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非能动冷却系统热态性能试验是AP1000首批机组预运行试验阶段一项重要的调试项目,其中包含多项首或首三调试试验。国家核安全局对该项调试试验执行过程进行安全监管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梳理和总结了AP1000依托项目非能动冷却系统热态性能调试试验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建议。

  • 标签: 安全监管 首堆 AP1000 调试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简介:摘要: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和产物,涉及到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领域和复杂的公共工程。在满足“实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化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确保化工生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化工设计和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化学工艺的种类很多,能源消耗也是化学制品中最大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成本,因此对制冷系统的精度要求很高,从制冷系统上就可以看出一个项目的设计有多深。

  • 标签: 精细化工 合成反应 冷却系统 设计思路
  • 简介:摘要: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其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反应气体冷却器进行热交换,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反应气体冷却器管板经常受到腐蚀的影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安全性。丙烯腈装置反应气体冷却器管板的腐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基于此,本文章对丙烯腈装置反应气体冷却器管板腐蚀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丙烯腈装置 反应气体 冷却器管板 腐蚀 处理措施
  • 简介:2004年11月5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行2004年游泳池反应(SPR)场区应急演习,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司及核安全中心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监督评价。此次演习自早9:30分开始至10:45分结束,历时75分钟,验证了原子能院核事故应急计划的有效性、检查应急组织的应急响应能力。

  • 标签: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监督评价 计划 反应堆 有效性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造影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10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影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常规组为4.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造影的不良反应情况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CT造影剂 处理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对硫酸铝对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又从不同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得到初步结果:相对于硫酸镍、硫酸铁、硫酸锌等含水硫酸盐,十八水合硫酸铝作催化制乙酸酯的收率较高,尤其是二级醇和三级醇的酯化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化学 研究 催化剂 酯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注射炎琥宁不良反应的状况。方法对我市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注射炎琥宁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包括28例男性和40例女性。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炎琥宁注射对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最为主要的是皮肤过敏。本组病例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为51.47%,比其它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高。结论在临床应用当中,炎琥宁的监测应该得到不断加强,进而促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降低。

  • 标签: 炎琥宁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症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注射炎琥宁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总结这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段分布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在注射炎琥宁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段最多的是2-10岁的患者以及50-60岁之间的患者。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呼吸系统和皮肤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炎琥宁注射临床使用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剂量以及适应性问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抓紧对症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 标签: 炎琥宁,适应性,剂量,皮肤系统,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乙苯生成原理,乙苯催化失活原因分析,以及对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乙苯催化剂 失活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监测中成药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检索近几年“中成药注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国内中成药注射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各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加强对中成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6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38.5%;其次是儿童患者,占32.3%。药物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56.9%。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新的不良反应有40例,占61.5%;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占3.1%。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寒战、紫绀等。中药注射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们国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中药注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药品本身质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8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引发的23例占27%,涉及4个器官/系统,5个品种药物。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造影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集中监测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4年造影的ADR报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收到各类造影的ADR报告22份,其中碘海醇8例、碘普罗胺8例、钆喷酸葡胺4例、复方泛影葡胺2例,发生率分别为0.83%,0.32%,0.05%,0.29%.结论:应合理使用造影,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碘造影是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的药物,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离子和非离子型,根据渗透压可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型。碘造影通常较为安全,但也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例如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导致血管性水肿、严重低血压、意识丧失、心律失常、呼吸骤停和心搏骤停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致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1%~0.4%和0.02%~0.04%。碘造影致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造影过敏史,其他危险因素为哮喘病史和对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组胺的释放可由碘造影溶液渗透压或化学结构的直接膜效应、激活补体系统及形成缓激肽和激活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引起。防治措施:⑴尽量应用非离子型低渗、等渗碘造影;⑵对有危险因素者建议行皮肤试验并前驱给予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⑶对中、重度速发型过敏反应者需行对症支持治疗。

  • 标签: 碘造影剂 过敏反应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