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血宁片源自蚕砂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铁叶绿酸钠,临床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1.43%。上市10年来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能在分子与基因水平改善铁代谢,提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降低铁代谢相关基因DMT-1、IREG1、Hephaestin表达,使之恢复正常;无生殖毒性、对孕妇、低体重儿、早产儿、老年患者等各年龄组的缺铁性贫血有效;对肾性贫血、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手术后贫血、失血性贫血有治疗作用。服用安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蚕砂提取物 铁叶绿酸钠 生血宁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第产程异常的产妇分别采用产钳助产和急诊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第产程异常的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急诊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产钳助产的产妇为观察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分娩方式对婴儿重度窒息的影响较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轻度窒息、头皮血肿、颜面擦伤、新生儿肺炎等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急诊剖宫产相比,第产程异常的产妇采用产钳助产的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降低难产危险,更好的保护母婴安全。

  • 标签: 第二产程异常 产钳助产 急诊剖宫产 母婴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9、D-D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认为KD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血清MMP-9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D-D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测定,qRT-PCR法检测MMP-9mRNA表达量;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D-D、血清MMP-9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9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D-D可作为KD,特别是不完全、不典型KD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使患者能及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MMP-9 D-D
  • 简介:摘要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血浆D-聚体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血浆D-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发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血浆D-聚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上海市奉贤区西渡社区孕妇手烟危害认知情况,旨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在2016年9月—2018年5月期间,对海市奉贤区西渡社区270名孕妇对手烟危害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组孕妇对手烟危害的认知情况,同时统计不同文化程度的孕妇对手烟危害认知情况的来源。结果该组孕妇共270名,对手烟危害认知调查中知道孕妇手烟能够引起流产或早产、胎儿发育迟缓、先天疾病、影响孩子的智力以及身体发育的孕妇比例分别为70.74%、56.30%、48.15%及36.67%。初中及以下组、中专及高中组及大专及以上组的孕妇关于手烟危害知识主要来源包括医生、干预人员、孕友、书籍及网络。大专及以上组相比于初中及以下组、中专及高中组的孕妇关于手烟危害知识来源于书籍及网络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奉贤区西渡社区孕妇手烟危害认知情况并不高,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孕妇得到手烟危害认知的途径较为丰富,对此类孕妇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能够达到提高认知水平的目的。

  • 标签: 孕妇 二手烟危害 认知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接受过抗血小板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患者100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0例未接受过抗血小板级预防治疗后出现再发脑梗死症状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根据磁共振成像方法对患者再发脑梗死类型进行分类判定,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再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级预防后再发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级预防后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的危险因素;以上指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ACS患者D-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5例确诊的ACS患者,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三组,单纯ACS组,糖尿病(DM)+ACS组,IGT+ACS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DD水平。结果IGT+ACS组及DM+ACS组的血浆DD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单纯ACS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对ACS患者DD水平有影响。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急性冠脉综合征 D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采用单次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行单次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BC、NEUT、TRIG、CHOL、HDL-C、D-LDL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单次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有效、安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单次二重滤过血浆置换术 胰腺炎 高脂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阐述在全科医师的培养和实施分级诊疗中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结合级医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案例,提出级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是发展全科医学和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二级医院 全科医学 分级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甲双胍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应用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予以应用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血脂水平,治疗前两组TG、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不过治疗组中上述指标的下降程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甲双胍能增强血糖控制效果、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1,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糖尿病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线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集的86株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标准进行分离培养,确定为耐多药的结核分支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结核病操作技术,对进行药敏感测定。结果86株中,有27株为初治结核患者,59株为复治肺结核患者。对5种线药物的总耐药率为74.4(64/86)。初治耐药率为59.3%(16/27)。复治耐药率为71.2%(42/59)。86株对常见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均比较高,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分别是。特别是对的耐药率非常高,达到了60%以上。根据药敏实验,针对不同的线抗结核药物或者其组合,86株对其产生的耐药率也有差异的。结论本地区中外来肺结核患者的对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状况很严重。在治疗肺结核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合理用药。在此基础上,减少的产生。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二线抗结核药物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聚乙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本文对150例采用聚乙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定向性观察,分析其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有效地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格列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单一的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格列奈+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瑞格列奈+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瑞格列奈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用显微法鉴别降糖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盐酸甲双胍。方法用液体石蜡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盐酸甲双胍结晶的偏光现象(可用偏光镜进行观察),再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可观察到盐酸甲双胍结晶溶解变小或消失。结果通过对20个品种,61批次的试验,发现用显微法鉴别中成药中违法添加盐酸甲双胍,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盐酸甲双胍的快速鉴别。

  • 标签: 显微鉴别 液体石蜡 结晶 偏光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发性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16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8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产程时间、用力时间、产道损伤、产后出血量及产后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产程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疲劳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自发性用力可缩短初产妇用力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疲劳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第二产程 分阶段体位管理 自发性用力 初产妇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拜糖平与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3例采用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93例采用拜糖平联合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拜糖平联合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拜糖平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吉非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和厄洛替尼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对比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后6月临床缓解情况;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治疗后6月临床缓解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吉非替尼组药物服用中出现2例消化道反应,1例头晕;厄洛替尼组出现1例呼吸困难、1例咳嗽和1例发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厄洛替尼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缓解率高,用药可能会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

  • 标签: 二线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EGFR-TK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级预防药物的治疗依从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2.9~2014.9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24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2例。A组患者应用级预防药物进行治疗;B组仅进行一般性的治疗。观察并比较A、B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对于是否按时、按量、按次用药以及是否长期坚持用药的依从率分别为95.90%,93.44%,97.54%和92.62%,该比例均优于相应B组的88.52%,85.25%,89.34%和83.61%,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3.77%,远高于B组的6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P<0.05)。结论级预防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总体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二级预防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onprotein,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的256例患者,其中PIS组75例和非PIS组181例。记录PIS相关危险因素、并检测Hcy、Hs-CRP、D-聚体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IS相关危险因素、Hcy、Hs-CRP、D-聚体等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Hcy、Hs-CRP、D-聚体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1)256例ACI患者中,有75例出现PIS,其发生率为29.30%;(2)单因素分析示,非PIS组与PIS组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LDL-C、Hcy、Hs-CRP、D-聚体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Hcy、Hs-CRP、D-聚体是PIS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示,Hcy、Hs-CRP、D-聚体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836、0.832、0.794。结论Hcy、Hs-CRP、D-聚体水平检测对PIS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进展性脑梗死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次剖宫产术中的效果,为次剖宫产术选取最适合的麻醉方式。方法将自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择期实施次剖宫产术的140例孕妇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CSEA组)与对照组(CEA组);实验组(CSEA组)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照组(CEA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CEA);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记录用药总量、术者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进行综合评比。结果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次剖宫产术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完善、术者对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评价都比较满意。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相对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所有优点,在次剖宫产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与评价,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二次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