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在口腔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口腔科收治的8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根管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干预治疗,研究组应用氢氧化钙干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牙周指数。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的常规实验室方法,分析了由此衍生的蔗糖法、微波法、设备快速测定法的优势,供参考。

  • 标签: 粉煤灰 游离氧化钙 实验室测量
  • 简介:摘要:氧化锌(ZnO)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其在吸波领域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不同的加工温度、混炼设备、加工工艺对纳米氧化锌在BR胶料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混炼温度,采用密炼机混炼,对提高分散性有利;混炼前先将纳米氧化锌和硬脂酸混合的加料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纳米氧化锌在胶料中的结团现象,大大提高其分散性。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BR胶料 分散性分析
  • 简介:[摘要]高密度聚乙烯载体存在表面光滑、带负电荷、亲水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生物膜的生长。本研究将活性炭通过铁离子浸渍进行改性,采用热熔法制备了几种新型复合载体,然后将载体投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研究不同载体挂膜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铁含量为9%的复合载体挂膜效果最好,相比高密度聚乙烯载体,其蛋白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27%和19%,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分别提高了16%和20%,有利于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

  • 标签:
  • 简介:摘 要:在电炉粗炼钢水阶段,分批次加入氧化钼以代替钼铁进行合金化。工业试验证明,合理的工艺技术手段,氧化钼平均收得率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钢水合金化成本,并提高LF炉的精炼效率。

  • 标签: 氧化钼 钼铁 电炉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针对小儿湿疹采取氧化锌、尤卓尔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的湿疹患儿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的研究对象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尤卓尔单独治疗,观察组接受氧化锌以及尤卓尔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红肿、溃破、瘙痒、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小儿湿疹联合使用氧化锌、尤卓尔治疗效果良好,病情改善快,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氧化锌 尤卓尔 联合治疗 小儿湿疹 病情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对于油藏的开采和提高采收率,最广泛应用的、成本最低的方法是在油井外设立注水井,注入的水可以为油井提供能量,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不断的创新下,除了注入水之外,注入气也是不错的选择,如CO2注入地层的CO2能对地下流体进行影响,如降低黏度,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结果。此外作为大气中工业产出最多的温室气体,一旦确定能够使用CO2注入地层提高原油采收率,则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的排出。利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国外早有应用。前苏联、美国、加拿大均对利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进行过实验验证,确认了其对原油最终采收率的提高作用。因此注入CO2气体即能应用于非常规油藏的开发,提高原油采收率,又为温室气体的消耗提供了思路,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处理有创新性意义。

  • 标签: 二氧化碳吞吐 最优工作参数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采用不同种化成制度,制备氧化银电极与锌电极,利用自动激活放电方式、恒流极化放电方式,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此来考察电池组的电性能,随后通过化学分析,对氧化银电极的组合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发现锌银储备电池激活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包含了多种,其中氧化银电极初期放电极大化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也是造成电池初期放电电压增加过于缓慢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氧化银电极 锌银贮备电池 激活时间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去进行检测到氧化锌避雷器的实时状态是怎样的,进行故障的排查以及维修,能够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500kv的无间隙瓷外套氧化锌避雷器,在不同的受潮状态下每一类的电气参数的变化都是在进行着试验的工作,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全部电流以及阻性电流当中的分量,通过相关的试验结果有效说明了,受潮的位置不同的时候,那么MOA当中的各个电气的参数也是有着不同的变化,全电流以及相位角对于MOA的受潮反应当中的灵敏度是不够的,所以就只能够去作为对于MOA受潮去进行判断的工作;阻性电流的分量以及阻性电流当中出现的3次谐波可以去进行结合作为判别MOA受潮的位置凭借,阻性的电流发生5次谐波之后,对于有功的损耗MOA的受潮反应是有着非常高灵敏度的;并且可以去作为检测MOA运行状态下的重要参考量。本篇文章笔者从实验室当中对于500kvMOA的受潮量位置进行了电气参数的不同试验分析研究工作,因为氧化锌的避雷器在进行运行的过程当中,周围以及实验室的环境差异是比较大的,所以进行试验之后的结论仅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氢氧化钾生产废水中膜处理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介绍膜处理技术原理与特点,分析五种常见的膜处理技术,并且分析其在氢氧化钾生产废水处理中的运用要点。最后提出消除氢氧化钾生产废水中的污染物、延长离子膜使用时间、应用降低能耗反渗透装置、实现清污分流四点建议,有效改善了氢氧化钾生产废水处理效果,旨在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水平。

  • 标签: 氢氧化钾生产废水 膜处理技术 酸碱废水 废水均合池
  • 简介:摘要:本文系统的综述黑色二氧化碳制备的方法,主要包括氢化、化学还原、化学氧化、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阳极氧化退火、超声波处理、激光改性,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标签:
  • 作者: 令狐昌翠1 罗斌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2-15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1年第15期
  • 机构:1.中国铝业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化验室技师/助理工程师贵州遵义563100 2.中国铝业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化验室技师/助理工程师贵州遵义563100
  • 简介:摘要:本文对工业液碱中氢氧化钠的分析方法进行探索,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分析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方法的实用性,让分析方法更能有效的为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其次,工业液碱中氢氧化钠的指标不仅影响着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也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核算指标,因此,液碱分析方法的高效、便捷、精准等成为铝厂化验部门必究的课题。

