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n=60)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健康教育评分、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健康教育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健康教育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本院接入的88例腹泻患儿作为课题对象,将之分组比较,其中常规组提供普通护理服务,研究组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各44例。结果:研究组排便次数、粪便性质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所用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小儿 腹泻 整体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褥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预见性护理)各50例,观察比较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心力衰竭、子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 预见性护理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急救护理对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我院入住的4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自由组合后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2例患者选择临床上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的22例患者则是在常规急救护理的方法上进一步进行程序化急救护理方式。经过两种护理方式后,对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指标进行临床专业对比。在进行两种护理方法之前,两组参与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22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患者,P<0.05。结论程序化急救护理对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并且在患者中收获到的满意度高,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程序化 急救护理 重症急性 胰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实施过程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 ~2018 年 11 月期间本院接收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的 5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 n=28 例)和观察组( n=28 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对两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团队建设、预充管理、患者准备、术后监护和术中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体外膜肺氧和技术实施过程中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标准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科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程序镇静;B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程序镇静。比较两组程序镇静效果及心率及MAP的变化。结果A组程序镇静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程序镇静过程中,A组心率及MAP均高于B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程序镇静优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可以作为程序镇静的新选择。

  • 标签: 镇静 危重病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护理对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压疮发生的预防效果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共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82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患者 4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昏迷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结合重型颅脑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的方法,救治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急救护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抢救的效果及成功率。方法:8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摸球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40例行程序化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抢救效果、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程序化急救护理 急诊多发伤 抢救效果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压疮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在急诊救护过程中接受急救护理程序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列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需急诊救护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48例,通过电脑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常例、通道两组,组均24例。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急救施护措施;通道组给予急救护理程序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满意认可度。结果:通道组病患的满意认可度(95.83%)显著高于常例组病患的满意认可度(75.00%),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方式更利于合理调配医务人员配合,加速病患的病情评估,以更快做出救治及疾病发展预防,抢救效果更佳,病患对急救的满意认可度更高,推荐使用。

  • 标签: 急救护理程序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满意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骨折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方法 2020年3月~2021年3月,选择78例我院脊柱骨折患者,选择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明显(P

  • 标签: 整体护理 脊柱骨折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我院选取因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运动有障碍需要康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该12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程序,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PDCA护理程序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心衰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反应时间与院内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程序针对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效果明显,可保证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减少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重症监护室 心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体检过程中引入程序化和谐护理措施后对体检者护理质量、体检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体检中心接待的健康体检者144例进行对照研究,其中2022年1-6月72例单列为传统组,按常规护理方式操作;2022年7-12月72例单列为研究组,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服务。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体检者在宣教指导、体检流程、人文关怀和环境服务等体检护理质量方面明显比传统组优秀(P<0.05),在体检指导、服务态度、隐私保护等护理满意度方面传统组不如研究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自应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模式后,本院体检中心的护理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也赢得了体检者的认可。

  • 标签: 程序化和谐护理 健康体检中心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采取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睡眠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占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占比为(32,80.00%),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占比为(38,95.00%),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采取程序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患者的疼痛感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 疼痛护理管理 鼻咽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促进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研究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为观察对象,共46例参与,均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临床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一组观察组(n=23)予以程序化护理,一组对照组(n=23)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计程序化护理方案,融入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中,可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中应用程序化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3年11月间接诊6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病患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表示,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组应用程序化护理,对比组间护理前后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实现护理目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程序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本文旨在研究预测性照护方案的实际效益。方法:筛选自2022年10月起至2023年9月止我院医治的胸外科病患共70名作为调查样本,按照随机抽选原则对其进行分类,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35名患者。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实行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经护理后,各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研究组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预防胸外科围术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案中,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胸外科 患者 围术期 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