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接受”的弊端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忽视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不能忽视其对于研究学习的巨大作用。现在。有一种观点值得辨析.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且也不见得有必要。即以语文学科中的知识点为例,像“比喻”.总归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修辞知识吧.你要学生去探索它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 标签: 研究性学习 发生与发展 引导学生 接受性学习 学习方式 “接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A肉毒毒素(BTX-A)100 U注射剂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17家三甲医院的OAB患者进行试验。本研究分为核心试验阶段和扩展试验阶段。核心试验阶段采用前瞻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疗效不满意或不耐受;可自主排尿的患者。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严重的心、肾、肝脏疾病;6个月内接受过任何BTX制剂治疗;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糖尿病;有出血倾向者。按2∶1的比例将OAB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试验组将100 U的国产BTX-A用10 ml生理盐水复溶,于膀胱镜下分20个点注射入逼尿肌,注射位点分布于膀胱底部(5点)、膀胱三角区(3点)、两侧壁(各5点)及顶部(2点),避开膀胱颈,注射深度为黏膜下肌层。对照组同法注射不含注射用BTX-A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6、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主要疗效指标为第6周随访时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指标为2、12周两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以及2、6、12周两组患者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2周记录不良事件。扩展试验阶段纳入标准:①受试者自愿接受BTX-A治疗;②第12周评估时,排尿日记显示每24小时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50%。进入扩展试验阶段两组患者在"第12周访视"时均注射1次100 U的国产BTX-A,然后随访12周,随访指标同核心试验阶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6例,试验组144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47.75±14.20)岁与(46.39±15.55)岁]、性别(男/女:25/117例与10/61例)、病程[0.51(0.08,1.89)年与0.60(0.18,2.2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2.40(0.70,4.60)次和0.70(-1.00,3.30)次,数据变化率分别为(16±22)%和(8±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4);两组注射前后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注射后2、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试验组分别为2.00(0.00,4.00)次和3.30(0.60,5.03)次,对照组分别为1.00(-1.00,3.00)次和1.70(-1.45,3.85)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2、6、12周的平均每日尿急次数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2.00(0.00,4.30)次和2.40(0.30,5.00)次、3.00(0.30,5.70)次和0.70(-1.30,2.70)次、0.70(-1.30,3.00)次和1.35(-1.15,3.50)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P=0.02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OABSS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1.00(0.00,4.00)分和0.50(-1.00,2.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例和34例进入扩展试验阶段,分别有40例和28例完成扩展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12、14、18、24周的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16.60(-41.60,-0.60)ml和-6.40(-22.40,13.30)ml、(-35.67±54.41)ml和(-1.76±48.69)ml、(-36.14±41.51)ml和(-9.28±44.59)ml、(-35.85±43.35)ml和(-10.41±40.29)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6,P=0.012,P=0.016)。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残余尿量增加(试验组27例,对照组3例)、排尿困难(试验组21例,对照组6例)、尿路感染(试验组19例,对照组6例)、膀胱颈梗阻(试验组3例)、血尿(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试验组3例)等。除核心试验阶段两组的残余尿量增加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和3例残余尿量增加,其中仅试验组1例残余尿量>300 ml,所有患者残余尿量随注射后时间延长而改善或消失。结论膀胱壁注射国产BTX-A可减少OAB患者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降低平均每日尿急次数、降低OABSS、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膀胱过度活动症 国产 A型肉毒毒素 治疗
  • 简介:利用重合度理论,研究了一类具偏差变元高阶中立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获得这类方程至少存在和至多存在一个T一周期解的充分条件,其中周期解的先验界估计与方程的滞量有关.文中的主要结果改进和推广了相关文献的主要定理.

  • 标签: 高阶中立型微分方程 周期解 存在性和唯一性 重合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小肺癌疾病特点,评价排螺旋CT技术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期周围小肺癌患者,先后进行常规CT检查、排螺旋CT检查。比较经不同CT诊断后,早期周围小肺癌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率以及征象分布情况。结果:排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97.50%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的82.50%,P

  • 标签: 常规CT检查 多排螺旋CT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准确性 征象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8例遗传痉挛截瘫35(SPG35)患者,总结SPG35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8例SPG35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全外显子测序、一代测序和家系共分离验证,并进一步对该疾病的临床、遗传学和发病机制作一总结。结果8例先证者中7例为幼年起病,1例为成年起病,临床均表现为进行加重的行走困难。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单纯痉挛截瘫,余6例不仅有运动系统功能的损害,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吞咽困难等其他表型。基因检测共发现了13个脂肪酸2-羟化酶(FA2H)基因(NM_024306)突变,其中6个为已知突变,7个为本文新报道突变。结论SPG35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基因为FA2H基因,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异质,基因与表型相关尚不十分明确。

