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前的水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除了会对水体功能产生直接性影响,还会使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限制。近些年来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方面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实践工作中,河涌污治污成了改善河涌水环境的重要途径,一体化泵站以其在节约用地、安装便捷等方面的优势,成了改善河涌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一体化泵站在污治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一体化泵站 截污治污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雨污分流率的不断提高,城市餐饮、汽修、垃圾站等面源污染和居民不规范排水、工厂偷排污水等问题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愈发突出。本文主要对雨污分流后雨水系统内污水来源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在雨水管网关键节点构建智能监测及污系统并收集实际运用数据,分析智能监测及污系统对突发性、间歇性污水排放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 标签: 雨水系统 智能监测 智能截污
  • 简介:<正>《说文解字·牙部》云:“牙,牡齿也。象牙上下交错之形。凡牙之属皆从牙。”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壮’各本伪作‘牡’,今篇、韵皆伪。”据查,将“牙”解作“牡齿”的《说文》版本以及古籍确实不在少数。如二徐本《说文解字》、《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等都如此,就连朱子注毛诗也不例外。可是段氏认为“唯《九经字样》不误”,于是便以此为根据,将“牡”字改为“壮”字。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玉篇 广韵 九经 古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故乡在太行山上的河椒沟。当地不产煤,村民的烧燃靠的是上山拾柴、打柴、柴来解决的。名词的不同,所揭示的劳动性质也不同。拾柴,主要是捡拾在地上的树枝,以及秸杆和庄稼的根茬等。打柴,常指上树砍伐树枝,或去山上间伐树苗,用的工具是斧头、砍刀之类。柴,使用的是铁匠专门打造的镰刀,把生长在山坡上的灌木割起来,弄回家里来烧火做饭。

  • 标签: 柴捆 劳动性质 太行山 灌木丛 山坡 镰刀
  • 简介:摘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无疑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为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提高,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淞南镇部分路段企事业单位污纳管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工程中排水系统污纳管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针对工程中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以往经验总结了其它方面的重要对策,为污纳管工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思路。

  • 标签: 截污纳管 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 重要对策 实例分析
  • 简介:摘要基坑桩锚支护主要用于深基坑支护。桩锚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与水泥搅拌桩防渗墙组合的形式,这样既能保证基坑支护的稳定,又能起到防水作用,较少对地下水的抽取,所以桩锚支护加水帷幕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 标签: 基坑支护 截水帷幕 桩锚支护,组合支护。
  • 简介:摘要东山街道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沿河违章建筑较多,房屋近期拆迁改造难度大。故本次东山街道污纳管一期工程设计,因地制宜,采用区间整治模式,以分流制改造为主,新建一条污水管道,只单独收集生活污水,雨水排放沿用现状雨水排放系统。

