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方法对早产给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以及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等护理措施防治喂养不耐受。结果4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24例治愈出院,10例好转签字出院,5例转院治疗,3例家属主动放弃治疗。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 体会
  • 简介:"妈妈,为什么无尾熊宝宝会住在袋子里呢?"相信到动物园参观每个孩子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狮子、猫熊、猩猩、企鹅、长颈鹿……每种动物都有独树一格的自然生态,而当中人气最红的则是长相卡哇伊、宛如布偶般的无尾熊。无尾熊宝宝的诞生,以及"熊宝贝"在母亲育儿袋中的可爱模样,是许多大朋友、小朋友看了都兴奋不已的节目!

  • 标签: 有袋类 树袋熊 卡哇 相信你 俱足 哺乳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早产早产的原因以及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力求为晚期早产的合理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早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资料和合并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剖宫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性别比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合并症各项指标检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小于胎龄儿分娩的新生儿体重较低,住院时间长,合并症发生率较高,需要重点关注其生存质量和生长预后。

  • 标签: 晚期早产儿 妊娠 生长发育 体重 合并症
  • 简介:摘要早产胎盘输血是维持早产从宫内到宫外平稳过渡的关键技术,更符合早产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要求,主要通过延迟脐带结扎、脐带挤压和宫外胎盘输血3种方式实现。本文综述了3种不同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对早产的影响,希望对胎盘输血在早产中的规范性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血液成分输血 胎盘 脐带 婴儿,早产 时间因素 延迟脐带结扎
  • 简介:摘要早产的生理功能没有发育成熟,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标准,死亡率是很高的,对其高质量的喂养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临床中,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婴儿的发育是不利的,因此,我们要对患儿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在临床诊疗中要早期发现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诱导他们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早产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升临床的护理质量,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确保早产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室环境照顾及护理。方法改变新生儿室环境和照顾方式如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减轻疼痛、给予舒适合理的体位、促进营养性吸吮行为的发育、适当的抚触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结论通过改善早产环境,实施生活照顾护理,能减轻早产痛苦、缓解压力、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早产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照顾护理发育
  • 简介:<正>在早产的治疗和护理中保暖是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对20例早产,生后立即采取袋鼠式保暖法,并在相同条件下与20例采取暖箱保暖进行比较,观察两种不同保暖方式对早产的影响,及探讨在基层能推广的简单的保暖方法,从而降低早产的死亡率。

  • 标签: 早产儿 袋鼠 暖箱 妇幼保健 中枢神经系统 体重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NICU技术不断成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产的存活率,在此期间进行有效的喂养管理可以帮助早产适应生存环境。本文就针对早产喂养管理的护理的相关因素展开综述,将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纳,为临床早产喂养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管理生存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母乳中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水平及其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出生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组。早产组分为超早产组(<28周)、极早产(28~31+6周)组和晚期早产(32~36+6周)组。分别在母亲分娩后7、14、28和120 d收集母乳。本研究共收集到125名产妇的368份母乳样品,其中足月儿母亲54名,晚期早产母亲23名,极早产母亲39名,超早产母亲9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2-岩藻糖乳糖(2′FL),3-岩藻糖乳糖(3FL),3-唾液酸乳糖(3′SL),α-四糖(P1),乳糖-N-四糖(LNT),乳糖-N-新四糖(LNnT),乳糖-N-五糖Ⅱ(LNFP-Ⅱ),乳糖-N-五糖Ⅴ(LNFP-Ⅴ)8种HMOs浓度。以初乳和过渡乳中2-岩藻糖乳糖(2′FL)浓度大于200 μg/mL定义为分泌型母乳。收集婴儿出生后4个月时的体重增长和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结果所有产妇中分泌型占79.2%(99/125),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母亲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31,P>0.05)。HMOs总浓度在产后1~2周达到峰值,与足月儿相比,早产母乳HMOs下降趋势出现较晚,在分泌型分娩后28 d母乳中,晚期早产、极早产、超早产与足月儿组之间HMOs总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4587.09、4615.25、5277.44、5476.03 μg/mL(Kruskal-Wallis χ²=8.1234,P=0.044)。按照各组在生后4个月的体重增长中位数,分为低体重增长组和高体重增长组,与低体重增长组相比,高体重增长组分娩后7 d时母乳中2-岩藻糖乳糖(2′FL)偏低(1 818.04 μg/mL vs 2 181.67 μg/mL,W=1386,P=0.018),而乳糖-N-四糖和乳糖-N-新四糖(LNT & LNnT)偏高(1 182.36 μg/mL vs 1 053.62 μg/mL,W=816,P=0.044)。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婴儿母亲分娩后120 d时母乳中3FL含量低于未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17 μg/mL vs 286.18 μg/mL,W=564,P=0.026)。结论早产母乳中HMOs总体分布概况与足月儿基本一致;早产母乳中部分HMO在新生儿体重增长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母乳低聚糖 早产 体重增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及中期早产校正18~24月龄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在校正18~24月龄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4周早产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视网膜≥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月龄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月龄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龄<34周早产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标签: 婴儿,早产 神经发育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采用家长参与式护理对父母自我效能评分、早产呛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80例早产(2019.08-2020.08)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联合家长参与式护理,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父母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呛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呛奶情况,提高父母自我效能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家长参与式护理 早产儿 自我效能 呛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对早产胎盘的病例分析,探究其对早产结局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生产的新生儿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2例早产以及早产胎盘、52例足月儿以及足月胎盘。对其进行回顾式的研究,将早产以及胎盘作为研究组,足月儿以及足月胎盘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新生儿胎盘的病理情况,并观察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早产的胎盘相对足月儿的胎盘,其胎盘上血管数量明显较少,不规则形状的胎盘数量较多,发生感染性病变1的数量较多,两组新生儿之间的胎盘病理之间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胎盘的病变情况较多,而且感染性变的数量较多,相关的数据显示其与早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有关系,并且与早产的高患病率也有关。

  • 标签: 早产儿 胎盘 病理改变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