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阳明心学成就离不开对佛道思想吸收与融合,王阳明早年对道家道教更是甚为痴迷,然而王阳明后来却对道家道教明确采取了种批判否定态度,而这种巨大思想转向与王阳明多年习练养生术切身体会关系密切。自身需要促使王阳明早年长期热衷于养生术修炼,可得到却是彻底失望,遂而领会长生之虚妄。打破迷悟王阳明进而转向对德性自我真己养护,养生必得有益于养心,这种对德性之心修持也成为阳明心学形成关键。从养生到养德态度转变,也是了解道家道教思想对阳明心学形成所起影响不可缺少条线索。

  • 标签: 道家道教 养生 养心
  • 简介:三易之义浮先生易学思想重要内容。马先生运用三易之义来解说心性论、功夫论,吸收儒家和佛家在心性论、功夫论方面的成果,使儒家和佛家义理互相阐发而明晰,既展现了他强调通过功夫证悟本体学术宗旨,又体现了圆融会通学术特色。马先生以其远见卓识发挥了他作为个大儒作用。

  • 标签: 三易之义 心性论 功夫论 证悟本体
  • 简介:“自律”概念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自从它被延用到道德领域以来。已经成为西方伦理学(尤其康德伦理学)核心概念之一,儒家伦理学以重视人社会属性和道德人格塑造著称,那么它所讲道德人格是否具有“自律”这向度呢?文章结合近年来国际汉学界对这问题探讨,并联系先秦儒家经典原型及儒家伦理学诞生其中历史背景而给予这问题以否定回答,作者认为,儒家伦理学所讲道德人格虽然强调主体独立选择,但该“独立选择”不是西方伦理学所说严格意义上自律,探讨其所以然过程,作者想带出中西方伦理学根本差别之所在。

  • 标签: 儒家 道德人格 西方 伦理学 自律
  • 简介:《韩诗》学派学者大多《诗》、《易》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习《诗》、《易》《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习《韩氏易》者3人,《梁丘易》者2人,《孟氏易》者7人,《京氏易》者8人,兼习《盂氏易》、《京氏易》者1人.习《易》家数不明者5人。

  • 标签: 《韩诗》学派 《易》 《诗》《易》兼习
  • 简介:由于政府缘故而产生环境外部性非内部化普遍可观察事实。本文讨论了它两种重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些对策建议,如建立更加科学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标准体系、以适当制度保证公民评价能够影响官员政绩考核和任命过程等。

  • 标签: 环境外部性 算计性非内部化 政治性非内部化
  • 简介:以文道统,情理统,人艺统为基本内容美善统,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大特点.这特点在秦汉审美文化得到了极为充分富于时代特征表现.秦代,它是以极端功利主义尚用形式表现出来.汉代,几乎所有的思想流派都主张审美、文艺服从、服务于政治教化、伦理重塑、人格再造、稳定大主旨,这种强调美善结合、刻意弘道济世,注重政治教化审美功能观,汉代审美文化理论形态、感性形态和生活形态都有显著表现,成为秦汉审美文化显而易见特征.

  • 标签: 秦汉审美文化 美与善的统一
  • 简介:颜钧(1504-1596),号山农,明代后期泰州学派思想家,也是同时期儒学民间化运动①重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王艮"大成仁学",形成套以仁为核心、以神为特征、以实践为旨归"大中哲学"②思想.泰州后学,颜钧尤以独特体仁工夫论及实践著称于世.即以工夫论而言,他将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说化为大中哲学"体仁之方",但在具体进路上,又将之分作两个层次:"从心所欲"与"不逾矩".前者表现为提出"制欲非体仁"、"体仁之妙即在放心"以及"从心、从性、从情"等思想,主张疏导和顺任心性自然流行,此即所谓"放心体仁"说;"不逾矩"即是"知及仁守,庄莅动礼",意在顺任、放逸之后及时纠偏补正,诉诸知性见闻,并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这是儒学中"戒慎涵养"工夫.但是从"放心体仁"到"戒慎涵养"工夫路径,其中所呈现出阶段性割裂了工夫连续性和整体性,并且也与他所追求体圆融大异其趣.本文试就此问题作探讨.

