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高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l)对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sletendothelialcells,IE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小鼠SIRTl基因重组质粒,以Lipofectamine2000转染IEC后以高脂或高糖高脂处理48h。高脂组以0.5mmol/L棕榈酸处理;高脂高糖组以33.3mmol/L葡萄糖+0.5mmol/L棕榈酸处理。应用Westem印迹法检测SIRrll基因转染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NO的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IECeNOS基因及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高脂高糖环境下,eNOS的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高脂培养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且可升高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eNOS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下降,高糖高脂培养使内皮细胞NO水平进一步下降,高表达SIRT1不仅可升高基础状态下内皮细胞的NO水平,且可升高高脂、高脂高糖培养内皮细胞的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RT1可改善高糖高脂培养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eNOS表达及活性,使内皮源性NO分泌增加,因而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在糖尿病的药物开发、基因治疗及胰岛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2型糖尿病 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胰岛B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收集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P和微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的表达.分析FAP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表达于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阳性率为89.02%(73例),而子宫内膜癌细胞和子宫内膜息肉中无表达.FAP表达和MVD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随着FAP表达水平的增高,MVD也随之增加.结论FAP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AP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加快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 肿瘤血管生成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mg(每天口服3次)。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有效率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2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2.03±1.08)次比(4.08±1.21)次、运动持续时间增加(9.38±1.65)min比(7.92±1.45)min、ST段压低最大幅度降低(7.03±2.04)min比(5.87±1.22)mm、运动开始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7.92±1.83)min比(6.07±2.03)min、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59±0.20)mm比(0.87±0.30)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心绞痛明显改善病情,应用时间越久,疗效越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且显著提高运动耐量,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曲美他嗪 微血管性心绞痛 运动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A)、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VC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9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217)和微血管病变组(78)。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GA、HbA1c水平,并进行单纯糖尿病组和微血管病变组GA、HbA1c水平的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3.9±10.1)%、(8.6±2.3)%,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4±1.2)%、(5.0±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28、21.636,P均<0.01)。单纯糖尿病组患者GA、HbA1c分别为(22.8±9.7)%、(8.4±2.0)%,微血管病变组分别为(25.4±10.3)%、(9.2±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7、2.869,P值分别为0.047、0.00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088(1.030~1.157)、15.251(1.756~131.157),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MVCD的发生与GA、HbA1c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A、HbA1c水平为MVC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MVCD发生的预测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应用VEGF处理24 h;将VEGF组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亚组,分别将阴性对照(miR-NC)、miR-338-3p拟似物、miR-338-3p拟似物+pcDNA、miR-338-3p拟似物+pcDNA-TCF4转染至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用VEGF处理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和TCF4相对表达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率以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38-3p与TCF4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生标记蛋白细胞增生核抗原-67(Ki-67)、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中miR-338-3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C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VEGF+miR-NC组比较,VEGF+miR-338-3p组细胞增生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38-3p可靶向结合TCF4;与VEGF+miR-338-3p+pcDNA组比较,VEGF+miR-338-3p+pcDNA-TCF4组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56.48±13.20)% vs.(96.24±16.24)%],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30.59±3.57)% vs.(12.36±1.29)%],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1±0.11 vs. 0.96±0.19;0.44±0.10 vs. 0.97±0.20;0.55±0.12 vs. 0.98±0.1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87±0.13 vs. 0.4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00、14.408、7.516、7.111、6.715、7.927,均P<0.01)。结论miR-338-3p过表达可负向调控TCF4在细胞中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miR-338-3p T细胞生长因子4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从2016年5月-202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36例,其中典型及非典型患者各有18例,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组,非典型则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均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减压程度、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减压程度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效果更佳,疼痛缓解率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典型患者治疗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更为有效,患者疼痛情况缓解显著。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之间就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盲分法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比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联合组在对比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对比组40例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各项得分均低于联合组,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饮食控制 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生活质量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与伽玛刀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0月,选取应用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10例为对象,经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采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d、术后3d、出院当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微血管减压术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尼可地尔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收治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样本量为2020年7月-2022年9月、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治疗组,均为25例。对照组尼可地尔片单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尼可地尔片 通心络胶囊 微血管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微血管减压术与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效果。方法:调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内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8例为对象,经病例号交替排序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设置为A组(39例),接受球囊压迫术的患者设置为B组(39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均有着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患者手术意愿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球囊压迫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益气补血祛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8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益气补血祛瘀汤和中医护理,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水平及炎症反应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心绞痛总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炎症反应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血祛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微血管性心绞痛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为中医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提供新方法。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益气补血祛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化护理干预及饮食控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系统化护理干预 饮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2月-2023.2月我院收治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NRS)、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疼痛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2月-2023.2月我院收治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NRS)、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疼痛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88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分别为参照组(44例)及研究组(4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比参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行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可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护理评估 针对性护理 早期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病变 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88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对其实施组别划分,分别为参照组(44例)及研究组(4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比参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行护理评估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可进一步提升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护理评估 针对性护理 早期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病变 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多数由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的解剖学狭窄导致的,在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OSA是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差。OSA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OSA既可以是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也可以是合并症,因此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证实,肺动脉重塑在OSA的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对近年来肺动脉重塑在OSA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主要机制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微RNAs 肺血管重塑 内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心血管疾病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治疗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心血管疾病患者,重视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护理前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分别是(59.5±19.2)s、(65.7±12.5)%,护理后分别是(22.6±12.9)s、(88.3±8.4)%,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缩短患者的呼吸暂停时间,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护理效果 血氧饱和度
  • 简介:目的研究ANP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与胰腺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SO)组和ANP3、6、12、24h组。以5%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诱导ANP大鼠动物模型,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表达。结果occludin蛋白沿脑血管线性表达。ANP3h组蛋白表达量从SO组的0.49±0.08下降到0.35±0.09;occludinmRNA表达从1.50±0.30减少到1.01±0.18(P〈0.05)。ANP6h组达最低值,分别为0.26±0.07和0.93±0.19。ANP12、24h组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又较ANP6h组增加(P〈0.05),但仍低于SO组(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36,P〈0.05)。结论在ANP进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均呈下调趋势,且与胰腺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血脑屏障 连接蛋白类 OCCLUDI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组织因子水平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度-2018年度,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另一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测定两组受检者的组织因子、D-二聚体水平,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HCY(16.51±2.01)umol/L、D-二聚体水平(1.96±0.27)mg/L高于对照组受检者HCY(9.75±3.21)umol/L、D-二聚体水平(1.03±0.15)mg/L(P<0.05)。结论D-二聚体和组织因子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密切相关,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2型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