  • 标签: 截流方式 旧村改造 沿河截污 区间整治 雨污分流
  • 简介: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是最难治疗的的肱骨远端骨折,类型多种多样,加之治疗上难以绝对恢复软骨的平滑,关节软骨再生能力低,治疗不当常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对骨科医师治疗仍然充满挑战。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鹰嘴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复杂肱骨髁间粉碎骨折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 固定治疗 解剖钢板 成人 截骨 鹰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2018年5至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就诊的PruzanskyⅡ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拍摄CT,通过Mimics 19.0设计骨方案,制备金属手术定位片。术中在手术定位片的引导下,行半面短小畸形的骨、牵引器置入术。待牵引达到术前设计的长度后结束牵引,拍摄CT。利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对术前和牵引完成后的2组下颌骨数据进行配准,随机选取骨面上的6个点获得误差值,取其平均值记作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同时计算骨面之间的夹角,记作角度误差。距离误差采用2 mm作为参考值,角度误差采用5°作为参考值,在SPSS 25.0中进行单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入组10例半面短小畸形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3~8岁,平均4.9岁,左侧3例,右侧7例。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器置入术,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1年,牵引成骨效果良好,面部不对称改善明显,咬合平面偏斜的情况基本矫正。通过Geomagic Control配准,可直观展现术前和术后下颌骨的误差分布,2组下颌骨拟合的误差为(0.94±0.92) mm。骨面之间的距离误差为(2.05±0.40) mm,角度误差为(4.76±1.95)°,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手术定位片辅助半面短小畸形下颌骨骨具有可行性,精确性较高,有利于术前设计方案在术中实现,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半侧面部偏小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生成,牵张 手术定位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骨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骨术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骨畸形、恢复正常跟骨形态的一类术式,在跟骨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骨矫形骨术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19例,其中Lichtman分期ⅢA期15例,ⅢB期4例。摘除坏死月骨后将头状骨斜形骨,髂骨植骨修复头状骨继发骨缺损,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重建月骨缺损。随访记录患侧握力、腕关节疼痛VAS评分、Quick-DASH评分、PRWE评分、腕骨高度指数及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6~86个月,平均4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腕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前为(5.53±1.46)分,术后为(2.12±1.41)分,术后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前患侧腕关节平均握力为(10.05±2.83)kg,术后患侧腕关节平均握力为(28.45±4.58)kg;Quick-DASH评分术前为25.45±4.56,术后为8.12±1.81;PRWE术前评分为26.97±7.52,术后为4.41±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腕关节高度指数术前为0.49±0.03,术后为0.48±0.0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的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是一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截骨术 月骨 头状骨移位 Kienböck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rtition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骨V形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 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 标签: 颅面骨畸形 先天畸形 重建外科手术 颌面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眶距增宽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囊外骨微创治疗的轻中度外翻患者资料。术中在第1跖骨头内侧关节囊外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将跖骨截断,矫正外翻畸形。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足负重位X线片上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及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53足),其中男6例,女26例;左28足,右25足;年龄(34.5±7.8)岁。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0±5.9)个月;骨处均愈合,无转移性跖骨痛,无感染及畸形复发。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改善[(11.25±1.59)° vs. (33.45±4.45)°;(6.83±0.95)° vs. (14.96±2.10)°;(6.26±1.92)° vs. (23.64±4.72)°;均P<0.01],AOFAS前足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90.96±2.92)分vs. (59.22±5.63)分,P<0.01];手术前后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变频注水超声骨刀结合囊外骨微创治疗轻中度外翻具有损伤小、瘢痕不明显、矫形可靠等优点。

  • 标签: 足畸形 外翻 截骨术 囊外截骨 微创 超声骨刀 变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柱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后路三柱骨并应用三柱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的1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7.6±15.9)岁(范围23~69岁)。评估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主弯Cobb角、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冠状面顶椎偏移距离(apex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面躯干偏移距离即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和矢状面躯干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结果手术时间为(401.9±68.9) min、术中出血量为(2418.8±736.9) ml,固定(11.2±3.8)个节段(范围5~16个节段),术中神经监测均无信号异常,未发生骨面脱位。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3)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为65.0°±16.4°,术后降至41.6°±14.1°,矫正率为36.6%±13.1%;术后1年时为41.4°±14.3°,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K术前为65.5°±20.8°,术后降至28.1°±13.8°,矫正率为57.8%±17.8%;术后1年时为29.3°±14.2°,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C7PL-CSVL、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49,P=0.642;F=3.519,P=0.058)。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下肢麻木症状(术前无神经症状),于术后半年随访时症状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三柱骨区优先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中可获得较好的局部矫形效果,且在平均1年的随访中无明显丢失;能够有效避免骨面不稳脱位和大量出血,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降低上棒难度,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某露天煤矿工程,在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疏降和控制。扎尼河露天矿开采过程中,一直采用疏干井强排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疏降。为节约生产,综合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安全要求、地表空间受限等因素考虑,拟采用高强度防渗膜、地下混凝土连续墙和超高压角域变速摆喷注浆三种工艺组合而成的水帷幕对整个采矿区进行水。

  • 标签: 截水帷幕 超高压角域变速摆喷注浆 地下混凝土连续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体位摆放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于全麻后摆放传统石位,观察组于全麻前摆放改良式石位。结果对照组摆放体位时间和需要人数、术后下肢疼痛及腰部酸痛并发症均较观察组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前摆放改良式石位可以明显减少由于体位摆放不适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改良截石位 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20-02
  • 简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金标准,手术量大,费用高昂,是一项庞大医疗支出[1]。但是,TKA患者术后有20%的不满意率,"无忧膝"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2,3]。对于早中期、年轻活跃、伴有胫骨近端内翻畸形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 个体化导板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