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急救训练对提高护理人员危重症监护能力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护理人员实施3个月的紧急救护标准培训。结果:学员在受训过程中需要参加集中理论考试1门,常用急救护理技能2门,专业技能1门,结业后参加闭卷考试。对53名参加培训护士进行了理论考核,并对其进行了考核,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论: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对补充护士急危重症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提升护士工作自信心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护理优秀人才的培养。

  • 标签: 急诊急救 规范化培训 护士危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急救规范培训提升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效果探究。方法:为观察急诊急救规范培训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对某“三甲”医院的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培训期间需完成1次集中理论考核、2项常用急诊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和1项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培训结束后参与闭卷考试。比较第一批参与培训的53名护士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培训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急诊急救规范培训对补充护士急危重症相关知识、提高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及提升护士工作自信心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护理优秀人才的培养。结论:加强急诊急救规范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护士危重症护理能力效果。

  • 标签: 护士 急诊急救 规范化培训 危重症护理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性评价在入职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入职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4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历史对照法,以2015年8月和2016年8月入职的72名护士为对照组,以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入职的73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观察组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形成性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护士岗前培训结束时、入职第3个月、入职第12个月转正定级前的考核成绩,同时采用修订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和操作型技巧直接观察评量(DOPS)量表评价观察组在入职当月及3、6、9、12个月时的临床能力。结果两组护士岗前培训理论成绩、入职第12个月操作成绩、护理评估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岗前培训操作成绩、第3个月操作成绩、入职第12个月的双人心肺复苏术考核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入职当月及第3、6、9、12个月的Mini-CEX和DOPS量表各方面评分呈上升趋势,除DOPS中的"主体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外,其余方面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联合终结性评价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升护士的临床技能,有利于缩短护士的成长周期,提升其临床护理能力。但是临床判断能力、专业咨询与沟通能力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对这些方面能力的重视以及培训,提升护士的临床胜任能力。

  • 标签: 护士 新护士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实施规范培训的8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培训。试验组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培训,对比两组培训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培训后,试验组理论成绩(95.53±2.53)分,实践操作成绩(96.28±2.32)分,分别较对照组的(82.56±2.62)分、(81.94±2.15)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试验组中文版护生核心能力量表、迷你临床演练评价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试验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护士规范培训中可有效提升其成绩、综合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 标签: 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考核成绩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评价第一年护士规范培训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护士培训的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表现、核心能力、离职率等指标,采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评价62名护士参加第1年规范培训的效果。结果反应层:护士整体满意度得分(4.66 ± 0.47)分;学习层:理论考核成绩(95.32 ± 2.38)分,操作考核成绩(97.53 ± 1.07)分;行为层:工作表现得分为(97.12 ± 1.64)分;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为(88.45 ± 9.75)分;结果层:护士均无投诉和差错发生,离职率仅为1.6%(1/62)。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与工作表现均呈正相关(r值为0.424、0.399,均P值为0.001)。理论考试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呈负相关(r值为-0.264,P值为0.038)。操作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不相关(r值为0.147,P值为0.253)。结论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有效验证了护士规范培训方案,并为改进护士培训方案和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培训的结果层有待远期观察评价。

  • 标签: 柯氏模型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科毕业一年内入职护士规范培训体验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对这一期间本院护士的反思日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培训期间心理压力较大、收获与成长、对培训安排的建议和看法都是当前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结论:在护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入职的护士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从而提升护士对护理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其护理水平。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质性研究
  • 简介:'挂号难难于上青天',大医院人满为患;'不信任、不愿来',基层医院冷冷清清——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加剧了看病难。如何让基层医院也能有更多的优秀医生?上海市率先探索建立了'5+3'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一项似乎只是医疗行业内部的改革,能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怎样的改变?

  • 标签: 住院医师 培训质量 朱正纲 难于上青天 专业科室 医学毕业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元护理教育在轮转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职的31名轮转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规范培训中采用多元护理教育模式,对比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培训后轮转护士各项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讨论:在轮转护士规范培训中采用多元护理教育,可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轮转护士规范化培训 多元化护理教育 综合能力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元一体教学法在眼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我院招入的10名应届毕业护士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9年7月我院招入的10名应届毕业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元一体教学法进行培训。分别在5个月的试用期完成后,对2组护士进行理论及临床实境能力考核,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10名医生及10名高能级护士对2组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士在理论成绩和临床实境操作成绩均显著提高。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试验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元一体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增强护士的学习兴趣,培养护士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护士专科理论与实践能力。

