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全省农村学校已进行了近三个轮回,探究性教学方式早已成为物理教师比较熟悉的一个话题和一致的认识,课堂上从观察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出发,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积极开展实验探究,让他们在经历体验、感受认识的活动后,能主动发现、分析概括出相关的物理规律或原理,并能有效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然而聚焦目前农村学校的许多物理课堂教学,笔者以为,

  • 标签: 农村学校 课程教学 初中物理 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教师 教学方式
  • 简介: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旨在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论。在生物教学中推行自主学习模式,是为了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从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人手,从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寻求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生物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创新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 生物学 学习方式 生物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若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线电荷)接地平板系统的电场是二维静电场,当求解区域可视为为多边形时,则可应用S-C映射法和电像法为统一模型,求解出线电荷在求解区域所激发的电势。

  • 标签: S-C映射 电像法 接地平板系统 电势
  • 简介: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并对新课程方案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的活动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建构主义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建立所具有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实现“意义的建构”,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考察分析。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 简介:为了深入研究可行的中高轨成像技术,本文从探测能力角度(用最低发射激光功率表示)深入分析和比较3种主动干涉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傅立叶望远镜(又称为相干场成像或条纹场扫描成像)、成像相关术(又称为强度相关成像)和剪切光束成像。本文利用光电倍增管的信噪比模型和激光作用距离方程,较为细致地分析每种技术在满足单次信噪比(SNR=5)条件下的极限探测能力。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傅立叶望远镜、成像相关术和剪切光束成像所需的最低单光束单脉冲能量分别为11.4J、0.73MJ和3.1MJ。最终得出傅立叶望远镜是上述3种主动成像技术中在目前技术水平下最适合中高轨目标(约36000km)高分辨成像的可用技术的结论。

  • 标签: 成像系统 探测能力 傅立叶望远镜 成像相关术 剪切光束成像
  • 简介:半导体器件辐射效应数值模拟技术主要研究辐射材料相互作用的粒子输运模拟、器件内部辐射感生载流子漂移扩散的器件级模拟及器件性能退化对电路功能影响的电路级模拟等,是抗辐射加固设计和抗辐射性能评估中的关键技术。随着先进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器件的应用为辐射效应建模数值仿真带来了新挑战。辐射效应数值模拟涉及材料学、电子学和核科学的交叉领域,技术难度大,建模和仿真比较复杂,一些瓶颈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围绕粒子输运模拟、器件级辐射效应数值模拟和电路级辐射效应数值模拟3个方面,梳理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半导体器件辐射效应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辐射效应 粒子输运模拟 器件模拟 电路模拟 发展趋势
  • 简介:针对在"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实验中,小球在液体中开始匀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置很难判定,我们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虚拟现实(VR)工具箱制作了"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演示实验,对蓖麻油中小球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动态的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结论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粘滞系数 落球法 VR 演示实验
  • 简介:实验采用气垫导轨技术,测量了钕铁硼磁性材料一维相互作用引力磁体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利用能量转化原理,通过动能的测量并利用Matelab软件进行曲线拟合,间接测量了钕铁硼磁体的磁相互作用位能与磁体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

  • 标签: 气垫导轨 钕铁硼磁体 设计性物理实验
  • 简介: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课改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在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

  • 标签: 新课程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行为
  • 简介:基于粒子输运蒙特卡罗模拟程序PHEN,建立了一种用于模拟γ射线入射闪烁晶体全响应过程的耦合输运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γ射线入射锗酸铋(BGO)晶体的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能量为0.5-10.0MeV的γ射线在BGO晶体上的沉积能量、BGO晶体的相对灵敏度以及1MeVγ射线产生的可见光光子数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用MCNP程序计算的结果及BGO晶体的发射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两种程序计算的沉积能量的差异小于1%,PHEN程序中经过耦合输运得到的可见光光子数分布BGO晶体的相对发光特性符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闪烁体探测器参数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 标签: 闪烁体 蒙特卡罗 锗酸铋 PHEN 可见光
  • 简介:总结近年来在大擘物理课程及其数字化教学创新优化方面的改革经验:创建大学物理现代化概念结构体系,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配合,实施“自学、演示、讲练、讨论、总结”融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科研互动模式。介绍该研究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效果,展望该研究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大学物理 数字化教学 思维创新 课程内容 培养目标
  • 简介:在相同的设备条件下,电桥临近平衡时灵敏度最高的最佳倍率是:组成倍率的两个电阻的数量级待测电阻数量级相等,且比值为1的倍率。

  • 标签: 倍率 惠斯登电桥 检流计 电阻 灵敏度 相等
  • 简介:目的:探究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过程温度和CO2浓度等变量对解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空气CO2捕集供给植物增产的耦合方法,降低空气CO2捕集利用的能耗成本。创新点:1.基于变湿吸附技术,探究了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2.获得了CO2作为气肥供给植物增产的关键影响参数;3.建立并优化了空气CO2捕集植物利用的耦合模型。方法:1.通过CO2吸附平衡动力学实验,获得季铵型聚合物CO2解吸附的平衡常数和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参数;2.通过植物CO2吸收实验,获得CO2供给植物增产过程中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吸收速率的影响;3.通过理论推导,构建解吸附CO2浓度吸附剂质量、温度以及吹扫气流量等的关系,获得空气CO2捕集植物增产的耦合模型并计算CO2捕集的能耗成本。结论:1.季铵型聚合物材料吸附CO2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附、解吸附动力学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2.CO2供给植物增产的最佳浓度和光照强度为1000ppm和8000lux。3.基于优化的空气捕集植物利用的耦合算法,CO2的捕集能耗成本分别为35.67kJ/mol和34.68USD/t。

  • 标签: 直接空气捕集 解吸附动力学 温室 CO2气肥 成本分析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基础物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当前世界各国组织了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和重新制定大学基础物理教育规划,使物理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 标签: 课程改革 大学物理 教育规划 基础物理 物理教育 科学家
  • 简介:主要进行了金相光学显微组织观察和SEM观察,分析了针状组织的形貌特点。同时对组织长大过程中出现的合并和碰撞等现象做了相应的讨论。根据SEM观察结果,讨论了针状铁素体组织在夹杂物和晶界处形核的特点。最后给出了针状组织维L~(Vickers)硬度的测量结果和评价。

  • 标签: 针状铁素体 维氏硬度 夹杂物形核
  • 简介:将惠斯登电桥的桥臂两端加一换向开关,可保证在相同的条件下交替重复测量比较臂的电阻R(s1)和R(s2),从而消除由倍率带来的系统误差和测量过程带来的偶然误差,提高测量效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估算,用Rz=(Rz±U)Ω的式子将结果进行规范科学的表示出。

  • 标签: 表示 偶然误差 量比 重复测量 系统误差 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