  • 标签: 工夫论 心体 王艮 后学 仁学 泰州学派
  • 简介:继承语移民社会特殊现象。英语为通用语言美国社会中,继承语学习者和继承语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继承语美国发展,指出继承语项目能够维护语言生态,顺应人口变化,促进族裔认同,调整语言关系,将成为美国语言教育新方向。

  • 标签: 继承语 继承语学习者 原因
  • 简介:关于《系辞》思想及其对文学影响翟江月《周易》之“经”与“传”产生于不同时代。《易经》为周初产物,卜辞记载了商后期故事以及大量西周初年故事,没有西周后期故事,就是明证;《易传》7种10篇则是战国时产物,其大部分产生于战国中期或更晚。《...

  • 标签: 《系辞》 《老子》 《易经》 文学批评 《周易》 儒家思想
  • 简介:梁启超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身兼有旧学和新学影响,《管子》研究上也有所建树。他《管子》研究,正处于变法维新时期,他以今文经学宗旨为指导思想,通过对中西方制度等方面的对比,试图找到改变中国命运剂良方。《管子》礼法并重、制度以刚柔相济为要,故而十分符合梁启超初衷。他结合自己学术研究,通过《管子》书来评价管仲,并突显了《管子》经济与法治思想,这是其《管子》研究特色,并在《管子》真伪讨论、义理研究和管子形象提升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梁启超 管子 特色 影响
  • 简介:易学与道教存在十分密切关系,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但是,过去,学者们多注意《周易》象数学对道教影响问题,而相对忽略了义理派道教理论建设过程作用。本文认为义理派对道教影响也是极为深刻,作者首先分析了易学义理派对道教造成影响原因,进而具体阐述了易学义理派经典注疏、教理建设诸方面对道教影响

  • 标签: 道教典籍 道教理论 思想体系 思想主张 五斗米道 玄学
  • 简介:宋元易学对墨梅艺术影响实际上通过易学理学化实现,主要体现在创作论和批评论两个方面。影响到创作论上,创作技法上宋元墨梅艺术创作讲求由象数阴阳推究作梅神理,二创作主旨上借《梅花太极图》批判佛教世界观。影响到批评论上,借气化原理来解释墨梅“清美”和“生意”风格,二借“周子太极图”来比附扬无咎所创空圈之法。宋元墨梅艺术所受易学之影响本于《易》而超越了《易》,具有借易学发扬儒学鲜明特点。

  • 标签: 墨梅 《周易》 理学
  • 简介:《管子》对《淮南子》影响,体现在文本和思想两个方面。《淮南子》,既有对《管子》文本袭用,也有对《管子》思想继承。这与汉初社会思潮和该书编撰意图有关,也与淮南王刘安门下聚集了部分来自齐地学者有直接关系。

  • 标签: 《管子》 《淮南子》 文本 思想 影响
  • 简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兵法与经营之一路若华孙武《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书中,用简洁语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概括出个唯物主义普遍规律。这思想提出前无古人,它是《孙子》精华。《孙子·用间》篇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 标签: 《孙子》 《孙子兵法》 齐鲁石化公司 劳动保护服装 孙武 企业经营
  • 简介:《荀子·性恶》篇苟学派作品,未必是荀子作。该篇提出“性恶”说,可是政教问题论述,却相信人易于教化,愿意向善,与儒家主流人性观致。“性恶”其实只是立说.并非思想。《性恶》篇来源,有墨家《尚同》篇到秦法家初始人性判断,儒家传统教化乐观主义,以及荀子性、为相分说和情欲界定人性说,诸子人性思想脉络流变,可看出“性恶”说特点。《性恶》篇古代唯“性恶”论,却不是对人性恶真有认知学说。墨、法、道、儒诸家对人性之内在问题和危险各有洞见。

  • 标签: 性恶 荀子 墨子 法家 庄子 幽暗意识
  • 简介:姚配承惠栋、张惠言汉易之学风,博采汉魏诸家易注,以郑玄易学为旨归,会通融摄诸家之长,能有己得。易学上既摆脱了王弼“扫象”说义之解经路向,又不依从以虞氏易为代表汉易象数派之纯粹为寻象而寻象之解经路向,开拓出了涵具二者之长“象义”兼顾解经方法论。最终形成了以“元”理论为根基,以“爻画变化”理论为主要解经方法易学体系。其思想整体上呈现出种沟通象数、义理宏大学术视域。

  • 标签: 姚配中 周易姚氏学 元理论 爻画变化