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72岁;例2男,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杯状细胞腺癌,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大小2.5 cm×2.0 cm×1.3 cm,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可见杯状或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状、菊形团样、小梁状、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杯状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均示APC、p53、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微卫星状态均为微卫星稳定,但2例均有FAT1基因点突变。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和67个月,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直肠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阑尾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直肠杯状细胞腺癌分子检测提示FAT1基因突变导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上起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特点发现:从1期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 标签: 黄斑前膜 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旁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病例(11例)及外院会诊病例(8例),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确诊。结果19例患者,年龄37~84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初步诊断为精索/腹股沟肿物(9例)、阴囊肿物(7例)和腹股沟疝(3例)。6例为复发病例,均发生在肿物局部切除后,其中1例为盆腔原发肿瘤局部蔓延所致。组织学类型包括10例高分化脂肪肉瘤(WDLPS)和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WDLPS以脂肪瘤样-硬化性-炎症性亚型混合存在多见(6例),4例为单纯脂肪瘤样;DDLPS有低级别(3例)和高级别(6例)去分化,呈黏液纤维肉瘤样、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纤维肉瘤样、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样结构。5例WDLPS和2例DDLPS有明显炎性细胞反应。3例伴有骨化,包括2例WDLPS和1例DDLPS。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脂肪分化细胞、WDLPS区的梭形间质细胞和DDLPS区的去分化细胞均表达MDM2(8/10)和CDK4(10/10);S-100蛋白表达于脂肪分化细胞(10/10);CD34在高分化区域的梭形间质细胞及去分化区域弥漫或局灶表达(10/10)。MDM2基因FISH检测显示多拷贝点簇状扩增(12/12)。结论睾丸旁脂肪肉瘤以WDLPS和DDLPS多见,其组织学表现复杂多样,染色体12q14-q15区域(含MDM2和CDK4基因)扩增有助于确诊。

  • 标签: 睾丸肿瘤 脂肪肉瘤 疝,腹股沟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罕见,因和涎腺ACC有相似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而得名,在第3版和第4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被列入宫颈“其他上皮性肿瘤”分类中描述。宫颈ACC和涎腺ACC不同,不存在MYB基因断裂重排,而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宫颈ACC预后差,放疗敏感,免疫治疗疗效尚不确定。2020年第5版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宫颈ACC未被纳入宫颈癌的分类中,宫颈ACC是HPV相关性癌,可能是具有ACC样形态特征的多表型癌,所以基于病因学的宫颈癌分类,宫颈ACC的名称可能成为历史。尽管如此,对于类似涎腺ACC形态学特征的宫颈癌目前尚无统一名称,因此本文暂且使用“宫颈ACC”来进行叙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东部战区总医院2009—2020年诊治的21例垂体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1例垂体细胞瘤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4~68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排列呈束状或席纹状的细长双极梭形细胞构成,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一致表达S-100蛋白(21/21)、波形蛋白(15/15)、甲状腺转录因子1(14/1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13/16)及上皮细胞膜抗原(6/12)呈灶性或弱阳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5%。18例获随访资料患者均存活,2例术后复发。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鞍区低级别胶质肿瘤,易与其他鞍区肿瘤混淆,术前诊断困难,需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显微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免疫表型分型 诊断,鉴别 垂体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至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病理课程的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1中班和3中班学生开展对照研究,并将其分为研究组(1中班56人)与对照组(3中班57人)。在病理课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研究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两组均教学1个学期。对比两组教学后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和优良率,对比两组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多学科思维方面的能力,对比两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93.86±5.42)vs.(86.74±5.33)]、实践考核成绩[(92.91±5.37)vs.(84.86±5.26)]均高于对照组(P<0.05);成绩的等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两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多学科思维评分均高于教学前,研究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研究组对教学在提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加深生命价值感悟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PBL教学不仅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和优良率,还可增强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和多学科思维的能力,提高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 标签: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动物病理是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兽医学基础学科,在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具体例证论述动物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哲学思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运动发展的观点使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便提高学生学习动物病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哲学思维动物病理教学病理是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为基础,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学),在病因作用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或发病机制)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变化或病变),从而揭示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被称学“医学哲学”......

