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分别以我院2007年5月11日和2013年9月16日为调查时点,对住院精神分裂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5月11日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231?例(75.49%),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14例(49.3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17例(50.65%)。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63例(16.67%),其中与氯氮平合用23例(6.08%)。结论我院主要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医生已经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治疗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我们将我院在2018年这一年间收治的共6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名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来进行对比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精神康复治疗方式,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同时间治疗后的SCL-90评分、NOSIE评分以及SQLS评分来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精神状态是否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恢复,继而得出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之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身体的恢复程度要明显乐观于常规组患者。结论: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工作中使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能够为治疗工作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 慢性精神分裂症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精神科护士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健康威胁。而精神科护士常扮演和承担着护理者、治疗者、咨询者、管理者、教育者的角色和作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素养对患者的病情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对护士的心理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稳定的情绪状态为精神分裂诊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信心的重建及回归社会的训练和指导、良好的语言素养营造人性化的恢复环境,对精神分裂患者稳定病情、逐渐恢复并回归社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心理素养 精神分裂症患者
  • 简介:摘要探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8例,均为男性,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治疗前采用PANSS量表及BPRS量表中关于自知力的评定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8周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通过计算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的差值的绝对值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攻击危险分、自知力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认知行为疗法可使男性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攻击危险性及自知力明显改善。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今后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和参考。(2)对于男性精神分裂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8周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促进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病区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9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BPR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控制,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精神分裂症 BPRS评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前后社区精神分裂患者家庭负担,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编号随机抽样法选取盘龙区社区纳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的诊断精神分裂患者178名,用访谈法进行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及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评定,之后进行管理,18个月后再次评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管理前精神分裂患者家庭负担除家庭成员躯体健康因子外,其余各个因子阳性回答率均较高(>60%),特别是家庭经济负担因子,阳性回答率高达96.63%。经过18个月的管理后,FBS总分较管理前减少(P<0.01),其中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改善极为明显(P<0.01)。结论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管理对减轻精神分裂患者家庭负担有良好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区管理 家庭负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1 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计 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 n=30)与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实验组( n=30),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 ADL评分与自信心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DL评分低于对照组,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信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康复综合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疗效。方法就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选取了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其平均数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例入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精神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生活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样的,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表明,将精神康复治疗运用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临床有效率,且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精神分裂为一种高致残、慢性、难治性疾病,是引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精神残疾评估的工具及影响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完善精神分裂患者精神残疾干预的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残疾 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1 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患者计 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 n=30)与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实验组( n=30),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 ADL评分与自信心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DL评分低于对照组,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信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康复综合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致残性疾病,在治疗中预防复发是治疗的关键。而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由于长效针剂的剂型特点,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有一定难度且研究观察期较长,指南的更新也相对滞后,可能会影响其临床的应用。基于此,由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协作组发起,组织了国内15位精神科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及梳理,总结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对其在精神分裂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汇总分析,希望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研究数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长效针剂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精神分裂治疗指南对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相关情况和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版的精神分裂指南出台之前和2015版的精神分裂指南出台以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82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类药物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我院在2013版的精神分裂治疗指南出台以前收治了34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2015版精神分裂治疗指南出台以后收治了48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版指南过程当中抗精神药物的使用频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的抗精神药物使用的种类开始增多,而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的用药治疗为主。结论分裂的治疗指南在出台以后,它能够对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规范化的作用,使患者在进行抗精神药物的选择上受到了更多的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 抗精神类药物 药物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病人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病人中随机选取63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结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利培酮进行治疗和分析组精神病药联合(利培酮+氯氮平)联合治疗,每组包含31例病人,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分析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精神精神分裂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我院精神科收治70例精神分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开展临床路径护理,调查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两组护理前BPRS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乙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路径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的效果,旨在为精神分裂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为寻求精神分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的60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头晕、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等TE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的效果显著,通过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降低治疗副作用,安全可靠,可作为精神分裂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进一步提高了精神疾病发生率,精神分裂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对于精神分裂疾病具体产生机制尚未明确,分析疾病形成与患者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多方向有关,患病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社交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对于精神分裂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为主,也会配合颅脑刺激等物理疗法。其中药物治疗,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他药物三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治疗指南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治疗指南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精神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86例精神分裂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精神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不良行为。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参考组;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采用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精神状态,避免出现不良行为。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后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后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中选取56例,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优质护理干预)均为28例,观察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和IPRO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这两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杀意念发生率(17.86%)低于对照组(46.4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后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消除自杀意念,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 自杀倾向 优质护理 心理健康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强迫与半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都是临床上较常遇到的病症,也是临床上精神疾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但同时两者的病症和临床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如何治疗的过程也是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首先要对强迫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的成因进行比较,再进一步深入地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特征,再探讨这两种病症的治疗方法,最后做出总结。

  • 标签: 强迫症 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