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进展及不同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6年120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每组40例。其中每组麻醉方式分别采用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各10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等参数值;观察3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期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生。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相关性分析,对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麻醉性镇痛、局部麻醉药及肌松药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和影响。结果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多种药物能更好发挥药理作用,达到理想的神经外科麻醉的效果。3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 标签: 神经外科麻醉 麻醉药物 麻醉方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往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微生物、紫外分光光度、电化学、液相色谱等方式。现代药物检测多在样品处理前进行了自动化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对样品进行优化分析,准确度非常高。我公司对不同类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的药物分析情况进行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大环内酯 抗生素 药物分析
  • 简介:数理统计作为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统计工具,参与了药剂学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文章就数理统计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处方筛选与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制剂开发与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数理统计 药物制剂 处方筛选 工艺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患者进行了科学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结果在这30例患者当中,有29例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同时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达到了96%,1例患者患病时间较长,病情复杂,病情好转较慢,还需要继续住院进行治疗。结论我院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可行,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常负担,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我院静配中心药物调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方法方法:我们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药物调配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了药物调配工作优化管理方案。为了更为客观地评估其效果,我们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作为对照期,比较了实施方案前后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结果:药物配置失误率从0.67%降至0.40%。员工满意度也显著提升。结论:实施药物调配工作优化管理方案已成功地提高了我院静配中心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 标签: 静配中心 药物调配 工作优化 失误率 员工满意度 工作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使用中,药物制剂必须满足三项基本要求,即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其中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又是其中的关键,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即自生产制备到应用于临床的整个过程保证其质量稳定。在药物制剂的制备、储存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功效得不到保障,因此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有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解决方式
  • 简介: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当今国内乃至国际对药物定性定量分析的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成分分析、药物含量分析及杂质测定等方面。而随着对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我们也发现这种方法在临床药物的研发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故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药物研发中如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标签: 药物研发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开发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治疗方面临床药物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9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9例给予联合用药,阿司匹林与麝香保心丸联合使用,观察和比较出两组治疗方式给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带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 心绞痛 临床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药物过敏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措施和基础护理配合方法,观察组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和针对性护理配合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在相关临床指标评价中,观察组患儿脉压(38.25±8.48)mm、平均尿量(36.47±10.67)ml/h,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13±5.04)mmHg、(15.46±6.02)ml/h,脉搏(83.08±9.9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9.37±12.22)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护理过程中,根据过敏反应不同程度采取差异化抢救措施,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法,能够使患儿各方面情况得到显著好转,减轻过敏症状,保证患儿安全。

  • 标签: 小儿 急性药物过敏反应 抢救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名,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运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判断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后,确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开展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时,将药物治疗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使患者的病情快速康复,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 标签: 药物治疗 高血压 脑卒中 自我管理 血压
  • 简介:摘 要: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是指对药物进行分析时,采用的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其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对药物的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应对这些方法和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在药物分析过程中合理运用,以提高药物的质量,保证人们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 分析方法 应用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与药效学评估方法,旨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首先,我们介绍了传统药物递送系统的局限性,然后详细讨论了新型递送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接着,我们介绍了药效学评估的重要性以及现有方法的不足之处。最后,我们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药效学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递送系统,设计,药效学评估,临床需求,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妇科疾病患者的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首先,文章概述了妇科疾病的疼痛管理重要性,并介绍了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松弛训练、冥想与呼吸练习、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等。此外,文章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的效果,并讨论了其推广与应用前景。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了对妇科疾病患者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的建议与展望。

  • 标签: 妇科疾病   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