  • 标签: 液碱 拜耳法 生产流程 分析方法 精准。
  • 简介:摘要:避雷器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能够有效防止雷击对系统及各类构件造成损坏,避免对人员安全形成威胁。近年来,避雷器的类型也在逐渐增多,其中氧化锌避雷器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能够增强系统的整体防雷效果,在通流容量等方面的优势显著。为此,应该积极开展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测试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当中,避免发生重大故障问题。本文将对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原理进行介绍,明确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干扰因素,对其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氧化锌避雷器 带电测试 原理 干扰因素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脊髓损伤(SCI)小鼠炎性反应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s击打法制作SCI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3 d,干湿称重法检测小鼠损伤侧脊髓含水量,二氢乙锭(HEt)染色检测活性氧(ROS)的积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SOD1蛋白表达探究其作用机制。术后28 d,我们通过悬尾试验、糖水偏好试验来评估白藜芦醇抗抑郁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损伤部位含水量(78.85±2.57)低于对照组(81.26±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464,P<0.05)。治疗组小鼠糖水偏嗜度[(62.17±3.83)%]高于对照组[(55.63±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t=6.883,P<0.05)。SCI后28 d,治疗组小鼠不动时间[(205.80±5.03) s]低于对照组[(256.15±8.2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8,t=-14.573,P<0.05)。治疗组ROS的积累[(2 523.23±89.22)%]低于对照组[(3 219.50±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13.825,P<0.05)。治疗组SOD活力[(59.20±9.22) U/mg]高于对照组[(42.50±8.52)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547,P<0.05)。治疗组减少MDA含量[(6.23±1.52) nmol/mg]高于对照组[(4.92±1.60) 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361,P<0.05)。治疗组IL-1β[(45.32±11.23) ng/ml]低于对照组[(65.21±9.02) ng/ml],治疗组TNF-α[(735.32±33.29) ng/ml]低于对照组[(821.22±29.8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534,P<0.05;n=5,t=-3.944,P<0.05)。治疗组Nrf2(1.23±0.52)高于对照组(0.9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302,P<0.05)。治疗组HO-1和SOD1(1.23±0.32、2.02±0.26)高于对照组(0.89±0.22、0.9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3.306,P<0.05;n=5,t=8.731,P<0.05)。结论小鼠SCI后,白藜芦醇通过激活Nrf2通路对小鼠的抑郁情绪和炎性反应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脊髓损伤 抗氧化 抗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39.76±8.88)岁,年龄范围为21~56岁。根据选择瓣的不同分为尺动脉组(n=6)和桡动脉组(n=10)。分别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修复。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密切观察瓣的成活率、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和瓣的感觉恢复情况。统计受区并发症情况,对术后手部功能、感觉功能及手部外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创面均修复成功,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厚度较厚,部分患者存在汗毛生长。尺动脉组中,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远端瓣青紫现象,术后3 d恢复正常。桡动脉组供区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方法[(9.09±0.38)mm]及受区S-2PD[(8.77±0.39)mm]、客观外观评分[(92.42±2.90)分]和主观外观评分[(86.45±1.11)分]均优于尺动脉组[(7.78±0.43)mm、(7.05±0.61)mm、(84.30±1.14)分、(82.0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和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均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损伤,其中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瓣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皮瓣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瓣与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瓣在小儿隐匿阴茎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阴茎成形术的151例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69例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瓣,为Z形瓣组;82例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瓣,为转移瓣组。Z形瓣组患儿年龄(5.23±0.58)岁;其中阴囊紧小33例,术前阴茎长度(3.06±0.25)cm;阴囊松弛36例,术前阴茎长度(2.99±0.28)cm。转移瓣组患儿年龄(5.20±0.63)岁;其中阴囊紧小39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30)cm;阴囊松弛43例,术前阴茎长度(3.04 ±0.24)cm。两组患儿年龄、术前阴茎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阴茎伸长长度及并发症(如阴茎体回缩、包皮水肿、包皮口狭窄、阴茎伤口裂开等)情况。结果151例随访6~12个月,阴茎外形满意,无阴茎头坏死,无尿道瘘。Z形瓣组中,33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较术前伸长(2.47 ±0.22) cm, 36例阴囊松弛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61±0.27) cm。