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肺癌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拟行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式肺癌根治术,观察组则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免疫因子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D4+TCD8+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以上指标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指标水平与术后第1天相比略有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的CD4+TCD8+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与观察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观察组的CD4+TCD4+T/CD8+T比值及NK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两组CD8+T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更小,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

  • 标签: 肺癌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本文就细胞凋亡及其在淋巴细胞克隆选择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 克隆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2(IL-2)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CRF病人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剔除感染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贮备能力下降期组和氮质血症期组。30例肾功能正常对照者来自我院健康体检者,采用FCM技术检测CD4+、CD8+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IL-2的水平,综合分析淋巴细胞功能在CRF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1)CRF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2)CR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分泌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CRF患者外周血IL-2活性同CD4+/CD8+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特别是CD4+/CD8+比值失调和IL-2活性与CRF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均呈明显相关性。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IL-2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中的独立亚型之一,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临床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患者长期预后较差。ETP-ALL起源于早期胸腺祖细胞(ETP),基因突变谱不同于典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ETP-ALL患者对常规一线诱导化疗方案反应差。多个研究组报道去甲基化药物联合预激方案可以作为二线挽救治疗手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显著改善ETP-ALL患者的预后。但是,ETP-ALL患者仍面临着缓解后复发率较高的问题。笔者拟就ETP-AL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ETP-ALL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前体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缓解诱导 维持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每组各40例,口器组患者使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面罩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检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计算比较治疗前后FEV1、PEFR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口器组治疗30min后FEV1与面罩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治疗30min后PEFR与面罩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与面罩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器组和面罩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都超过了1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空气压缩泵经过口器吸入药物能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prolymphocyticleukaenia,T-PLL)是一种罕见的胸腺后T淋巴细胞肿瘤,主要临床特点为淋巴细胞异常增多,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浆膜腔积液。T-PLL属成熟T细胞肿瘤,外周血及骨髓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临床病程呈侵袭性,对常规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因而准确诊断对改善预后极为关键1。本文报告1例以白细胞异常增高、脾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1例,结合流式细胞检测诊断为T-PLL,现报道如下。

  • 标签: T细胞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 作者: 耿陶然 韩扬 邱志峰 杜铁宽 江伟 施举红 秦天 范洪伟 李太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10073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免疫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流感患者。选取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1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流感患者按轻症、重症及重症存活、重症死亡分组,比较流感患者与健康对照及不同组流感患者的临床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流感患者,其中重症24例(死亡6例),轻症18例。流感患者总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699(505,1 093)个/μl比1 963(1 603,2 394)个/μl]、B细胞[75(37,140)个/μl比179(119,239)个/μl]、自然杀伤(NK细胞)[64(37,133)个/μl比356(231,496)个/μl]、CD4+T细胞[353(237,505)个μl比663(531,824)个/μl]及CD8+T细胞[210(126,348)个/μl比481(341,693)个/μ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且重症死亡组的T细胞总数和CD8+T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存活组[T细胞总数370(260,537)个/μl比722(390,990)个/μl,P<0.05;CD8+T细胞计数87(74,105)个/μl比222(154,404)个/μl,P值均<0.01]。CD8+T细胞激活指标CD8+HLA-DR/CD8+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53.7±19.2)%比(38.5±21.7)%,P<0.05];重症存活组明显高于重症死亡组[(46.1±19.1)%比(18.2±14.6)%,P<0.01];CD8+CD38+/CD8+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74.8%(64.1%,83.7%)比53.3%(45.3%,67.2%),P<0.01]。回归分析显示CD8+T细胞计数(OR=0.952,95%CI 0.910~0.997,P=0.035)及CD8+HLA-DR/CD8+T比例(OR=0.916,95%CI 0.850~0.987,P=0.022)与重症流感患者的病死率呈负相关。动态监测血常规可见轻症患者起病后1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大幅下降,平均降幅57.0%,但在病后1周即能基本回升至原先水平。结论流感患者病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显著减低,重症患者CD8+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计数和激活水平与死亡风险呈负相关趋势,有望作为预估重症流感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流感,人 重症 淋巴细胞亚群 CD8+T细胞 激活亚群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可塑性,即通过一系列机制由生理性抗炎表型转化为病理性促炎表型并失去正常的免疫抑制功能的过程,与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心肌组织的损伤和心脏不良重构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从初始T细胞的分化、调节性T细胞可塑性促进心脏重构的潜在机制以及介导调节性T细胞可塑性的潜在机制三个方面介绍调节性T细胞的可塑性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心力衰竭 炎症 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我市1155例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型的变化。结果HIV感染者CD4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年龄不影响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病情和评估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FCM HIV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82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将其例为观察组,再选取60名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将其例为对照组,对其均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M、IgA)的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G、IgM、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ACLF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加强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指标的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预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HBV-ACLF T淋巴细胞亚群 体液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 2023年5月-2024年4月在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照研究形式”,根据治疗方法区分: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胸腺法新联合常规(研究组)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各30例。对比两组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炎症反应指数、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及死亡率。结果:其中研究组的CD3 T淋巴细胞比(49.81±6.68)、CD4 /CD8 T淋巴细胞(1.66±0.43)比值高于对照组,而CD3 CD8 T淋巴细胞(23.24±3.92)比低于对照组,治疗 1周后,研究组 PCT(2.7±1.56)、CRP(53.86±5.54) 水平降低,且差异低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研究组MODS(5.62±0.55)及APACHEⅡ评分(9.56±3.89)的水平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0天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死亡10例,研究组死亡2例,研究组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用于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过程中,有助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功能,改善重症感染所致的免疫抑制,缩短总的住院时间,减少严重并发症: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老年脓毒血症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胸腺法新 老年脓毒症 免疫功能 T 淋巴细胞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对老年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 2023.1-2023.11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照研究形式”,根据治疗方法区分: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胸腺法新联合常规(研究组)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观察点为0天、7天,30天,收集患者外周血检测炎症指标:降钙素、CR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的数量比以及线粒体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0天为患者  入组当天治疗前的记录;7天作为近期检验效果分析,评估疗效以及近期有无并发症;30天评估远期效果及预后。研究期间:动态对比两组 不同治疗方案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功能、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炎症反应指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两组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及T淋巴细胞相对计数比、外 周 血炎 症 指 数 以 及  APACHE-Ⅱ、MODS评分比较分析:入院0天对比分析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 天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及T淋巴相对计数 比                         对比分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外周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APACHE-Ⅱ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0天调查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住院日少,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用于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过程中,有助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功能,改善重症感染所致的免疫抑制,缩短总的住院时间,减少严重并发症: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老年脓毒血症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胸腺法新 老年脓毒症 免疫功能T 淋巴细胞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报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9年5月及12月收治的2例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CD19 CAR-T)细胞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孤立性睾丸复发(ITR)患儿的诊疗经过及结果,探讨CD19 CAR-T细胞治疗相较于传统放化疗的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2例患儿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为B-ALL,分别于初诊第60个月及第38个月经睾丸活检术确诊为ITR,随后行CD19 CAR-T细胞输注,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7.0×106/kg和1.5×107/kg。输注CD19 CAR-T细胞7~10 d后睾丸白血病细胞浸润消失,均获得完全缓解。其中例2患儿治疗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并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经药物干预治疗后好转。提示CD19 CAR-T细胞治疗儿童ITR效果良好,或可替代睾丸切除或局部放疗成为B-ALL患儿ITR的新型治疗方法。