  • 标签: 多元一体化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接受规范护理培训联合个体支持对护士的自我认同感以及职业压力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院内接受培训护士内随机选择40例,依据培训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内人数均为20例。对照组内整体均接受规范护理培训,实验组内整体实施规范护理培训联合个体支持,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职业认同感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职业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培训时采取规范护理培训联合个体支持,可以提高护士的职业自我认同感,降低职业压力。

  • 标签: 规范化护理培训 个体化支持 新护士 职业自我认同感 职业压力
  • 简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国内全科医学专家在科学、充分、反复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编写了与卫生计生委全科医生规范培训标准相配套的规划教材,为全科医生规范培训提供教材支撑。该套教材秉承"紧扣大纲,定位准确;科学整合,有机衔接;面向

  • 标签: 全科医生制度 规范化培训 计划生育委员会 全科医生培养 规划教材 医学专家
  • 简介:【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基层医院,尤其是低年资医师的诊疗水平,住院医师轮转是住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轮转医师到了的科室,如何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掌握新科室的工作特点,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 标签: 教学研究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轮转 科室
  • 简介:摘要为提高护士规范培训临床师资队伍的教学胜任能力,保障护士规范培训质量,2014年以来,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每年举办全市统一的入职护士规范培训基地师资培训班、制定师资培训制度;在充分考虑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设置"以教学胜任力为导向,提高临床带教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受培师资进行考核评价。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受培师资对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表示满意,认为该培训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教学胜任力。

  • 标签: 教学胜任力 规范化培训 师资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0-2012年我院护士规范培训中静脉采血考核基地的外周静脉采血考核记录共2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指导今后的静脉采血培训工作。方法对278项操作考核记录分项汇总,并统计。各步骤按不规范操作出现机率排列。结果进针后固定针翼、采血完毕后再次核对病人身份、核对病人姓名方式、采血前指导病人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进针前再次核对、止血带力度适中位列扣分机率最高的前六位,分别为32%、32%、29%、25%、17%、16%。结论静脉采血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培训时应有的放矢,对出现不规范操作机率较高的步骤重点强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DCA循环和客观结构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考核在低年资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东莞三局医院低年资护士60名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护士接受传统的规范培训和考核;观察组护士培训总内容与对照组护士一致,但具体培训方案采用PDCA循环制定,培训结束后采用OSCE考核模式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水平、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护士对于两种不同考核方式的意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护理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E评估护士临床技能得分(65.43±3.43)分,显著高于TEM考核方式(46.02±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年资护士关于TEM和OSCE两种不同考核方式优点调查结果显示:10个条目中,"测试全部行为能力""增加护士焦虑感"2个条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8个条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作为一种护理质量改进方法,可通过闭环方式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客观结构临床考核可如实反映护士临床技能。

  • 标签: PDCA OSCE 低年资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TD教学法在眼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低年资护士102名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传统教学法培训的49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2月—2020年1月接受OTD教学法培训的5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D教学法能够提高眼科低年资护士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士 眼科 低年资 培训 OTD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培训期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等标准的心理测评工具,以及自编一般情况的调查表,对护士参与规范培训前、规范培训后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规培后护士的强迫、焦虑、人际敏感因子与规培前比较,呈现出明显提升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护士SCL-90的强迫因子与EPQ-N、P维度得分、TCSQ的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与EPQ-E维度得分、PSSS总分及TCSQ的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规培护士SCL-90焦虑因子与EPQ-N、P的维度得分、TCSQ的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规培护士SCL-90的人际敏感因子与EPQ-N、P维度得分、TCSQ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PQ-E、PASS总分、TCSQ消极应对均为规培护士SCL-90的影响因素。结论:规范培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而社会支持不足、消极应对方式和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将成为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规范化培训 护士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症状护理课程在规培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和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两段时间在我泌尿外科轮转的16名规范培训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前一时期8例规培护士作为对照教学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规范培训,后一时期8例规培护士作为研究教学组,实施症状护理课程,培训结束后,对两组规培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两组的理论知识成绩相差较小,数据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临床实践考核方面,研究教学组的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教学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教学组的优秀率(37.50%)和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教学组的优秀率(18.75%)和优良率(75.00%)。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规范培训中增加症状护理课程,能够有效提规培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质量较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症状护理课程 泌尿外科 护士规范化培训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