾。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本院60例老年SCVDH患者,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并依次分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统计患者超声诊断结果,并对比2组的各主要心功能指标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结果提示观察组60例老年SCVDH患者当中主动脉瓣膜钙化者共计33例,二尖瓣钙化者1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钙化者共计13例;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提示合并左心房扩大者共计6例,合并左心室扩大者共计8例,全心扩大者共计11例,以及左心室肥厚者共计3例;观察组患者的LVEDD、LA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且2组LVEDD、LVEF、LAD各心功能指标比较中P<0.05。结论: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示患者瓣膜与心脏形态及功能方面的病理改变,可有效提升诊断价值。

  • 标签: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老年患者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为一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疾病,以进行性的骨盆带肌和肩胛带肌的无力及萎缩为主要临床特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多在青少年或成人起病,伴血清肌酸激酶正常至显著升高。该文报道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累及心脏的患者,通过基因学检测及家系调查,明确诊断,并结合文献,分析诊断依据、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肌营养不良,肢带型 基因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4月在本院行产前筛查的 309例产妇视为研究对象,对其心脏畸形筛查结果与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接受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 309例产妇中,检出胎儿心脏畸形 6例,其中 2例单纯性间隔缺损, 2例左心发育不良, 1例法洛四联症, 1例心内膜垫缺损,检出率是 85.71。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与产前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区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在产前检出胎儿心脏疾病,对胎儿及产妇健康有益,产前筛查价值较高。

  • 标签: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产前筛查 产妇 胎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其以诊断准确性高、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势迅速普及推广,同时也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安全性,减少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我院 2009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对 30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心脏病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用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这段时期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40 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员 4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同意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超声检查后的结果, 两组 人员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左心室射血分数 和 左心房内径 。结果:观察组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55.67±6.37 ) mm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40.61±6.51)mm ,观察组的 左心室射血分数 (35.16±3.4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左心室射血分数 (63.51±12.01)%, 观察组的 左心房内径 (47.94±6.49)mm 明显大于对照组的 左心房内径 (20.43±5.61)mm ,且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的观察患者的心脏各房室状况、心脏功能变化和心脏病变的情况,还可以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提供有效的影像资料,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因素对心脏术后早期前胸裂开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61例心脏术后早期前胸切口裂开不愈患者。依据年龄、合并糖尿病与否、感染与否、是否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4个因素,将患者分别分为2组。低龄组(≤56岁)109例,高龄组(>56岁)152例;糖尿病组111例,非糖尿病组150例;感染组146例,非感染组115例;负压封闭引流组119例,非负压封闭引流组142例。通过网络或门诊随访患者胸骨切口皮肤有无红肿及破溃。评价比较各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随访3~6个月患者胸骨切口皮肤均无红肿及破溃。低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7±3.6)、(24.9±9.5) d,与高龄组[(17.8±5.4)、(30.7±14.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9、13.861,P值均小于0.05)。糖尿病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4±4.6)、(29.1±12.4) d,与非糖尿病组[(14.7±3.8)、(27.7±9.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2、0.031,P值均大于0.05)。感染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5±4.3)、(30.6±14.1) d,与非感染组[(14.3±4.2)、(29.6±12.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75、0.648,P值均大于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6±3.7)、(32.4±13.2)d,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15.7±4.2)、(23.9±10.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1、3.957,P值均小于0.05)。结论糖尿病、感染等因素并不影响心脏术后早期前胸裂开切口的愈合时间,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年龄可作为判断切口愈合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外科伤口裂开 伤口愈合 负压伤口疗法 年龄因素 糖尿病 感染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在心脏MRI多序列的图像数据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AI可辅助放射科医师和科研工作者对复杂心脏MRI图像进行快速精准的解读,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量化指标。笔者从技术角度回顾AI分析心脏MRI的发展历程,包括基于图像、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的3类算法的特点,并简要阐述现阶段MRI图像的AI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心脏
  • 简介:摘要严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胎儿宫内死亡率明显增加,目前认为心脏因素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胎儿心脏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焦点仍然集中在胎盘的急性缺氧学说和胆汁酸的毒性作用。本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导致胎儿心脏损害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胆汁淤积,肝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心性 胎儿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早期死亡原因,为改善此类患儿的临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8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的CHD术后死亡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CHD术后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3至2018年间病死率从2.2%降至1.2%。死亡时年龄<1岁患儿最多(250例,72.0%),死亡主要发生在术后1周(254例,73.2%),尤其是术后24 h内(101例,29.1%)和术后第2天(51例,14.7%)。死亡原因以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为主(103例,29.7%),其次是心律失常(66例,19.0%)和肺高压(57例,16.4%)。与双心室患儿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术后心力衰竭和肺高压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以及术后监护能力的提高,近6年CHD患儿术后病死率逐年下降;术后残余或残留解剖问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工作中仍需加强对小年龄CHD患儿围术期的管理。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死亡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