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效果。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纳入了急诊外科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院内安全转运的各个环节,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团队的合作、装备和设施的准备等因素。结果显示,良好的护理管理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中起到关键作用。合理的护理计划和团队协作可以显著减少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因此,本研究结果强调了急诊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急诊外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本院急诊科救治的危重患者有80例。双色球法分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院内转运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等待时间、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待时间和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会缩短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减少患者转运时长,降低转运不良事件。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40名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中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发生院内感染为观察组,未发生院内感染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周期、侵入性操作等情况,对于两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5240名老年患者有77名(1.47%)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5163名(98.53%)老年患者未发生院内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周期、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方程显示住院时间> 14 d、接受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是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来说,住院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越容易产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还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关,当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接受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也易产生院内感染。

  • 标签: 老年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院内感染控制过程中实施规范陪护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奇偶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实施规范陪护管理)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措施),每组患者各50例,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所有患者入选时间均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院内感染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院内感染 规范陪护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院内感染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危重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60例,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3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的设为试验组(30例);之后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内科 危重患者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体会
  • 简介:1.1.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内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普通外科(普外)护理工作中,由于手术等侵入性操作频繁,预防院内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普外护理中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策略及其具体实践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提高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 标签: 普外护理 院内感染 预防策略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泉市2011年-201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1年-2015年我市20674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构成、死亡地点构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674名孕产妇死亡7例,死亡率为33.85%/10万。死因占前两位的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中央性前置胎盘。死亡孕产妇经济条件较差,未进行完整的产检,且计划外妊娠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计划外妊娠的管理,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加强高危孕产妇的动态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免费住院分娩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家庭的安全分娩意识;提高产科及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急救工作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 标签: 儿童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1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死亡危险因素与急救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81例患者抢救成功796例,占90.35%,死亡85例,占9.65%,其中院前死亡27例,占14.92%。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为车祸、高空坠落、重物创伤及刀具砍伤,以车祸所占比例最高,为65.88%,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偏高、机械通气、ISS评分≥16分、GCS评分较低为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创伤评分及现场急救水平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对患者病因及时明确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症外科 死亡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原因及特点,以便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提高医疗水平,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对本院19例死亡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住院精神病患者 死亡原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 2015—2019年 住院死亡病人的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方法 采 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对主要诊断进行统计 ,运用 Excel和 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间 ,男性与女性死亡 患者的性别比为 1.56: 1, 61-90岁的死亡患者构成比高达 74.4%, 91岁以上年龄段病死率最高为 7.84%,冬季( 12-2月)死亡构成比为 27.67%, 疾病谱 中居前三位的依次 是恶性肿瘤、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结论 密切关注老年和男性患者的健康问题 ,冬季加强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干预,重视和提升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水平,降低患者病死率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人体胸肌组织中rRNA亚基的稳定性。方法在我司法鉴定中心选取30例死亡案例,尸体存放时间不超过1天,无明显尸体腐败征象。派专人负责记录尸体死亡时间、年龄、性别。在标本胸大肌取组织块,PBS清洗,RNAlater处理后,放入冰箱统一测定RNA的两类亚基18srRNA、28srRNA。结果18srRNA亚基在24小时、48小时、96小时、168小时的Ct值分别为(23.4±5.6、21.4±7.5、20.3±5.6、18.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srRNA亚基在24小时、48小时、96小时、168小时的Ct值分别为(22.9±8.3、21.3±6.4、20.2±7.4、19.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胸肌组织中18srRNA和28srRNA亚基稳定性好,适于作为晚期死亡的推断的内参基因。

  • 标签: 18srRNA 28srRNA 胸肌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和探究临床意义。方法记录来院9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主因、致伤原因及死亡时间。结果死亡病例中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死亡时间主要在3h以内;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主,死亡主因是颅脑损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结论急诊外科的医生必须在黄金1小时内争分夺秒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伤患,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积极的准备输血,从而提高抢救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诊外科死亡病例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体会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德阳市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外科急性创伤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导致外科急性创伤患者出现死亡的事故原因较多。所占比例最高的原因为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62,占比59.05%,高空坠落死亡的人数为24,所占比例位居第二,约为22.86%,重物撞击及刀具砍伤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小,还有3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死亡。与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主要为五点,分别是患者年龄、机械通气、GCS及ISS评分和相关医务人员现场急救及院内救治情况。结论与外科急性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危险因素为患者年龄、创伤评分,现场急救及院内救治水平,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应不断强化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提高整体的急救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外科急性创伤 死亡危险因素 临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