转移瓣组中,39例阴囊紧小患儿术后阴茎伸长(2.90±0.16)cm,与Z形瓣组中阴囊紧小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瓣组中43例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2.79 ±0.18)cm,与Z形瓣组中阴囊松弛患儿阴茎伸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形瓣组33例阴囊紧小患儿中,阴茎回缩2例,包皮口狭窄1例,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2例;36例阴囊松弛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转移瓣组39例阴囊紧小患儿中,包皮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Z形瓣组阴囊紧小患儿[2.56%(1/39)与21.21%(7/33),P=0.033];转移瓣组阴囊松弛患儿中阴茎回缩3例,包皮口狭窄3例,阴茎腹侧包皮水肿2例,阴茎伤口裂开1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Z形瓣组阴囊松弛患儿[20.93%(9/43)与2.78%(1/36),P =0.038]。结论无论对于阴囊紧小还是阴囊松弛患儿,转移瓣组延长阴茎的效果均优于Z形瓣组,但转移瓣组阴囊紧小患儿和Z形瓣组阴囊松弛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于阴囊紧小患儿可采用阴茎背侧带蒂转移瓣手术,对于阴囊松弛的患儿可采用阴茎腹侧Z形交叉瓣手术。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隐匿阴茎 阴茎成形术 转移皮瓣 Z形皮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活性及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采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短发夹RNA (shRNA)慢病毒转染对内皮细胞eNOS进行敲低,HUVECs分为4组:空载体组(scramble)、转染eNOS shRNA组(eNOS shRNA)、转染eNOS shRNA+硝普钠(SNP)组(eNOS shRNA+SNP)及转染eNOS shRNA+SNP+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组(eNOS shRNA+SNP+TCEP)。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OS蛋白表达和SOD1二聚体/单体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D酶活性,采用NO荧光探针法检测内皮细胞NO水平,采用二氢乙锭(DHE)检测内皮细胞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载体组相比,eNOS shRNA组中内源性NO水平(2.690±0.420比15.029±2.193,P<0.01)、eNOS蛋白表达(1.000±0.778比3.141±0.199,P<0.01)、SOD1二聚体/单体比例(4.6±1.0比7.6±2.0,P<0.05)和SOD活性[(0.432±0.254) Carmen′s unit/104 cell比(1.000±0.116) Carmen′s unit/104 cell,P<0.01]均显著降低,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11.180±1.560比6.146±1.007,P<0.01)和HUVECs凋亡水平[75.0(55.0,100.0)%比0(0,0)%,P<0.01]均显著增加。与eNOS shRNA组相比,eNOS shRNA+SNP组中内源性NO含量(16.705±0.116比2.690±0.420,P<0.01)、SOD1二聚体/单体比例(7.3±2.0比4.6±1.0,P<0.05)和SOD活性[(0.737±0.060) Carmen′s unit/104 cell比(0.432±0.254) Carmen′s unit/104 cell,P<0.05]均显著增加,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6.897±1.648比11.180±1.560,P<0.01)和HUVECs凋亡水平[0(0,0)%比75.0(55.0,100.0)%,P<0.01]均显著下降。与eNOS shRNA+SNP组相比,eNOS shRNA+SNP+TCEP组中SOD1二聚体/单体比例(4.4±0.9比7.3±2.0,P<0.05)和SOD活性[(0.214±0.084) Carmen′s unit/104 cell比(0.737±0.060) Carmen′s unit/104 cell,P<0.01]均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水平(10.917±1.552比6.897±1.640,P<0.01)和HUVECs凋亡水平[63.6(55.0,90.0)%比0(0,0)%,P<0.01]均显著增加;但NO水平(16.112±0.926比16.705±0.116,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NO通过上调SOD1二聚体/单体比例,增强SOD活性,抑制活性氧积累,从而有效对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 标签: 内源性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巨型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肾镜方法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与合作单位泌尿外科曾接收的上尿路巨型结石患者92例,分别以微创组与开放组表示这些患者,开放组选择传统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微创组以经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微创组中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3.5%,开放组中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71.7%,两组差异明显。结论:以经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巨型结石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升结石清除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上尿路巨型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经肾镜术是近年来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逐步推广的微创术式,是目前治疗复杂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在肾镜引导下实现微创化治疗,伴随肾镜分辨率的不断提升,肾结石的清除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因手术切口较小,与传统手术相比,患者术后恢复期显著缩短。但经肾镜术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并发症风险,尤以肾出血较为常见,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经肾镜术后并发肾出血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综述,为后期诊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经皮肾镜术 肾出血 肾结石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游离携带足底内侧神经19例,不带神经的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5.0 cm~9.0 cm×10.0 cm,瓣动脉蒂部与桡动脉终末支吻合13例,与尺动脉吻合10例。瓣供区均植皮修复。门诊随访4~12个月,观察瓣质地、感觉、供区愈合情况。结果23例瓣顺利成活20例;2例术后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瓣成活;1例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末次随访时,瓣质地可,外形美观,供区愈合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瓣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感觉恢复S3+ 7例,S3 12例,4例未带神经的感觉恢复较差。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瓣供区隐蔽,穿支较恒定,尤其是携带足底内侧神经时,瓣感觉恢复良好,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手掌 皮神经 软组织缺损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