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1.42%、89.66%,两组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4±4.6d、10±5.3d,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内的浆液性和黏液性的治愈率分别为76.74%和53.84%、97.87%和54.55%,把两组病人的浆液性组、黏液性组的治愈率分别进行比较,浆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粘液性组的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七叶皂苷治疗,对浆液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有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七叶皂苷钠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rnal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 内耳 缺血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波联合甲氨蝶呤、米非酮对异位妊娠临床症状和血β-HCG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米非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β-HC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β-HCG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19%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甲氨蝶呤、米非酮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β-HCG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 微波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上消化大出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有效、系统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出院。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采用传统的抗凝治疗最主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抗凝治疗方面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抗凝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 标签: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 消化道出血 抗凝剂选择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分子肝素和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4例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华法林维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在法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系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华法林 消化系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