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状胬肉术后巩膜溶解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住院状胬肉手术后巩膜溶解7例(8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巩膜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棕色色素膜组织。通过药物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任何状胬肉手术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巩膜溶解严重的并发症,过分烧灼巩膜面及术后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为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巩膜溶解,要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加强营养类药物,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3—164,167)

  • 标签: 翼状胬肉 眼外科手术 巩膜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是一种因受外界刺激而导致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发炎的疾病,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导致角膜散光,遮盖瞳孔而影响患病者的视力。目前,状胬肉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一般情况下靠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临床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目前为止却没有一种手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术后复发这一难题,因此,探求好的手术治疗以降低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这一难题,是目前状胬肉手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接下来,本文将对近几年来状胬肉手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综述。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状胬肉俗称攀睛,是常见的外眼病。多见于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渔民和农民。中年及老年男性较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通常双眼患病,鼻侧睑裂部较为多见。状胬肉不仅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不适感,而且造成角膜屈光度改变而影响视力,又因伸缩性差,易造成患眼的复视,如术后防护不当,易造成复发,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状胬肉切除术是否痊愈,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 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状胬肉患者86例分为参比组(行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各43例。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状胬肉患者(共12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共60只患眼施以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共60只患眼施以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然后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区角膜上皮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短,且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比对照组也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于治疗状胬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区角膜上皮的修复,大大降低状胬肉的复发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单纯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中治疗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状胬肉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给予对照组行状胬肉切除术,给予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状胬肉患者,实施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应当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切除术 临床疗效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状胬肉患者86例分为参比组(行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各43例。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相较于参比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术后,两组SIT、BUT、UCVA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参比组;角膜屈光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予以状胬肉患者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患者泪膜功能、视力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护理可延长静脉留置的使用时间。方法我们将呼吸科1600例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从静脉留置的使用,护理,封管及使用的并发症做了临床统计。近2年,我呼吸科广泛采用美国BD公司所研究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所观察患者160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2d)的1510例患者,留置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为(3~7)d1,由患者血管自身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患者27例,占所有失败原因的8.5%.由护士的穿刺技术导致失败的患者9例,占所有失败原因中的42.8%,由于患者不遵医导致留置失败的患者6例,占所有失败原因的28.5%.留置成功的,因导管堵塞拔41例,占14%.因液体外渗拔15例,占0.8%.因静脉炎拔6例,占0.4%.结果静脉留置作为新一代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针管柔软,并可以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为抢救病人时,护士建立二通道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为众多患者所接受。结论根据观察认为正确穿刺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正确的护理可延长留置的使用时间。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使用 护理 封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146例静脉留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经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及导管托出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两组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结果相关数据显示,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更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静脉留置患者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留置针 静脉 护理
  • 简介:“通”是中间有通道的特制针灸。将一根通连接特制仪器“经络通保健机”,针刺病患者身体的一些部位,操作经络通保健机,留几分钟,以达到治病、保健的方法,谓之“通疗法”。

  • 标签: 针疗法 去痛 速效 针灸针 保健 络通
  • 简介:摘要得气是针刺取效的前提,临床上经常将得气与感相混淆,其实不然,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章就得气与感的区别与联系作稍许探究。

  • 标签: 得气 针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皮肤适宜病症,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个中文数据库,对获得的文献进行阅读统计分析,归纳应用皮肤治疗的疾病种类及各疾病的文献数量及比例。结果经搜集整理最终获得相关文献232篇,涉及皮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以及神经精神疾患和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的81种疾病。结论皮肤主要应用在皮肤科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内科、妇科、儿科也有较多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10种疾病为脱发症、失眠、带状疱疹、头痛、神经性皮炎、面瘫、中风、眩晕、妊娠呕吐、股外侧皮神经炎。

  • 标签: 皮肤针 梅花针 七星针 罗汉针 适宜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绷带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方法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根据需要的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号码剪成约5cm~6cm长度为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固定。结果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效果好,容易操作,对于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减轻患儿痛苦,防止医患纷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固定 作用
  • 简介:一种型氧分压(Po_2)传感器,外形、体积与传统中医针灸相同(Φ0.33mm)。其线性范围为0.05~20KPa,响应时间小于2min,分辨率为0.1KPa,测量误差小于0.2KPa。在体内准确、快速、方便地测定被测对象的氧分压值,具有耐提插捻转的优点。

  • 标签: 传感针 氧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