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脑血管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征,需及时有效治疗,而脑血管介入作为新型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征,疗效好且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在治疗中,颅内血管、神经等很容易受到手术刺激出现并发症,并且介入术会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烦躁等心理状态,术后由因为术侧肢体长时间制动,不利于预后,因此需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效果。而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实施护理服务,确保从多角度改善预后。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脑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神经介入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一年间收治的10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作开颅组与介入组,开颅组对象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而介入组患者则接受神经介入疗法治疗,对两组对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介入组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远好于开颅组,双方数据比对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具体治疗中,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开颅 神经介入疗法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多发血管瘤肝动脉介入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肝多发血管瘤患者,共6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肝多发血管瘤的治疗过程中,利用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肝多发血管瘤 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介入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后相关拔管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取直接拔管的方式,观察组在局麻下行拔管操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拔管反应比较两组快率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慢率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7例快率反应发生原因,心衰、出血各1例,均占14.3%;血容量不足5例,占71.4%,与其它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拔管反应的患者中,药物治疗恢复11例,占64.7%,介入治疗恢复5例,占29.4%,死亡1例,占5.9%。结论局麻下行拔管操作拔管反应相对较低,对有拔管反应发生的患者,采取药物或介入的方式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拔管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睡眠障碍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在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结果在失眠患者中7例因为切口疼痛、5例因为排尿困难、12例因为精神心理的因素、6例因为腰背酸痛、8例是环境因素。结论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需要护理人员针对睡眠障碍原因进行护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介入手术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病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其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肢体活动、语言、意识、头痛)、查体情况(肌张力分级)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脏情况等)缓解情况的满意程度。结果DSA结果示研究组病患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情况(降低75%以上)优于对照组(降低45%左右)。对照组复发1例,研究组脑血管复发率较低;术后满意度结果示研究组(92.68%)>对照组(44.44%),脑血管病患者更为满意神经介入治疗(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对病患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68例脑血管介入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 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34例,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脑血管介入术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临床有80%左右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介入治疗,是常被采用的手段,现如今已成为治疗肝癌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疗法成了患者的救命稻草。以往的介入术后通常采用手工压迫法达到止血目的,需制动24小时,患者经常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渗血,为预防以上并发症发生,血管压迫器在股动脉止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穿刺性血管损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26例周围血管穿刺后出现局部肿块、血管杂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的形态、回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观察肿块内、破口处、肢体动脉和静脉内的血流信号.结果3例单纯性血肿,彩色血流成像肿块内无血流信号;19例假性动脉瘤,肿块内有低速的动脉血流信号,动脉与肿块的破口处有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和收缩期高速湍流血流频谱;4例动静脉瘘,在瘘口处可见有一股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和连续性高速分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穿刺性血管损伤提供准确的诊断.

  • 标签: 血管 穿刺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科进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总计60例,每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参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呈现P<0.05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心血管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术期安全护理心得。方法配合介入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结论使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围术期护理,也要有优质的服务与优良的护理技术,三者必不可少。从重要性分析,完善的围术期护理较护理技巧更为重要。围术期护理是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包括患者的生理、社会、环境对疾病影响的转归因素,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与对护理的要求,特殊情况的护理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围术期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7%,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临床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进一步治疗。但体积较大的肝血管瘤可以引起患者的疼痛甚至破裂出血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诊断、治疗常常导致严重后果。传统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创伤较大,病人恢复慢,尤其是一些年龄大、体质差的老年病人。手术往往造成一些不可逆性的肝损伤。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选择性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本文通过一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经过,阐述介入技术在肝血管瘤治疗方面的优势。

  • 标签: 巨大肝血管瘤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 碘化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血管狭窄介入术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接收的行脑血管狭窄介入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设组别。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循证护理。观察二者的NIHSS评分、并发症率。结果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高于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1.74%,高于研究组的4.34%,差异大(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用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术护理中,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

  • 标签: 脑血管狭窄介入术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