  • 标签: 儿童 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孤立性睾丸复发 髓外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23.5(10~31)岁,其中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例。10例患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第30天及移植前评估微小残留病(MRD)均为阴性。②亲缘全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型移植8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获得深度缓解至allo-HSCT中位时间为32.5(20~60)d。③10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5(15~21)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9(17~30)d。④预处理过程中,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肝静脉闭塞病及出血性膀胱炎。1例患者出现渗漏综合征,予以限制入量、补充白蛋白及利尿等治疗后好转。移植过程中8例(80%)出现发热,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Ⅲ度aGVHD 1例;至随访截止9例存活患者中8例出现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⑤中位随访262(150~540)d,预期1年总生存率为(90.0±1.0)%,无病生存率为(85.7±1.3)%。结论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可作为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CAR-T细胞 难治/复发 白血病,B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作者: 李静 顾玉荣 毕燕华 黄月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肝脏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医第三院感染性疾病科,广州 5106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H=89.45、118.00和14.81,χ2=148.20,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P值均<0.05);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和CD4+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0.1342、0.2635、0.2739和0.2526,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75、-0.3562和-0.1633,P值均<0.05);CD3+、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P值均<0.05);CD4+和CD8+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P值均<0.05)。CD3+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23~0.843,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T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肝纤维化 肝炎,乙型,慢性
  • 简介:摘要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且与妊娠密切相关。LYH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进展速度、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疾病进展阶段有关,可表现为占位效应、部分或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中枢性尿崩症等。妊娠期女性的垂体解剖结构和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加之妊娠期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限制,使得妊娠期LYH的诊断存在较大挑战,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测综合诊断。妊娠期LYH患者如出现垂体前叶或(和)后叶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同时对处于妊娠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患者采取不同的优化处理方案;LYH对妊娠结局及再次妊娠目前暂无不良影响报道。本文针对妊娠期LYH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妊娠期LYH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妊娠 治疗 预后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28岁。因“乏力、怕冷、食欲欠佳1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d”来诊。患者1年前顺产1胎儿,分娩后无乳汁分泌,产后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怕冷、

  • 标签: 淋巴细胞性 垂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