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8例经院内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列入本次研究,同时选取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肝硬化患者35例进行对照研究。将所有受试对象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以探究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结果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在肝癌患者中的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的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在晚期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

  • 标签: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评价胆囊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与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因胆囊不适被送至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进行本次试验,所有患者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同时对比患者接受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患者接受两种方式诊断之后的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结论对于临床中胆囊存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具体诊断而言,患者接受超声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极为贴近,虽然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漏诊或误诊,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超声诊断的效果较好,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标签: 胆囊占位性病变 超声评价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订出特定护理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依据Majeed骨盆骨析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的差异均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特定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骨盆骨折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循证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分析其护理后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5.12%和75.61%,数据之间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功能。

  • 标签: 循证护理 房颤 脑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将社区计划免疫应用于儿童预防保健治疗之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在 2017年 10月到 2018年 11月本社区一共 500例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此次实验研究。这些患者按照接受社区计划免疫情况的不同,分成使用未接受计划免疫的对照组患者以及采接受计划免疫治疗的实验组。两组患者数目相同。观察经过不同治疗措施之后,不同组患者疾病的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总计发生疾病7例,其中百日咳 2例,麻疹 2例,风疹 1例,乙型肝炎 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结论 在社区中对儿童施行计划免疫的效果确切,患者依从性较好,此种用药的方法可作为临床上的优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社区计划免疫 儿童预防保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法成像相比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08.8)、EMbase(1974~2008.8)、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8)、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8),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磁共振成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按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9个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相比,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93%、9.85、126.39和0.9714。结论磁共振成像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质量控制提升内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择80例内科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为对照阶段,病患40例,采用一般质量控制,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为观察阶段,病患40例,采用层级质量控制,两阶段的护理人员保持一致,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评分、特级护理评分、1级护理评分、专科理论评分、专科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层级质量控制 内科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神经心理评估作为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估工具,在颅脑损伤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介绍神经心理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探讨其在早期损伤评估、预测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神经心理评估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心理评估 颅脑损伤 预后评价 认知功能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凝血标志物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对儿童脓毒症诊断和出院预后的预警效能。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包括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5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诊断脓毒症当日检测sTM、t-PAI·C和传统凝血指标。另选择20例行包皮环切患儿为对照组,于纳入当日检测上述指标。脓毒症组患儿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儿童脓毒症及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预测儿童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的效能。结果59例脓毒症患儿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61(22,136)月龄。存活组44例,死亡组15例。20例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07(94,122)月龄。脓毒症组患儿sTM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9,17)×103 比9(8,10)×103 TU/L,10(6,22)比2(1,3)μg/L,Z=-2.15、-6.05,均P<0.05]。t-PAI·C诊断脓毒症优于sT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 μg/L、12×103 TU/L。存活组患儿sTM水平低于死亡组[10(8,14)×103 比17(11,36)×103 TU/L,Z=-2.73,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M是脓毒症出院时死亡的危险因素(OR=1.14,95%CI 1.04~1.27,P=0.006)。sTM和t-PAI·C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74、0.6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03 TU/L 、6 μg/L。sTM联合血小板计数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AUC为0.89,优于sTM和t-PAI·C。结论sTM和t-PAI·C对诊断儿童脓毒症和预测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儿童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加大向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转化的现代化新型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医院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患者服务中心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第一窗口,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十分必要。

  • 标签: 门诊 患者服务中心 优质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在肾小管功能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肾病组,并根据其是否出现水肿分为水肿组(43例)与非水肿组(43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AQP2、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选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尿AQP在肾小管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通过百分位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尿AQP2的参考区间<19.11 ng/mL。肾病组的尿AQP2水平为(25.89±3.84)ng/mL,对照组的尿AQP2水平为(9.41±1.53)ng/mL;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组的尿AQP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肿组的尿AQP2、β2-MG、α1-MG水平高于非水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尿AQP2诊断肾病水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最佳临界值为26.92 ng/mL,灵敏度为71.04%,特异度为81.24%;尿AQP2诊断肾病的AUC为0.92,最佳临界值为18.11 ng/mL,灵敏度为81.42%,特异度为92.62%;尿β2-MG诊断肾病水肿的AUC为0.68,尿α1-MG诊断肾病水肿的AUC为0.79。尿β2-MG、α1-MG、AQP2联合诊断肾病水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90、86.83%、87.49%。结论尿AQP2可作为肾小管功能损伤评价中的敏感指标,可提升肾小管功能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水通道蛋白质2 尿 高血压性肾病 肾小管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标准路径化护理措施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后给予对照组37例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实验组38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标准路径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8/37),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标准路径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标准路径化护理措施 脑梗死 应用价值
  • 简介: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是区域生态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决定条件。以中国31省市自然保护区代替生态旅游资源,建立生态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赋权并构建省域生态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资源规模与质量上西部省份优势突出,东部较差,中部省份居中;而在生态旅游环境质量方面,东部省份最优,西部次之,中部省份最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资源本体价值指数以云南、西藏和湖北位居前三,总体上仍表现出西部省份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特征。

  • 标签: 生态旅游资源 本体价值 31省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化检验指标组合在早期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前来我院进行诊断的疑似早期慢性肾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例。经过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治疗,观察组确诊80例患者,对照组确诊7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生化检验指标组合诊断,对照组给予常规指标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临床诊断,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8.75%(79/80),对照组为80.0%(60/7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准确率为71.4%(50/70),对照组为64.3%(45/70);观察组转铁蛋白检测准确率为714.4%(25/35),对照组为42.9%(15/35)。结论生化检验指标组合在早期慢性肾病诊断中,可充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参考,并且为后续治疗及患者康复提供保障,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化检验组合 早期 慢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狭窄或斑块的患者中选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评估临床检查斑块性质、狭窄状况,了解临床诊断价值。结果50例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软斑块25个(50.00%),钙化斑块22个(44.00%),混合板块16个(32.00%);无狭窄6处(12.00%),轻微狭窄9处(18.00%),轻度狭窄20处(40.00%),中度狭窄11处(22.00%),重度狭窄10处(20.00%)。结论在冠状动脉疾病中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良好的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良好的判断冠状动脉的病症,在实际临床中对冠状动脉疾病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应该在实际临床中进行广泛运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及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MRI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观察组患者胃内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外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外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螺旋CT和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检出率,MRI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螺旋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从而探讨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治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完成后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在左心功能指数方面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超声 左心功能 慢性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 2015年 8 月 -2016年 8 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 60例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上述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同一时间内来我院进行体检的 60例正常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我们对两组对象同时采用超声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和评价,之后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对照组对象中中并没有出现左心室增大或者左心房增大的情况,而观察组患者中有 45例患者出现了左心室增大,其与 15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左心房增大情况。这两组研究对象在左心功能指标方面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E/A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突出,对患者的左心功能起到了很好的评价作用,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 慢性心功能衰竭 评价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