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OTS-c是线粒体衍生肽家族成员之一,可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提高葡萄糖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成骨、抑制破骨。它与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性骨病密切相关。尽管MOTS-c在啮齿类动物中有较多研究,但其对人的影响尚不明确。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MOTS-c,有望使其成为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衍生肽 MOTS-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62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住院患病例资料中的护理方法。结果临床治愈25例,有效17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治疗及护理并发症。结论对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依据个体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方法,能够取得患者信任及良好的合作,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患者治愈率,减少复发及合并症的出现。

  • 标签: 胃食管 返流性疾病 护理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 84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并发PTLD的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受者性别、年龄、血肌酐、药物浓度、糖尿病、肾移植术后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使用等相关资料。13例PTLD受者中,男11例,女2例,确诊时年龄为55岁(31~78岁)。结果PTLD病变位置分布在肺部1例,胃肠道8例,区域淋巴结2例,皮肤1例,颅内1例,均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距肾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86个月(12~204个月)。76.9%受者病理组织EB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诊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减量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法耐受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化学药物治疗的受者切换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2例受者肺部感染死亡,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综合治疗的核心,根据受者耐受性选择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R2方案为无法耐受一线R-CHOP方案的受者更多选择。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卫生检验意义。方法从我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集的微生物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均为191例,遵守质量体系标准,根据类型分类,检测其微生物致病菌,并深入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时段的阳性率检测中,特殊膳食用食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培养样品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水产及其制品、冷冻饮品及调味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是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的有效标准,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品时,需完善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检验方向,从而提升食品卫生检验水平,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物 样品 阳性率 卫生检验
  • 简介: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症状表现为声嘶(或发音障碍),咽喉疼痛,咽喉异物感,持续性清嗓,慢性长期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等。慢性咳嗽常常在临床上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所致,而大多数患者就诊于内科,由该病所致而被忽视。近年来,我们对因慢性咳嗽而来就医的患者加强了临床症状的询问,及咽侯部的检查,及时明确了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慢性咳嗽 咽喉疼痛 反流性疾病 护理 食管上括约肌 胃内容物反流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受不同因素的作用,增加了肺部疾病发生率,特别是肺间质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是出现于肺泡、肺泡之间的一种慢性炎症,会引起患者无法吸氧。且肺间质性疾病属于一大类疾病,包括了特发性的肺间质性疾病、矽肺、全身疾病引起的肺部表现等,临床症状多,影像学表现多,故治疗方法也不同。肺癌是支气管肺癌,其是出现于气管、支气管、肺的一种肿瘤,以胸痛、咳嗽、咳血表现,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临床统计,肺间质性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较高,约在10-40%左右,且在分析肺间质性疾病时,不仅可以检出较高的癌标志物,还可以检出异常表面的基因。目前,临床采用CT检查判断肺间质性疾病,有助于早期判断肺癌。故本次研究,针对肺间质性疾病合并肺癌的CT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肺间质性疾病 肺癌 CT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慢性病 流行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超声进行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经手术病理已经明确了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则可判定为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8%,对比良恶性结节声像图特征以及血流分级情况,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进行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且可通过声像图特征以及血流分级情况进行良恶性鉴别,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结节 诊断
  • 简介:直肠肛管良性疾病主要包括痔、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肛裂、直肠脱垂、肛门失禁、直肠肛管狭窄和肛门周围的一些皮肤病等,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反复、对人体影响较小、容易忽视等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肛管良性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拟对最为常见的痔、脓肿和肛瘘、肛裂在诊治发展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概述.

  • 标签: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发展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的角度分析治疗的优势以及辩证分型等相关研究,旨在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中药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血片和骨髓象分析,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引发疾病的正确诊断,防止临床误诊与漏诊。方法对203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和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血片分类100个细胞,骨髓片分类250个有核细胞,然后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本组由造血系统疾病引发者147例,占72.4%,其中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急性白血病居多;由非造血血系统疾病引发者56例,占27.6%,其中以各种肝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居多。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广泛,病因复杂,多为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对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先从造血系统疾病分析入手,其次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形态学 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婴幼儿喘息、过敏性哮喘等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均能通过免疫机制来调节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为加强理解呼吸道过敏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现就呼吸道过敏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呼吸道 过敏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炎性疾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肠炎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及护理。1例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肠炎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肠炎性疾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是CD4+T细胞亚群中的重要成员,其参与了人类及动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最近研究报道,机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群新型的具有分泌IL-22能力的Th细胞亚群,称之为“Th22”细胞。该细胞亚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 标签: Th22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近年来,药源性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重视各类药物可能产生的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争取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 标签: 药源性疾病 性别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