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配合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98例,采取科学数字抽选的方法实施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各为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5.91%、79.59%,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的患者积极对其病情进行观察,给予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临床观察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机在防治重症脑卒中病人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一医院的重症脑卒中病人76名,采用投掷法进行分组,其中38名病人采用振动排器进行肺部感染防治,38名病人采用常规排方法进行肺部感染防治。结果:I组的排量显著高于II组,P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传统排痰方式 重症脑卒中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豁化瘀汤救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酯片救治,研究组在此前提下结合豁化瘀汤救治。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救治成效。结果 两组病患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救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豁化瘀汤救治冠心病心绞痛成效突出,可以充分优化血脂水准,改善炎症反馈,遏制心绞痛发展,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豁痰化瘀汤   冠心病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昏迷患者临床问题,应用口咽通气管吸,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根据要求选择我院2021.1-2022.6接收的昏迷后意识障碍患者24例,临床给患者进行口咽通气管吸并且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中22例经口咽通气管吸后身体症状好转,占比91.67%。结论:临床给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简单高效,帮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身体达到更佳状态。

  • 标签: 昏迷患者 口咽通气管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的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留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ICU患者呼吸道新鲜液样本,以实验室常规方法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并分析病原菌分类情况及其耐药性。结论ICU患者肺部病原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见肺炎克雷伯菌、鲍氏(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次之。临床医生应严格依据耐药情况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及时调整用药,对ICU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ICU 痰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en bloc整块清扫原则)等,是手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能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精准的研究样本,而且还是年轻外科医师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标本处理人员、处理流程、切缘送检、淋巴结分拣、标本剖开后的测量、生物标本留取、记录数据的保存等。推广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可促进广大医疗机构胃癌外科诊疗同质化,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高质量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标本外科处理,规范化 淋巴结分拣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结直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NOSES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其本身的巨大优势和价值,包括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暗示等。NOSES这些优势也正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体现和完美诠释。器官功能保护是当下外科的热议话题,也是微创外科手术开展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NOSES与器官功能保护的诞生初衷相同,发展目标高度契合。NOSES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实践者,器官功能保护又是NOSES理论体系发展的风向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元素。为全面论述NOSES与功能保护的关系,笔者从结直肠手术的5个主要操作环节入手,即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标本取出方式,详尽剖析NOSES手术中功能保护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器官功能保护 结直肠肿瘤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活检微创化、治疗靶向化的追求和技术进步推动了细针穿刺细胞/组织获取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如何合理使用少而破碎的有限细针穿刺材料,在进行病理诊断的同时,完成临床要求的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等辅助检测,全面提高细针穿刺材料的诊断效益,是病理界面临的挑战。目前,国外尚无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基于病理发展趋势和我国现状,本文从亚专科合作、材料综合利用等方面对提高细针穿刺标本病理诊断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检测中的常见误差原因及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选择在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月实行检验科检测的血液标本52份,分为使用预防误差对策的实验组和未使用预防误差对策的对照组两个组。结果:两组的血液标本误差原因以及血液标本的误差发生率差异较大(P

  • 标签: 检验科 血液标本检测 常见误差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产生误差的血液检验样本5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经深入分析与总结,本次研究中导致56例血液检验样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方面:(1)样本采集时的问题;(2)样本检测过程中的问题;(3)患者自身的问题;(4)样本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分别有11例(19.64%)、14例(25.00%)、11例(19.64%)、20例(35.71)。其中导致血液检验样本产生误差的最主要原因为血液检验样本操作的原因。结论 血液检验样本可受多因素影响导致产生误差;患者及医务人员都可导致血液检验样本误差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从强化患者采血认识以及强化医务人员责任意识、提升专业技能等着手,以此降低血液检验样本误差发生几率。

  • 标签: 血液检验样本 误差 产生原因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质控)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520例接受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实验组采用护理质量控制处理。结果:在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方面,实验组的合格率为95%,对照组的合格率为58.46%;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8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93.0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控制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合格率,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核酸口咽拭子标本采集中将舒适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对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 在我院展开研究,时间为 2021 年 7 月——2021 年 10 月期间,均为我院非发热患者核酸采样点接受核酸口咽拭子标本采集的人员,共有 5648 例,对人员进行管理护理,将选取的 5648 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进行 比较,实验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更高,采集失败率更低,各项数据均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表示为 P<0.05,实验组效果更好。 结论:将舒适护理方法应用在核酸口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中, 其效 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标本采集成功率,促进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核酸检测 口咽拭子标本 采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样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对象为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肝功能检查的52例血液样本,依据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分为参照组(未溶血26例)和观察组(溶血26例),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ALT、AST、TP、ALB等指标检测值相比参照组较高,GGT、ALP、DBiL、TBiL等指标检测值相比参照组较低(P

  • 标签: 溶血样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在开展血培养阳性标本检测中使用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分析两种鉴定方法产生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90例发热患者血液标本,时间为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随机将两组患者进行分组,各45例,A组使用常规药敏试验,B组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比较两种不同试验方法的符合率。 结果 90例血液标本中,34例阳性标本,直接法革兰氏阳性球菌、阴性杆菌符合率各为80.00%、87.50%,和常规法无较大差异(P>0.05)。 结论 在开展血培养检验的过程中,使用直接药敏试验方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方法符合率相对比较高。然而,直接药敏试验花费的时间比较少,操作简单。

  • 标签: 血培养 两种 细菌鉴定法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法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用于我科常规检验的5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于我科规范化标本采集的50例标本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血、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尿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 检验结果准确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提高尿液标本微生物培养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质量控制进行分组,每组40例。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采集时间不合格、样本被污染、检验前三天内用药。对照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几率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尿液标本 标本 准确率 检验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对策。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80份临床血常规检验合格标本(记为合格组)以及80份临床血常规检查不合格标本(记为不合格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相关资料,分析影响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合格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总结对策。结果:合格组采取前接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患者比例多于不合格组,此外,合格组血液比例不当、标本溶血、标本凝血、送检不及时的患者比例均低于不合格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临床血液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查标本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于本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患者纳入研究,检验的指标分别为血糖、甘油三酯及碱性磷酸酶、钾离子。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后检验,观察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内检验。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和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受检者,分为对照组(18名)和溶血组(18名)、脂血组(18名)。对照组为正常血清样本,溶血组为溶血血清样本,脂血组为脂血血清样本。三组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检验结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溶血组、脂血组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别,其中脂血样本ALT、TBIL、GLU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溶血组,溶血组中BUN、ALB、AST、TP、CKL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脂血组,溶血组中GLU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脂血组。比对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清标本开展生化检验,可通过溶血、脂血指标情况来判断检验结果。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