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高凝状态,并且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GMT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结果MGMT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2.5%(26/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7%,23/30)膀胱正常组织(65.0%,13/20);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Ⅰ级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Ⅱ级(23.1%,6/26)Ⅲ级(11.8%,2/17);但MGMT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肿瘤数量、发病次数均无显著相关.结论MGMT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及判断预后标志物之.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旁组织 正常膀胱组织 MGMT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体内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胃癌方面,德国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胃癌研究中应用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整合素深入了解,很多整合素分子肿瘤中作用也被逐渐地认识,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分子克隆抗体、整合素靶向用药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通过调节整合素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整合素ΑΝΒ3 肿瘤 整合素ανβ3抗体
  • 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特异性表达模式,探讨其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并筛选出2009年至2010年就诊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采集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大小、Enneking分期、组织病理学分型、有无肺转移及术后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luI)酶切等方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分析H19基因印迹丢失及其与骨肉瘤各临床病理因素参数之间关系。结果(1)H19基因印迹丢失率骨肉瘤组织中为41.67%,瘤近旁组织中为16.67%,瘤远旁组织中为8.33%。Kapp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不同组织中H19基因印迹丢失发生频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与骨肉瘤患者Ennecking分期、肺转移灶存在与否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病理分型无关(P>0.05)。(3)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19基因印迹丢失、肿瘤分期、病理学分类及转移灶存在与否骨肉瘤患者预后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H19基因印迹丢失骨肉瘤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19基因印迹状态改变,对骨肉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新靶点。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骨肉瘤 预后 H19基因
  • 简介:背景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中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临床疗效进行2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20周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客观反应率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治疗效果。

  • 标签: 错配修复 PD-1 结直肠癌 免疫原性 体细胞突变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转移临床特点及诊断思维。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骨髓转移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判断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通过空芯针穿刺明确为乳腺恶性肿瘤。但患者持续高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药期间出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及全身骨痛。后经骨扫描、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骨髓转移,予单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结论乳腺癌骨髓转移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贫血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骨髓转移,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发热待查 乳腺癌 骨髓转移
  • 简介:波替单抗(万珂)是第个进入临床试验蛋白酶体抑制剂。美国FDA欧盟EMEA已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继续进行中试验用波替单抗作为线治疗MM结果令人鼓舞。套细胞淋巴瘤(MCL)是种攻击性B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缺乏最佳治疗选择,临床结果证实波替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CL有效,且有预期可处理毒性。波替单抗合并常规药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有些实体瘤,如非小细胞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证明有化学增敏作用。单用波替单抗或与其他抗肿瘤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值得进步研究。

  • 标签: 波替单抗(万珂) 蛋白酶体抑制剂 血液与实体瘤
  • 简介:自《黄帝内经》中有关中医记载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医诊脉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很多有趣传说故事。

  • 标签: 寸口诊脉 中医 《黄帝内经》
  • 简介:孙健升教授,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商务管理研究会理事,智慧谷企业家学习俱乐部副主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级培训课程特聘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首讲《阳光心态十二讲》专家。《癌症康复》杂志连续刊登了孙健升教授撰写《阳光心态灿烂人生》部分内容,深受读者喜爱。孙教授向编辑部表示,他愿意无偿给《癌症康复》杂志供稿,借助这平台为癌症患者康复多尽份力。在此,我们代表广大读者向孙教授表示深深感谢!,

  • 标签: 阳光心态 人生 和谐 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 癌症康复
  • 简介:“无病是福天行健,家常便饭享永年。”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吃饭虽是每日都要做事,但这件事意义及其重大。秦汉以前人们天只吃两顿饭,后来逐渐演变为日三餐。这种改变除了历史原因外,我们今天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也是有科学依据

  • 标签: 三餐 秦汉以前 营养学
  • 简介:脊髓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下行网状脊髓自发通路完全或不全损害,常导致不同表现形式自主神经反射性异常(autonomicdysreflexia,AD)。AD于1947年由GuttmannWhitteridge[1]提出,其通常表现为损伤平面或平面以下非正常交感神经性反应[2],如异常排汗、体温调节或心脏自主神经调控障碍。但是伴自发新乳溢者较为罕见。

  • 标签: 脊髓损伤 乳溢 自发性 病例报告
  • 简介: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2015公济骨科论坛将于2015年8月7~9日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蔡郑东、王秋根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将聚焦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及骨科护理热点问题与新技术进行重点研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内容作精彩报告。

  • 标签: 《中华骨科杂志》 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创伤中心 创伤骨科 关节外科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再发腹痛、呕吐3天,加重2小时于2008年6月7日入院。患者慢性腹痛、腹泻反复发作3年,在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克罗恩(Crohn)病,直服药治疗。入院前3天再发腹痛腹泻,并呕吐为胃内容物,在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入院前2小时疼痛加重,全腹痛并出汗,急诊入院。否认结核病等其他特殊病史。

  • 标签: 恶性肠间质瘤 肠穿孔 慢性腹痛 腹痛腹泻 急诊入院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镜检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