  • 标签: 动物病理学 哲学思维 思维指导
  • 简介:摘要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有效地培养、激发和发展学习兴趣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医学基础课程病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优化理论教学,寻求课堂形式的多样性。(3)重视实验教学,突出教育的实用性。(4)重视学生反馈,总结教学经验。

  • 标签: 病理教学 培养 改革 激发 优化 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的征象与病理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行CT检查,分析对比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之间关系。结果CT征象主要包括了有无周围浸润、胸膜凹陷征、集束征、分叶征、纵隔淋巴转移以及坏死等,其中有无胸膜凹陷征、集束征、纵隔淋巴转移和坏死在鳞癌、腺癌和泡癌中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周围浸润、分叶征等方面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和肺泡癌的CT增强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CT的征象与病理之间关系密切,通过CT检查,能够科学判断组织病理类型,提高肺癌诊断率。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CT征象 病理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病理专业在教育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广阔知识面、扎实基本功、高素质、强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因此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多角度打造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 标签: 病理学专业 教育新模式 实践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15例细支气管腺瘤病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结果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多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51~77岁),3例有吸烟史。通常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样、分叶状结节,大体示灰白、灰褐色的实性结节或局灶可见微囊样改变,多界清但无包膜,最大径0.4~2.5 cm(平均1.0 cm)。镜下可见腺腔型、乳头型及平坦型结构,细胞组成多样,可见数量不等的基底细胞、黏液细胞、纤毛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少数肿瘤可无黏液和/或纤毛细胞,部分肿瘤伴基底细胞增生或鳞化,免疫组织化学p63、p40、细胞角蛋白5/6显示连续的基底细胞层是其重要诊断依据。基因检测示BRA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均未见突变。随访1~4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腺瘤是一种良性的肺外周肿瘤,由于认识不足,影像及病理均易误诊为恶性,明确诊断尤其是术中冷冻诊断对于外科处理非常关键,必要时可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 标签: 肺肿瘤 腺瘤 诊断 鉴别 分子诊断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细支气管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卵巢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50例患者的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中位年龄为43.6岁;盆腔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甲状腺肿的主要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甲状腺自身病变,其中混合型甲状腺肿48例、恶性甲状腺肿2例。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伴随腹水及甲亢症状的患者在术后3~6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卵巢甲状腺肿多发于中年女性,恶变率较低,复发率低;部分患者要注意与其他癌症的鉴别与区分。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临床特点 病理学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局灶型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31例局灶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1例患者中透明血管型22例,浆细胞型5例,混合型4例.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与多种疾病相似,故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病理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在进行区级精品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华南本)的编著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农业植物病理》课程网站的开发设计,提出了网站的设计思路及网站建设的方法,并就其测试效果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网站 网站建设 网站设计
  • 简介:病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它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它面临着任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任何继承和发扬其特色和学科优势等问题和挑战。重视和加强病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病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其意义。下面,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 标签: 病理学实验室 管理 持续健康发展 临床医学 现代化教学 基础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小细胞癌(smallcellcarinoma,S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本例小细胞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论食管SCC是食管癌的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食管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性,可能起源于食管黏膜的Kulchitsky细胞和多潜能干细胞。

  • 标签: 小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病理是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衔接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后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病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授课效果,引发广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今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十分重要。[关键词]病理教学效果病理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各门临床课程的基础课。医学生对于疾病病变知识的第一认识即来源于病理课程。因此,病理在现代医学的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病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由于在病理讲授中有大量的形态描述,内容枯燥、复杂、不容易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本文拟就从几个角度对如何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病理课堂教学效果,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具体的探讨......

  • 标签: 临床案例 提高病理学 案例提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老年组有半结肠癌、直肠癌比例分别为23.5%(48/204)、49.O%(100/204),非老年组比例为14.6%(28/192)、60.4%(116/192).老年组DukesA、B、C期比例分别为9.8%、45.1%、28.4%,非老年组比例为3.6%、34.9%、45.8%.老年组高分化肿瘤比例为26.0%,低分化肿瘤比例8.3%,非老年组高分化比例10.9%,低分化比例27.6%.老年组合并息肉92例(45.1%),非老年组合并息肉25例(13.0%).与非老年人相比,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直肠癌比例低,临床分期早,组织分化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有半结肠癌比例高,生物学行为好,结直肠息肉伴发率高,应重视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2650例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运用离心式薄层制片机及巴氏染色法对采集标本进行制片染色,对存在问题的对象行宫颈活检。结果宫颈鳞癌(CA)患者5例占(0.17%)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8例占(0.68%),低度上皮瘤变(LSIL)96例(3.6%),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12例占(0.45%),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165例(6.2%)。对其中250例进行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是CA100%、HSIL85%、LSIL60%、ASC-H30%、ASCUS阳性率是15%。结论TCT是宫颈病变初查的重要方法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可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测 宫颈病变 阴道镜 病理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人工灌胃法感染小鼠,采用病理方法取材、固定及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嗜酸性囊肿等病理现象。结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肝脏出现了显著的病理改变,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囊蚴 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