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实验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的免疫球蛋白M、A、G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IgG、IgA、IgM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患者治疗后,23例好转,IgG水平为(14.92±2.65g/l)、IgA水平为(2.62±0.54g/l)、IgM水平为(2.37±0.73g/l)低于恶化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球蛋白 检验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400mg╱kg·d,连续3~5天。对两组症状、体征、住院天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退热、神志恢复、抽搐停止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IVIG对于改善病毒性脑炎主要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好,并能缩短住院天数。

  • 标签: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狂犬病暴露风险人群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abies immunoglobulin, RIG)的应用情况,探讨RIG的安全性和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调查2019年4月至11月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分析比较注射RIG和拒绝注射RIG两组暴露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并通过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注射RIG的决定因素。结果1 395例Ⅲ级暴露者,其中男性662例,占47%,女性733例,占52.5%,中位年龄29(9~49)岁,注射RIG的有1 049例,未注射的有346例。注射RIG时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97.6%)、头晕(7.0%)、恶心(6.5%)、胸闷(2.1%)、晕厥(0.3%)。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成年人(OR=17.140,95%CI:9.668~30.324)、中老年人(OR=12.921,95%CI:6.835~24.4328)、致伤动物是猫(OR=3.183,95%CI:2.091~4.844)、抓伤(OR=7.664,95%CI:4.271~13.751)、伤情轻微(OR=21.750,95%CI:11.704~40.420)的暴露者更倾向于选择不注射RIG。结论对于狂犬病Ⅲ级暴露人群,规范注射RIG是安全有效的,伤情轻、年龄偏大的非犬致伤的暴露者倾向于不注射RIG。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肝衰竭的意义分析。方法 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门诊73例体检人员,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健康者)和研究组(n=36,肝衰竭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和肝衰竭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 研究组IgA(10.71±1.38)、IgG(11.45±0.57)、IgM(1.25±0.37)免疫指标数据水平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检验与诊断
  • 简介:【摘要】考察丙种球蛋白以及阿司匹林用来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自2019年2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n=30),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在治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体温降至37℃时间、颈部淋巴结消失时间、眼结膜以及口腔黏膜消失时间、四肢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 小儿川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小儿川崎病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给予观察组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川崎病患儿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临床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44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用药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因消化道出血病史、胃溃疡、阿司匹林过敏史、家长不同意应用等未应用阿司匹林而单独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患者展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对患者展开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经治疗后患儿皮疹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川崎病中的联合治疗相比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有效率,促使患者症状更快消退。

  • 标签: 临床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英语建议适当调整,谢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楠 王素霞 农琳 许戎 董玉君 周福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初发的肾炎综合征,肾功能异常,伴脾大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经骨髓检查考虑边缘区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肿瘤来源于脾,脾切除病理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肾穿刺活检进一步证实存在淋巴瘤继发肾损害,病理表现为IgA肾病合并肿瘤细胞在肾间质浸润。针对肿瘤系统性化疗过程中患者血尿减轻,肾功能好转。本例通过完整证据链明确诊断SMZL继发肾损害,增加了临床医师对于血液系统肿瘤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治经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脾边缘区淋巴瘤 继发性肾脏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Nonmusclemyosinheavychain9,MYH9)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YH9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O2中的MYH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3%(38/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41.67%(25/60),P<0.05;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量(1.078±0.130)较癌旁组织(0.775±0.111)明显增高,P<0.05;MYH9蛋白在SMMC-7721及HepG2细胞株中的表达相对量(分别为1.627±0.107、1.317±0.095)均明显高于LO2(0.925±0.060,P<0.05)。MYH9蛋白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Edmondson分级及TMN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AFP及HBsAg无关,P>0.05。结论MYH9蛋白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可能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 肝细胞肝癌 NMⅡ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儿童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检验中,观察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Ig、补体和CRP的含量.结果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A、IgG、IgM、C3、C4和CRP水平分别为(1.90±0.97)g/L、(13.33±4.61)g/L、(1.75±0.69)g/L、(1.12±0.39)g/L、(0.26±0.14)g/L、(83.9±55.4)mg/L,与正常对照相比,除IgG、C3降低外,其他明显增高(P均<0.01).IgG的下降与IgA、IgM、CRP呈负相关(P<0.05),与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IgG、C3含量增高,其余指标均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G水平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医院感染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 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升高,同时免疫球蛋白IgA、IgG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依据,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差异,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鉴别手足口病患儿,从而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收集起止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将此阶段内收集的3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受就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对比指标差异,进而评价指标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IgA低于对照组,IgM、IgG水平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hs-CRP指标与健康儿童呈现较大差异,二者可作为判断小儿手足口病的标准,值得重视。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