  • 标签: 痉挛性截瘫,遗传性 基因型 突变 FA2H基因
  • 简介:一提起作文,许多人都愁眉苦脸的,觉得作文最难。而我却是例外,因为我喜欢写作。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念,还在《作文大全》上发表过呢。告诉你,其实写作文并不难,只要观察、积累,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 标签: 多积累 作文 仔细观察 语句 语言 实验小学
  • 简介:摘要箱基础具有优良的结构特征,较大的承载能力,自重轻,节约材料等,适合作为各种地质条件复杂、上部荷载大、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基础,但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增加较多。本文简述某电厂锅炉箱基础的施工及要点。

  • 标签: 格构式 钢筋混凝土 箱型基础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排螺旋CT对于早期周围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经过手术切除病理或者穿刺活检证明,具备较为系统的排螺旋CT检查资料的50例周围小肺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患者影像学特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文的50例患者中,其病变表现为直径小于20mm的孤立结节,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动态CT增强扫描、胸部排螺旋CT扫描以及胸部容积平面重建等,患者的病变需要具备至少相关疾病影像学特征中的2到3个,才能够进将其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数据。结论排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运用排螺旋CT进行周围小肺癌时,具有检出率高等相关的价值,并且能为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以及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十二大重点工程,其中“式联运工程”和“物流园区工程”被提及多次,因此受到了物流领域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物流节点建设和政策导向的热点。

  • 标签: 物流园区建设 多式联运 物流发展 引擎 中长期规划 物流领域
  • 简介:患者女,63岁,因反复全身淋巴结肿大14年,双下肢麻木伴体重明显减轻2个月于2012年10月人院。患者自1998年起即发现左颈部有一约2cm×3cm的无痛光滑肿物,未予诊治,其后该肿物逐渐长大、并可扪及颈部及全身其他部位多发无痛肿物,最大肿块达7cm×6cm(图1,2)。

  • 标签: Castleman病 POEMS综合征 多中心型 伴发 淋巴结肿大 双下肢麻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为2糖尿病患者预防肌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量减少组与非肌量减少组,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血液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内脏脂肪/皮下脂肪(VAT/SAT)、腹部脂肪百分比/臀部脂肪百分比(A/G)、握力及步速等相关临床资料,对2糖尿病患者发生肌量减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糖尿病患者369例,其中合并肌少症患者42例(患病率为11.38%),合并肌量减少患者155例(患病率为42.01%)。肌量减少组的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CR、VAT/SAT及A/G均高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肌量减少组的体重指数、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ASMI及握力均低于非肌量减少组(P<0.05)。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UACR、A/G及VAT/SAT为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eGFR及握力为肌量减少的保护因素。结论对2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中心肥胖、低体重指数、低握力、低肾小球滤过率、高UACR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肌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排螺旋CT(MSCT)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慈溪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临床结果与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显示均为单发癌,其中贲门胃底13例(16.25%)、胃体21例(26.25%)、胃窦部46例(57.50%);累及胃底+胃体21例(26.25%)、累及胃窦+胃体34例(42.50%)、累及胃底+胃体+胃窦共13例(16.25%)。胃癌患者病理结果显示Borrmann Ⅰ12例(15.00%)、Ⅱ28例(35.00%)、Ⅲ27例(33.75%)、Ⅳ13例(16.25%)。术前MSCT Borrmann Ⅰ准确率为83.33%、Ⅱ准确率为78.57%、Ⅲ准确率为77.78%、Ⅳ准确率为84.62%,总准确率为80.00%;进展期胃癌患者MSCT术前Borrmann分诊断观察者内一致、观察者间一次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83、0.853,均 P<0.001。结论MSCT对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且重复性好。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Borrmann分型 病理 诊断 准确率 一致性 重复性
  • 简介:摘要脊髓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变导致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继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国内外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模态影像学研究发现慢性脊髓压迫不仅造成CSM患者脊髓层面损害,相关脑区结构、功能和代谢也存在一系列的异常,且与患者功能障碍和恢复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模态脑影像学技术在CSM患者脑结构、功能重塑和代谢变化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CSM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大脑可塑性 神经功能
  • 简介:知识交汇问题·检验目的:你是否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钥你是否能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钥你是否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钥知识交汇问题·解题策略:首先,从题目条件中提取求解过程中所需的有效信息;其次,通过揭示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间的联系和交汇,寻找解题突破口;最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 标签: 知识体系 交汇 多视角 破解 题型 解题策略
  • 简介:多金属氧酸盐的修饰化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其中酸的亚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使酸有机官能化的方法.有机胺能够将其π电子扩展到无机框架,产生较强的d-π相互作用,从而多金属氧酸盐有机胺衍生物和远程有机官能团可以作为构筑单元构建更为复杂的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杂化材料.本文综述了作者研究小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系列Lindqvist酸亚胺衍生物的稳定性、成键特征和非线性光学性质,深入探讨该类有机-无机杂化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起源.

  • 标签: 多酸 多酸有机胺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稳定性 非线性光学性质
  • 简介:摘要肝囊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细粒棘球蚴感染引起,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发病,其中肝脏最为常见。它呈全球分布,我国主要在西南和西北的牧区高发。该病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晚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该文就模态影像技术在肝囊包虫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超声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肝囊型包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